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博物馆固定资产的管理

2016-05-31 18:22李冰
企业导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管理建议固定资产博物馆

李冰

摘 要:在博物馆事业突飞猛进的今天,藏品的价值越来越大,文物的保护及利用变得尤其重要。博物馆固定资产的科学化保护与管理改革也提上了日程。本文针对博物馆固定资产管理的特殊性和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整改建议。

关键词:博物馆;固定资产;管理建议

毫无疑问,固定资产作为博物馆建设与发展的源动力与坚实后盾,是保障博物馆正常运作的“血液”[1]。信息时代,多样化的藏品利用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博物馆管理模式,对于其固定资产需要采用更为科学化的管理措施,预防博物馆资产的流失,确保文物的合理化利用。现有的博物馆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不完善,文物价格缺少权威性的认定,其文物的经济价值常常被忽略。因此,当务之急是加强博物馆固定资产的工作。

一、博物馆固定资产管理概述

通常我们所说的资产是指事业单位控制、占有、使用的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等内容[2]。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时间超过12个月、价值达到一定标准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而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指持有的使用年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其中,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

博物馆固定资产和一般的固定资产相比,存在着特殊性。比如,文物藏品、陈列品等属于博物馆的固定资产。但是文物藏品、陈列品其历史、文化价值往往无法准确估计。正因为博物馆文物、陈列品等固定资产存在着不稳定性、经济价值估值不确定等特性,在对其进行管理上,若是生搬硬套采用一般的方法和规则,势必会引发很多的问题。

二、博物馆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一)固定资产的认知欠缺。有关博物馆固定资产的管理上,无论是在概念还是认知上都存在着偏差。由于文物内涵价值具有特殊性,用货币来计量缺乏标准性和说服力。即便是在市场流通中,它的市场价格也不能用文物的价值代替。有关文物固定资产的资产账面资金,是反映文物征集时资金投入还是本身的内涵价值问题还处于争议阶段。这个问题不能解决,那么有关管理操作的规则就始终无法明确化。

(二)固定资产的界定标准不明。文物的价格与文物的价值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中,文物的固定资产价格标准与博物馆的文物入藏与定级标准不一致,容易出现冲突。再者,文物的征集可通过购买、捐赠、移交或者考古发掘、采集等多种途径,以货币或者非货币的形式支付,文物的价值难以敲定。故此,在对其进行固定资产管理上要灵活采用规则。

(三)价格缺乏权威性认定。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省级文物鉴定委员会、地方文物鉴定小组的专家们可以针对文物收藏品进行分级鉴定。但是,我国缺乏一个文物定价的权威专家小组,加上近些年文物市场价格一路飙升,给文物制定一个固定的价格即体现不出文物的价值,也不能凸显出文物市场实际价格波动的情况。文物固定资产账面不能反映真实的固定资产价值,尤其是针对没有发生货币支付的文物,资金的使用情况更加难以敲定。

(四)博物馆固定资产管理经费不足。针对博物馆文物开展的保护修复、征集以及馆舍、安防文物的维修等方面的经费拨款也是伴随着博物馆数量的增加而附加的项目。博物馆藏品保护管理经费短缺已是众多中小型博物馆以及一些民营博物馆(是指利用或主要利用非国有文物、标本、资料等资产设立的博物馆。这类博物馆从投资主体看,并非由国家出资,也不属于国家文物系统)开展文物保护工作的重大阻碍。各个地方的有关文物管理机构虽然已经开始重视起来,并加大对此的经费投入,但是依旧无法满足博物馆的实际需求。

三、博物馆固定资产管理完善建议

(一)博物馆固定资产相关法规出台。博物馆的固定资产属于国家财产,涉及的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存放也相对分散、容易丢失。为了避免博物馆固定资产的流失,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开展资产清查,确认核实每一项、每一类资产是否到位。博物馆的领导需要充分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协调好财务部、资产管理部以及文物保管部的工作,强化个部门资产管理的意识、规范、日常管理工作。针对国家而言,相关部门应当结合博物馆这类固定资产出台法律法规,确保博物馆资产管理人员在开展具体的工作时有法可依。

(二)规范固定资产管理操作细则。博物馆的藏品与陈列品在登记总账上需要区分来做。藏品登记总账依据博物馆文物馆文化专业设计,记录了编号、名称、 数量、级别以及藏品专业信息。而固定资产账务操作上,侧重是文物的数量和征集的金额,无论它们是否发生了货币支付,都需要真实登记货币支付的情况,不用进行估价。除了文物名称、原始凭证号、单位数量外,还需要将征集日期、金额、存结情况、累计件数等入册。不能用藏品总登记账进行简单的代替。

(三)培养文物鉴定及管理的人才。首先,博物馆文物在进行征集时,难免会出现误差,不能确保每一件都鉴定无误。如今,市场上文物造假手段层出不穷,加上我国博物馆的鉴定人才短缺,尤其是小地方的博物馆鉴定水平不高,避免不了有时会误收造假品。对于高仿、精仿的文物在鉴定研究时可以作为负责的市场环境参考登记,否则就容易造成博物馆固定资产的折损。博物馆的管理者需要审时度势,培养出能够适应新环境的鉴定人才,创新工作体制和方法,确保博物馆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管理衔接到位,不断推动博物馆的发展。其次,针对文物固定资产的专职管理人员或者管理团队,要培养其爱岗敬业以及廉洁奉公的职业道德,提升其业务水平与法律意识。

(四)做好博物馆文物安全工作。首先,加强文物安全保护工作是博物馆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确保其固定资产价值的重要手段。博物馆可以定期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邀请消防专家教授消防知识,提升馆内工作人员安全防范技能。尤其是文物的存在点注意防盗、防火以及用点安全,发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处理。其次,针对管内资产不均情况需要进行资产优化,针对国家博物馆每年开放的专项资金要合理利用,改善陈列展览、展厅展览质量以及文物活动交流与安全保护上。

(五)借助信息化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如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博物馆固定资产的价值因素越来越多。只有在经过调研,洞悉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后,博物馆才能了解自身的不足,提升工作的质量与服务水平。加快数字信息化建设,对部分藏品进行数字虚拟化展示,将主打的陈列品放置在显示的位置,重要的文物借助虚拟展厅影像及照片形式展示,减少文物的人为破损,对登记清单定期库存量排查等日常工作,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可以更规范化、便捷化。

(六)加大博物馆固定资产管理经费投入。文物保护的意义非常重大,各级政府需要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博物馆对馆的文物进行合理的维护。维护的经费如何实现高效率的利用是需要有关专家对其进行重点项目进行探讨。依据时间的长短,将短期内和长期的文物保护工作纳入财务计划中,确保资金的使用足够合理。比如,在对馆内固定的资产进行养护时,需要关注湿度变化、控制温度,从库房、陈列室到大小陈列做好病虫和霉菌预防措施,降低光纤辐射及灰尘对馆内文物的污染。诸如以上日常维护工作都需要投入合理的资金,经费储备到位才不会影响馆内文物的维修,降低文物无形损耗的程度。

结束语:完善博物馆的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需要经常长期的摸索与探究。在这样的过程中,需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措施来应对当下的管理情况。我们需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依据,结合实际,不断优化博物馆的资产管理制度,从改革创新体制上以及转变管理理念等方面入手,借助于现代化的技术信息手段,提升馆内管理人员的素质与技能水平,搭建一个规范化、信息化、科学性、实效性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确保发挥博物馆固定资产价值的稳步攀升。

参考文献:

[1] 栾南南. 关于博物馆文物藏品财务固定资产管理体系的思考[J]. 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8:194-195.

[2] 王法东. 信息化条件下山东博物馆的固定资产管理[J]. 科技视界,2012,17:219-220.

猜你喜欢
管理建议固定资产博物馆
博物馆
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管理与建议
消防部队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优化高校财务管理的相关建议
中小企业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问题研究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