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斗茶歌》常析(下)

2016-05-31 03:54南山如济
茶道 2016年3期
关键词:蔡襄百草茶道

南山如济

宋人斗茶,除了民间“武斗”,也有文人雅士“文斗”。斗茶无关输赢,仅仅是一种闲雅逸趣和精神寄托。宋人唐庚《斗茶记》说:“政和二年三月壬戌,二三君子相与斗茶于寄傲斋,予为取龙塘水烹之第其品,以某为上,某次之。”取新水,烹芳名,以品评茶品高下。

宋人江休复《嘉佑杂志》中记载了一则蔡襄与苏舜元斗茶的故事:“苏才翁尝与蔡君谟斗茶,蔡茶精,用惠山泉。苏茶劣,改用竹沥水煎,遂能取胜”。可见斗茶时用水很重要。

苏轼《天际乌云帖》记载了另一段蔡襄周韶斗茶的故事:

杭州营籍周韶多蓄奇茗,常常与君谟斗,胜之。韶又知作诗……韶援笔立成曰:“陇上巢空岁月惊,忍看回首自梳翎。开笼若放雪衣女,长念观音般若经。”韶时有服,衣白,一座嗟叹,遂落籍。

这一次蔡襄的茶品、水品都预先准备,均为上乘,无奈“杭人多惠”,周韶用的是“奇茗”,自非常品可比,于是蔡襄又落北了。而周韶则因为临席赋诗,自比“雪衣女”,而得落籍,成为一段佳话。

我们继续赏析范仲淹的《斗茶歌》。“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茶味如甘露,饮罢如醍醐灌顶。茶香氤氲,斗试时如入芝兰之室,身心俱清。两句极写斗试茶汤香味景象。至于输赢结果,诗人则以幽默的笔触描写道:“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斗胜后如同登录仙籍,志得意满;斗输后则如同降将一般,含垢忍辱。这些都是描写民间斗茶场景的绝妙好词,不同于文士雅斗,不同于蔡君谟同苏才翁、周韶的文斗,决定是要分出胜负的。

接下三联述说饮茶的功效。佳茗异?多产自山岩,论功不愧瑞草。可清神,可醒醉,可为屈子招魂,能令刘伶清醒。三联一气呵成,如金盘走珠,饶有趣味。接着诗人笔峰一转,从七言换作五言,恰如平地起波澜一般,赞叹说:“卢仝敢不歌,陆羽须作经。森然万象中,焉知无茶星?”诗词之趣味、之气势、之奥秘,在此和盘托出,真乃的是个中妙圣手也!

范文正公不但文韬武略超群,而且胸怀坦荡,有古仁人君子之气度。我们读他的《岳阳楼记》,读他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词,无不散发着一种豪迈儒雅之气节。正是因为这样的胸怀和气度,才能将诸如点茶、烧香、挂画、插花这样的闲雅之事做到极精微处。唐宋时期,四般雅事不仅是文人墨客雅事的日常生活内容,也是籍此修养身心的途径。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念,乃是历代士子的人生准则。而籍茶修禅,又是这一儒家理念的升华,如同一朵优钵罗花,盛开在历史云烟和生命泥沼之中,吐露芬芳。

接下三联换韵,又转为七言,继续说饮茶的功效。结尾一联不换韵,但出句增至十字,大有长波逐浪之意。却不料诗人忽然煞笔而住,轻轻吟诵道:“君莫羡花间女郎,赢得珠玑满斗归”,如同惊涛骇浪之中,忽然风平浪静,水波不兴,停楫罢橹,任意西东。文章之妙,于此尽矣!

古代民间素有斗草之戏,又称斗百草,是汉族民间流行的一种游戏,属于端午民俗,最早见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献中,唐代称“斗草”或“斗百草”。《刘宾客嘉话》云:“唐中宗朝,安乐公主五日斗百草。”宋代斗草之风与唐代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北宋词人晏殊《破阵子》词写道:“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将一双小儿女斗草赢后的娇态描写得惟妙惟肖。

宋代女子斗草,男子则斗茶。范仲淹这首《斗茶歌》,艺术再现了宋代民间斗茶场面,也是历代画家们所钟爱的茶文化题材。南宋刘松年“斗茶图”、“茗园赌市图”、元代赵孟頫“斗茶图”等,都是描写唐宋时期男子斗茶场面的佳作。

自元明以来,随着异族频繁入侵和专制统治,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出现断裂,诸如唐代煎茶、宋代点茶这样的传统艺能早已湮没无闻,稍稍有几分恢复者,观者往往惊怪不已,以为是“日本茶道”、或“韩国茶礼”,正所谓“数典忘祖”者也,令人唏嘘不已。这些其实是唐宋时期“四般雅事”之一,后来东传至日韩,并得到保留,在大陆却渐次式微甚至淹没了。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复兴的呼声越来越高,一些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了传统艺能的优雅和深奥,认识到了蕴藏其中的传统文化底蕴。仅就茶文化而言,如果要复兴中华茶道文化,就应该从唐代煎茶、宋代点茶开始,从煎茶、斗茶、分茶开始,这样才能找到中华茶道文化的源头。正如宋代理学家朱熹《观书有感》一诗所吟诵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本清源,反朴归根,这样中华茶道文化才真正有了“根本”,有了生命力,才能开放出美丽的花朵。

这大概是范仲淹《斗茶歌》带给我们今人的一些启示吧?endprint

猜你喜欢
蔡襄百草茶道
百草枯到底有多毒
胡子怎么放
寻迹万里茶道
农业农村部:加强百草枯专项整治工作
神农尝百草
茶道不能光说不做
从一次茶会看当今茶道
《茶道六百年》
蔡襄拒为皇后写碑文
神农尝百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