点燃激情 追求成功

2016-05-30 10:15刘宏洋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林斯基苏霍姆倒数

刘宏洋

摘 要:孩子幼小的心里非常渴望成功。但是成功是与失败是相随的,学生一点儿失败,教师应该怎么对待,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优秀的教师,会引导学生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让勇气不再退缩。点燃激情,点燃自信,营造宽松的氛围,给学生适当的引导,让其一步步走向成功。让学生体验成功,享受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享受学习;追求成功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5B-0009-01

成功是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事实上,人人都渴望成功。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把学习上取得成功的欢乐带给儿童,在儿童心里激起自豪,这是教育的第一信条。”可以这样说,获得成功是每一个学生的权利,帮助每一个学生成功是每一个教师应尽的职责。

一、给学生留一件心灵的外套——让勇气不再退缩

一个好的教师,从不吝啬表扬,且表扬有度,夸奖有理;从不随意批评,且批评有方,疏而不堵。这一切都出自对学生真挚的爱。

例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20以内加法时,出示9+5=?,一个学生答“15”,引起全班哄堂大笑,此时教师用严肃的目光看了一下大家,用和气的口吻对这个学生说:“不错嘛,离正确答案只差一点点!”并安慰他坐下来再想一想。这个学生虽然失败,但并没有因失败感到沮丧。教师以无声的语言,有效地遏止了班上讥笑的不良行为,又用心灵的关怀让学困生体面地坐下来,激发他的学习自信心。如果放任学生的讥笑,教师再挖苦一点,会让这些学困生陷入低谷,不能自拔,丧失了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使他们脆弱的心灵彻底崩溃,这是以后再多的鼓励语言也无法挽回的。

二、给学生以成功的机会——营造宽松的氛围,提供开放的思维空间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外的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愉悦的情感体验犹如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撒播在这样的土壤中,才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如果意识不到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巨大作用,采取死板、生硬、冷漠的方式,那么教学一定会失败。所以,在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小学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营造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松的课堂氛围,创设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

又如,“倒数”一节数学课:课一开始,教师利用汉字结构上下颠倒位置可以组成另一个汉字的譬喻(杏→呆,吴→吞……),使学生联想到数也可以颠倒(→、→),于是引入“倒数”并板书课题。此时,学生接二连三地提出各种困惑:“究竟什么叫倒数?”“学倒数有什么用?”“找倒数有没有窍门?”……教师立即让学生自学课本,研究结语“乘积为1的两个数就是互为倒数”,全班学生都表示“懂了”,这种学习方式便是典型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给学生成功的机会)。学生是否真“懂了”?教师要求学生自举例子加以说明,大家十分踊跃,有的说出真分数、假分数,还举出小数、整数,到最后讨论了1和0有没有倒数。所举例子涉及各种典型情况,有交流、有争辩,并探索了求倒数的方法,这又是一种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40分钟的课堂教学,让学生有了一次展现自我的机会,这种激动的心情也许能保留到下一个成功的到来。

三、寻觅中收获成功的希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起于源。又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疑”是打开思维大门,激发学习兴趣的“金钥匙”。 每发现一个小问号,这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钩子勾住学生的好奇心,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如果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悬念,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与冲突,便能激发学生要求解疑的心理需求。例如,“0为什么不能做分母?”“美丽的图案是如何画出的?”等常见但又不甚明了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讨论、查寻资料、动手实验,积极追寻数学的奥秘,当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时,会被数学展示的神奇智慧与艺术魅力吸引,探索、求知的欲望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在求解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既能体会到到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和寻求解题方法的艰辛,又能体会灵感突临的惊喜和科学发现的乐趣。

四、给学生适当的引导——体验成功,享受快乐

有了尊严,学生才能乐意走进课堂;有了成功的体验,才能品味学数学的情趣;有了艰辛寻觅后的收获,才会有展示自我能力的欲望。孔子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悱”和“启发”揭示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相互作用。因此,教师要在关键点、疑惑点进行引导。引导时,不是轻易告诉学生方向,而是引导他们辨明方向,唤起学生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们不断向上攀登,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收获的不仅是丰富的知识,还有心底的欢乐,正是它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灵动、充满生机。

一滴水就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小小的成功也许能给他带来巨大的欢乐,也许就是他今后学习的转折点。其实学生们比成人更渴望成功,争取成功,因为它是促使他们永远乐观向上的动力。当失败时,给学生留一件心灵的外套;当学生跃跃欲试时,给他们适当的机会;当他们艰难寻觅时,给他们一盏明灯收获心底的渴望。学生会在心中感谢我们的。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2]边玉芳.教育心理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林斯基苏霍姆倒数
惊喜倒数日历
“冰人”杀手:残忍杀害200多人,家人一无所知
他为什么令人敬仰
纪念苏霍姆林斯基让教育更美好
特雷林斯基版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本事(二)
特雷林斯基版歌剧《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本事(三)
O.B.苏霍姆林斯卡娅
巧用倒数 求异创新
苏霍姆林斯基学前教育思想探析——基于“快乐学校”教育实践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