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流均衡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设计

2016-05-31 18:14徐剑刘航于福娟罗晴
物流科技 2016年2期

徐剑+刘航+于福娟+罗晴

摘 要:构建合理高效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对于提高城市运输能力、整合城市运输及仓储资源、建设现代化城市物流系统有着积极的意义。文章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基于供应链上下游各个环节上的供给与需求在数量、结构和时间上达到平衡的物流均衡理论,有针对性的研究设计城市物流配送体系的功能结构、总体架构及运行机制,实现配送体系的高端化、集成化,构建出由策划调控层、监督测评层、业务布局层组成的三层结构、高端城市物流配送体系。

关键词:物流均衡;城市物流;配送体系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Constructing the reasonable and efficient logistics distribution system has a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urban city transport capacity, integrated urban transport and warehousing resources, building a modern city logistics system. This thesis studies and designs the functional structure, overall frame and operation mechanism of urban logistics distribution system through adopting big data and cloud computing technology and based on the logistics equilibrium theory in all aspects of supply chain on the balance of quantity, structure and time. And this study also intends to achieve the upgrading and integration of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which will build a three-layer structure and high-end urban logistics distribution system consisted of planning regulation, supervision and evaluation and business layer layout.

Key words: logistics balanced; city logistics; distribution system

0 引 言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城市物流配送建设水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日趋明显,城市物流配送体系的合理构建,对城市物流系统的良好运行以及城市经济民生的稳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国家角度来看随着物资生产、需求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配送质量与配送时间因素的联系越发紧密,而就目前情况来看,城市配送的供给和需求达不到平衡,现有配送体系很难满足城市配送的需求,因此构建均衡的高端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十分重要。

近年来城市物流配送逐渐呈现出需求量波动大、需求点范围广、配送品种多、小批量、多批次等特点。城市物流配送形态正在由集中的城市物流配送需求,向分散与集中共存的形态转变。同时,城市交通拥堵严重,配送时间不能保证等问题制约着城市物流配送活动。目前,对城市物流配送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配送路径的选择,配送时间可靠度度量等方面。如King等[1]通过调查研究表明,在城市物流配送中有6%的配送距离和12%的配送时间是被浪费掉的。朱永升等[2]从城市物流配送网络的角度探讨了交通限制条件下的城市物流配送路线选择问题,并模拟了不同的交通状态下的路径优化选择。李聚等[3]利用改进节约蚁群算法求解了城市物流配送中的车辆路径选择问题。陈琨[4]从时间质量出发,建立以行程时间最小化和行程时间可靠性最大化的两个目标因素的物流配送通道选择模型。周骞等[5]在借鉴道路网络畅通可靠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物流配送运输网络畅通可靠度的概念,并基于畅通可靠度对城市物流配送网络进行了研究。

我国关于配送体系的研究,虽然对配送体系建设进行了相关探讨,但大多数是从整体角度的定性分析,并多以提出建设对策及建议为主,不能较好地与特定城市具体情况相结合。在对城市物流配送的研究方面,主要是针对物流配送的关键环节进行研究,而从城市角度出发,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协调城市与企业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的研究比较少。

因此,从城市角度出发,找到物流配送在数量、时间和结构上的平衡,合理设计城市物流配送体系,提高物流配送效率,缩短配送周期,使供应链更好的链接,降低物流成本,构建均衡的高端城市物流配送体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 我国城市物流配送体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城市物流配送状况总体运行趋稳向好,体现在城市细分市场深度调整;多行业联动继续深化,跨界竞合渐成趋势;配送平台整合初见成效,物流网络下沉发展;城市物流结盟发展,国际物流面临机遇;信息化加大投人,技术装备加快升级;基础工作稳步推进,行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物流政策环境改善等方面。但我国物流配送运行还存在较大下行压力,社会物流配送成本依然较高,物流运作方式粗放、物流服务附加价值低、技术应用水平薄弱和资源环境负担较重等问题还很突出,促进城市物流配送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有待落实。

我国城市物流配送体系设计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六点出发考虑:

(1)城市配送体系与城市产业布局的关系。长江三角区城市产业以商品贸易为主,沈阳、重庆等城市主要依托重工业。城市物流配送体系设计要结合城市产业布局的实际情况,选择物流园区的地址与配送方式。陕西建设五大物流体系:以电子信息、高附加值产品为主的航空物流体系,以农产品批发和冷链物流为主的农产品流通体系,以机电产品和轻纺产品为主的新型工业品批发市场体系,以石油、煤炭、天然气、重要矿产为主的资源性产品物流体系,以日用消费品为主的城乡配送物流体系。endprint

(2)配送仓储中心、聚集区的完善。西安市按照城市产业布局设立七大物流园区:以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品为主的西安国际港务区、西安咸阳空港物流园区、宝鸡陈仓物流园区,以陕北能源化工产品为主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物流园区,以陕南绿色农产品和矿产为主的汉中褒河物流园区、安康综合物流园,以粮食和果品为主的渭南撞关物流港。

(3)城市配送标准化程度。从标准的制定来看,来自汽车物流、冷链物流、铁路运输企业三大专业领域的企业认为,标准制修订应注意的问题包括:现有标准适应性、可操作性、标准的水平以及标准的制定周期。目前的物流标准中国家标准多于行业标准,定性的标准、大而全的标准过多,针对专业领域的专业物流标准少,而物流本身是服务业,个性化服务和增值服务是物流服务的特点,制定专业领域的、针对具体活动的、解决行业共同关注热点问题的标准应是今后提高标准实施效果的一个重要方向。

(4)物流技术装备。物流技术设备包括车辆、仓储设备、输送分拣设备等。2013年是我国物流系统设备大发展的一年,自动化立体库项目建设市场一片繁荣。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12月,全国自动化立体库保有量超过2 200多座。2013年物流系统设备集成市场的需求增长速度超过30%,年立体库建设超过300座以上[6]。随着电子商务物流的发展,对物流输送预分拣的市场需求日益增长,输送分拣设备在物流系统中所占比例近年来有较大提升,市场需求增长较快。用机械化和自动化的快速分拣技术,可以取代大量的人工分拣,同时还可以提高分拣的准确率、降低劳动成本。因此,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大幅上升,输送分拣设备需求上升,行业发展将提速。

(5)物流配送体系的信息化。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的重要性也日趋显著,搭建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共同配送信息平台是新的发展趋势。宁波市物流企业加快与国家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数据互联,有18家集装箱运输试点企业推广应用物流标准化软件,20家物流企业参与企业信息系统接口改造。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加快推广应用,九龙物流、顺丰速运、中创物流等一批智慧物流应用企业脱颖而出,物流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

(6)运营运作。成都以建设公路港口物流为基点、以发展物流园区为核心,构建全省物流干线专线网络。在公路港与公路港之间、公路港与园区之间、园区与园区之间形成各类物流运输网络;形成成都市区、省内市县、省外市县等短长线结合的专、干线网络体系。采取市场配置、政府引导、行业促进的方式建设发展。为此,要加快与干线、专线相适应的高速公路、铁路专用线和水运、航空衔接的建设,形成完善的配送网络。

虽然我国各大城市在城市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上做出很大努力,但是从满足城市生产生活需求的角度、内部管理的角度看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在配送体系与城市产业布局的符合性,配送仓储中心、聚集区完善,标准化程度,物流技术装备,信息化平台建设以及城市配送体系运营运作等方面还有待提高。城市物流配送体系的设计需要向智能化转型,追求整个城市的配送收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以及实现低碳环保和短时高效配送。从城市物流配送需求角度来看,数量因素、时间因素与结构因素对于城市物流配送体系来说都很重要,物流均衡理论的提出可以为城市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2 物流均衡理论的提出

物流为经济服务,根据一般均衡理论,生产要素的供给和需求通过生产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以及这两种市场互相之间的供给与需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使每种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供给量与需求量将各在某一价格下同时趋于相等,社会经济将达到全面均衡状态,此时经济市场可谓是最健康的发展。由此,客观要求物流配送体系的设计也需要追求供给和需求的平衡,更进一步,是要达到在数量、时间和结构上均衡。

从均衡状态考虑又可以将物流均衡分为动态和静态,静态均衡与动态均衡都是考察系统平衡状态的方法,但是二者考察的角度不同。静态均衡是以一种相对静止、独立的角度来看待系统,是指在不考虑时间及其他的变动因素的情况下,系统中各个变量没有发生变动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在静态均衡中,系统中所有变量的状态都是处于某一时期的状态,不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动态均衡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一定外来干扰力的情况下,系统内的各变量从一个时期的相对稳定的状态沿着一定的路径向另一个时期的状态进行演变,从而达到一个新的稳定的状态。动态均衡是在静态均衡的基础上引入了时间的概念,认为系统的变化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并且需要有一定的外来力作为干扰的条件。研究动态均衡,可以分析出系统是怎样从偏离均衡的状态下进行恢复。

基于以上均衡理论的含义,将均衡的发展引入到物流体系的发展中,本文给出了物流均衡的含义,认为物流均衡是在一定物流技术条件下,物流供给与物流需求在数量、结构、时间三个方面达到一种相对平稳、平衡的状态,从而使一定的投入获得最大的收益。该概念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含义:物流静态均衡的三维体系,即时间、数量、结构;影响物流动态均衡发展层次的关键条件—物流技术;物流均衡的目的是降低物流体系的费用和成本,提高经济等各方面的收益。物流数量均衡——对于区域内所有行业产生的总的物流需求量,区域内所有供给者的最大供给量能够满足且恰好满足的状态。主要表现在区域内物流需求总量应该与该区域内的所有物流园区、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产生的吞吐能力在某种程度上达到相对的平衡。物流结构均衡——不同类型的产业或层次下,物流需求主体的需求比例与能提供该类型物流服务的供给主体的供给比例相当的状态。主要表现在:第一,物流需求主体对于公路、水路、铁路、航空等交通需求量不同的需求比例与区域内的公路、水路、铁路、航空等交通基础设施、物流园区以及物流企业的比例相当;第二,三大产业的需求主体的物流需求比例与各产业物流供给的比例相当;第三,一般物流需求和高端物流需求的比例与各层次物流供给的比例相当。物流时间均衡——物流需求与物流供给在时间上准确、及时衔接的状态。主要表现在配送的及时性、准确性和配送效率上。物流绝对均衡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在实际中,大多是难以实现的,因此,物流均衡可以理解为在满足物流需求的前提下,物流供给与物流需求在数量上的差额最小,在结构比例上大体相当,在时间衔接上尽量及时、准确、高效,以达到物流的相对均衡状态。endprint

物流均衡是一个相对的过程,以上物流均衡的三维结构主要是针对物流静态均衡进行分析的,除此之外还应该充分认识到物流均衡是一个动态均衡的过程,是不断向高层次均衡不断演变的过程,而物流技术则成了影响物流均衡层次高低的决定性因素,它与需求和供给双方的作用一起构成了影响物流均衡层次的内因,来影响均衡的演进。物流均衡是物流配送体系稳定运行的基础,尽管物流均衡的实现是暂时的或者长期的,都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和财富积累,形成发展的巨大动力。在城市配送体系的构建中,基于物流均衡理论可以找到配送体系的均衡点,使配送在供给和需求上达到均衡,以此节约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

3 基于物流均衡理论的城市配送体系框架设计

城市物流服务于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指物品在城市内部的实体流动,城市与外部区域的货物集散以及城市废弃物清理的过程,并存在不同的模式、体系和存在形态,和其他形式的物流有一定区别。为了达到城市配送准时、高效、低费的理想状态,需要实现城市物流配送体系时间、空间和结构的链接,基于物流均衡理论,追求物流供给与物流需求在数量、结构、时间三个方面达到一种相对平稳、平衡的状态。并通过对城市各个方位现有货物流量的调查以及对未来货物流量水平的预测,按照城市物流中心布局的原则和要求,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建立我国的城市物流中心。在此基础上迅速推行物流配送业务,使货物以准时、高效、低费的优势服务从供给者输送到需求者。由此本文将城市配送体系分为三个层次:业务布局层、监督测评层、宏观调控层。如图1所示。

(1)业务布局层设计

城市物流配送的内容包括短途运输、仓储、调度、集货、加工等。基于均衡理论,从时间、数量、结构三个方面追求配送体系供给和需求的平衡。此层面最求的是一种静态的均衡,解决物流中心选择[7]、行车路线安排[8]、JIT配送等问题[9]。数量上的均衡要求城市各个配送节点物流资源的需求量与供给量在数量上相等。结构上的均衡要解决物流中心的选择、车辆装载方案、行车路线的安排等问题。时间上的均衡要解决JIT配送问题,如何进行准时配送,城市中某一配送节点需要的配送时间与系统所提供的配送时间相等,以达到短时高效的配送[10]。在对业务布局层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城市的产业布局。根据城市区域产业布局的不同,集中设立各类型的配送中心,以共同配送、集成配送的形式,提高配送效率,节约配送成本。

(2)监督测评层设计

由物流均衡理论,为了追求物流配送供给和需求上的均衡,需要对大数据信息汇总,构建共同配送平台,从总量监控、结构监控、时间监控三个方面对城市物流配送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此层面追求的是一种动态的均衡,城市资源在各个行业的分配比例、各配送节点是否准时配送[11]。总量管理:政府制定城市配送的相关政策法规,政策支持与引导是城市物流配送体系的宏观指导,为经营城市物流配送平台的示范型企业,提供相应的硬件支持、税收支持和城市通行许可支持等。结构管理:利用决策支持系统对城市配送平台的构建与实施进行管理。时间管理:通过监测层监测指标的反馈,对配送时间适时调整,进行动态规划[12]。通过动态信息的调整,使城市配送体系达到动态均衡。

(3)宏观调控层设计

需要考虑城市物流中工业、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的物流配送情况,需要了解城市的产业布局以及城市发展计划,进行宏观调控、管理和调配规划,整合并合理分配与利用资源。需要政府、企业、协会等配合;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利用指标反馈、决策支持系统进行动态调控。例如可以提供如下政策支持:

①城市配送信息系统建设与整合政策。政府投资建立城市配送信息平台,链接整合商贸企业、电商企业、配送中心、配送企业“孤岛”式信息系统,强化数据链服务社会的功能。②城市配送系统标准化建设政策。统一城市配送物流标准,对于城市配送的设施、设备、车辆、路线、人员、作业流程、服务标准、收费价格进行统一管理,实行配送标准化、合理化。③城市配送中心按照城市产业结构布局。根据城市产业地域分布特点设立几个大型配送中心,加强公共型的城市配送中心规划建设,统一设计建设城市配送车辆道路泊位,统一设计建设城市配送专用储物箱,保障城市配送基础设施建设用地和合理规划。④城市配送支持与鼓励政策。通过利用城市配送税费、融资、用地等政策工具,鼓励企业产业链上下游纵向与同业横向合作。⑤城市配送体系管理模式、运行机制政策对城市配送需求有效整合,吸引城市配送供需双方企业加盟,以加盟企业为骨干,以最终用户为服务对象,高水平地提升城市配送水平。

(4)业务布局层、监督测评层与宏观调控层的关系

业务布局层是交通层、物流层的集合,是整个体系的基础;监督测评层负责对业务层的运行情况以指标的形式进行度量,核实业务布局层的运行情况;宏观调控层负责对业务布局层和监督测评层的实施与反馈情况进行宏观调控。如图2所示。

4 结 论

随着城市物流配送状况对城市经济情况的影响越来越显著,高端城市物流配送体系设计的重要性也越发明显,本文从物流均衡理论出发,根据中国城市物流配送体系的现状,设计出由业务布局层、监督测评层、宏观调控层组成的三层结构的城市配送体系。追求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在时间、空间和结构上达到静态均衡到动态均衡的状态,从而实现城市物流配送体系的高效运转,节省配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构建高端城市物流配送体系,更好地为城市经济服务。

参考文献:

[1] King G F. Driver performance in highway navigation tasks[Z]. 1986.

[2] 朱永升,韩伯棠,夏平,等. 交通限制条件下城市物流配送路线优化选择[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2004(3):391-394.

[3] 李聚,张葛祥,程吉祥. 改进节约蚁群算法求解物流配送车辆路径问题[J]. 交通信息与安全,2013(3):103-107.

[4] 陈琨,耿彦斌,柴大胜. 基于行程费用的城市物流配送通道选择模型[J]. 物流技术,2008,27(9):43-45.

[5] 周骞,周霞,刘军,等. 基于畅通可靠度的城市物流配送运输网络优化研究[J]. 公路工程,2011,36(2):38-42.

[6]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地区物流[C] // 中国物流年鉴,2014:319-437.

[7] 赖平仲. 有序推进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建设[J]. 运输经理世界,2012(4):9-10.

[8] 孙洪如. 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及其路线优化的研究[D]. 青岛:山东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45-61.

[9] Lisa H, Harrington. Using the Net to Stay Competitive[J]. Transportation & Distribution, 1999(5):32-35.

[10] Philip B. Schary. Tage Skjott-Larsen. Managing the Global Supply Chain[J]. Information Marketing Reviews, 2000(15):21-22.

[11] 胡云超,申金升,等. 城市绿色配送体系构建研究[J]. 物流技术,2012(15):15-16.

[12] 唐小淳,刘泽强,等. 智能城市配送平台研究[C] // 第十五届中国科协综合交通与物流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13:31-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