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造一把小提琴

2016-05-31 15:52钟文渊
中国新时代 2016年5期
关键词:制琴小提琴乐器

钟文渊

不管是斯特拉迪瓦里和瓜涅利,还是郑荃、朱明江、耿国生等,他们的成就、地位有所不同,但他们有同样的身份——热爱制琴工艺的手工匠人,因为他们的存在,乐器皇后迷人的音色才会源远流长,琴音绕梁而三日不绝。

提起小提琴,你想到了什么?是堪称小提琴历史上古典的顶峰之作《G小调小提琴奏鸣曲》,还是中国第一部小提琴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其实,今天我们不评析名曲,而是想聊聊小提琴这门乐器:被称为乐器世界的皇后的小提琴,是如何从毫不起眼的木头变成了能发出美妙而迷人音色的艺术品,它又是如何从遥远的现代小提琴之乡——意大利的克雷蒙纳传到了中国大地,我想,这一切都应该归功于制琴师,那些潜心钻研制琴工艺的手工匠人们。

克雷蒙纳 琴音绕梁

有人说,大师级的小提琴制作者,不仅仅是个方法学家,而且是个真正的艺术家,小提琴的整体协调和一致主宰着整个设计。那么,意大利的克雷蒙纳,绝对能称得上一个艺术家之家,因为这里是现代小提琴之乡,是古今音乐家的手工小提琴制作圣地。

克雷蒙纳坐落在意大利波河左岸,得益于附近广袤的大草原和逶迤连绵的山麓,这座小镇具备了制琴必需的光线、气温、通风等得天独厚的地利条件。

在克雷蒙纳的发展史上,十六七世纪是个重要的时期,因为涌现出了许多制作精美弦乐器的能工巧匠。自阿马蒂设计制作了第一把现代小提琴之后,斯特拉迪瓦里和瓜涅利两位手工提琴制琴大师也陆续出现,称霸音乐界。

斯特拉迪瓦里可谓是阿马蒂的传人,他十几岁时便进入阿马蒂家族的作坊学习制琴,他不断创新,将制琴技术精益求精,改进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小提琴,他制作的提琴成为当时和后世许多音乐家梦寐以求的珍品。稍对小提琴有些认知的人不会不知道斯特拉迪瓦里这位“小提琴之父”。为了纪念这位制琴大师,克雷蒙纳的各代艺术家把他和小提琴的形象雕塑成大大小小的雕像,然后再把它们竖立在城镇里的每个角落。瓜涅利则是与斯特拉迪瓦里并驾齐驱的另一位制琴大师,他是当地著名制琴家族瓜涅利家族中最杰出的代表。

遗憾的是,这二人在18世纪相继去世,弦乐器制作史上的一个伟大时代亦告终结,克雷蒙纳的制琴业也趋于沉寂,直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才逐渐复兴,并在二战后迅速发展,数百年前的提琴制作工艺仍然在这里流行和传承,当然,做出来的每一把小提琴都深受全球小提琴大师们的迷恋。

在克雷蒙纳,小提琴的制作方法格外讲究:一把小提琴有70多个构件,每一个构件都是从木块开始,经过手工造型、雕刻、打磨等漫长而复杂的步骤才能成型,然后还要组装、进一步打磨、上漆等,每一把琴都必须是手工制作完成。一把大师级提琴通常需要花费一个多月的时间才能完成。事实上,即使某位大师会魔法能够一夜变出一把提琴也没有用,因为当地的斯特拉迪瓦里制琴师协会规定一个大师一年最多只能做15把大师级提琴,以保证提琴的质量和当地提琴的声誉。

这个协会有点类似于当地制琴师的行会组织,它对提琴制作做出了严格规定,如:琴木必须在云杉、枫木、乌木等传统木料中选择;无论是生产设备,还是制作技术或是普通配件,制作过程中决不能出现工业化生产因素;整个制作过程或是最后阶段必须在克雷蒙纳的工作室内完成……

如同其他城市一样,克雷蒙纳也有一座体现城市风情的广场,但和其他城市广场每个路口的路标不同,这里的路标上面标的是每一家提琴作坊的地址。提琴作坊主要隐藏在克雷蒙纳广场周边的小巷里,琴匠们正在用大师们流传下来的手艺打造着充满个性化的提琴。

东方小提琴 为梦想造

在中国,也有一个小提琴之乡——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这里聚集着几十家小提琴制作企业,已是全球最大的提琴生产基地,据说,世界上每3把用于教学和练习的小提琴中,就有一把产自这里,它因此被誉为东方的克雷蒙纳。当然,这些从工厂流水线上走下来的小提琴,无法跟克雷蒙纳纯手工打造的小提琴相媲美。

其实,中国的小提琴制作历史并不是很久。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小提琴传入中国,我国当代著名的音乐教育家、第一代德高望众的小提琴家谭抒开创了中国小提琴制作事业。他率先在音乐学院设立第一个提琴制作专业,培养了一批批提琴制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如华天,他就是从演奏小提琴转至专业制作小提琴,并逐渐成为一代小提琴制作大师。我国提琴制作界还有另一位重量级的大师郑荃,他开始也是一名小提琴手,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制琴并进入中央音乐学院系统学习,后去小提琴之乡意大利深造,练成一代制琴名师。

从履历看,这些大师基本都是学院派出身,从小提琴手转行制琴,本身对小提琴具有深厚的领悟能力和感情,又有制琴名师指点或者海外学习经历,因此,他们在制琴之路上的成功似乎天经地义。

值得称道的是,在中国,还有一些自己潜心修炼,终成制琴高手的琴匠们。

1994年在美国提琴协会举办的国际提琴制作比赛中,制琴师朱明江获得最高荣誉的小提琴金牌,2006年他再次捧得该奖。他的得奖让众多制琴高手惊叹不已,因为朱明江首获金奖前从未出过国,甚至提琴也拉得一般,20岁以前也基本上未接受过音乐教育,直至他被选入提琴制作中专,在制琴老师指导下制作演出用的提琴为止,虽然鲜为人知和默默无闻,却乘着潜心修道给了众多制琴高手们个不防备。据报道,朱明江一年只制作10把小提琴,只为了用心作出一把可以媲美斯特拉迪瓦里的小提琴。这一点,确实有点像克雷蒙纳制琴大师的讲究。

耿国生的故事也值得让人佩服。只因为在东北采购木材时从木材商那里看到了小提琴的名片,耿国生便一眼看上了这种高雅的乐器,于是他辞去国企工作,开始了自己的制琴之路:从琉璃厂的一家乐器店买了一把小提琴,拆开当成样品,并绘制各种数据,开始手工仿制小提琴……经过近30年不断的探索和钻研,如今,他的作品已得到不少国外客户的肯定,每年都会有美国艺术学院教授的预定。

其实,不管是斯特拉迪瓦里和瓜涅利,还是郑荃、朱明江、耿国生等,他们的成就、地位有所不同,但他们有同样的身份——热爱制琴工艺的手工匠人,因为他们的存在,乐器皇后迷人的音色才会源远流长,琴音绕梁而三日不绝。

猜你喜欢
制琴小提琴乐器
学乐器
延河晨晓(小提琴独奏)
收藏百年欧洲制琴工具 填补制琴文化研究空白
Hey Diddle, Diddle
乐器
论古典主义时期钢琴艺术的发展
小提琴与钢琴奏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