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院外会诊数据浅析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技术帮扶体系

2016-06-01 12:20曾晓静李礼安吴丽秋张武军
现代医院 2016年10期
关键词:远程中心医疗

曾晓静 李礼安 吴丽秋 张武军 周 灿 陈 虹

基于院外会诊数据浅析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技术帮扶体系

曾晓静 李礼安 吴丽秋 张武军 周 灿 陈 虹

为区域内医疗机构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技术服务,是区域医疗中心重要职责之一。建立完善的技术帮扶体系能快速提升区域医疗中心的技术服务能力。本组通过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7~2014年院外会诊数据,提出优化、完善集互联网远程医疗、院外会诊、长期合作帮扶、针对性学术指导等各种医疗技术服务手段为一体的技术帮扶体系,可满足医疗机构对技术帮扶质量日益增长的需求,减少院外会诊的不利因素,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院外会诊; 互联网医疗; 医疗技术服务; 区域医疗中心; 技术帮扶体系

【Author′s address】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80, China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国家重点大学中山大学附属医院中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附属医院,是华南地区重要的疑难危重患者诊疗中心之一,近年来医院以建设成为集临床医疗、科学研究、精英教育于一体的高水平临床医学中心和国家及区域医疗中心为目标,积极为全国各地提供技术支持,不断提升医院的影响力,取得了良好效果。本组通过分析2007~2014年医院院外会诊数据,探讨通过如何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技术帮扶体系,提升服务能力,解决区域医疗需求的方法。

1 数据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2007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赴院外会诊共13 779例,其中省外896例,占6.5%,省内12 883例,占93.5%。

1.2 方法与标准

采纳有正式院外会诊邀请函进行院外会诊的数据,按照总体情况以及省外、省内分组,通过Excel 表对会诊数量、邀请机构的地域分布、医院等级之间的趋势进行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排除国家及省级医疗队和长短期对口医疗技术帮扶会诊量,没有进行会诊完成信息备案以及远程医疗会诊数据。

2 统计结果

2.1 总体情况

2.1.1 数量趋势 各年度完成院外会诊量(见图1),整体趋势较为平稳,2011年数量最高达到2 094次。

图1 2007-2014年年度院外会诊数量情况

2.1.2 医院等级 院外会诊中,三级医院发出会诊邀请是全部会诊的主体, 2007年三级医院邀请会诊量占当年总量最低,2009年度最高,分别为75.62%和83.40%,其余年度均在80%左右,趋势无明显变化(见表1)。

表1 不同等级医院邀请会诊情况

1)其他等级主要卫生厅、保健办理指令性任务等以及香港、澳门地区医院和民营医院

2.1.3 医院性质 邀请会诊的医院以综合医院为主,在2011年会诊量最高达到1 796次,2008年会诊量最少1 132次,其余年份波动不大;而专科医院则以2007年和2008年会诊量最高,分别达到595次和475次,其余年份下降呈现平缓趋势(见图2)。

图2 不同性质医院邀请会诊数量图

2.2 省外会诊组

2.2.1 数量趋势 2007~2014年完成省外医院年度会诊量(见图3),以2012年为中心,前面呈逐年递增趋势,后面呈逐年递减趋势,年度最高值为167例。

图3 2007-2014年中山一院赴省外医院年会诊量

2.2.2 医院等级 三级医院会诊邀请量比例明显高于总体水平。其中,2012年最低,2013年度最高,分别为86.22%、96.58% (见表2)。

表2 省外邀请会诊医院等级情况表

1)其他等级主要卫生厅、保健办理指令性任务等以及香港、澳门地区医院和民营医院

2.2.3 地域分布 2007~2014年邀请会诊的医疗机构分布全国有24个省、市、自治区以及香港和澳门地区,各省会诊量(见表3),按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港澳进行区域划分会诊量占比(见图4),会诊量排名前五位分别为广西、海南、云南、江西、福建。

2.2.4 医院性质 邀请会诊的医院以综合医院为主,在2012年会诊量最高达到161次,2007年会诊量最少60次,而专科医院则明显较少,波动1~5次之间(见图5)。

2.3 省内会诊组

2.3.1 数量趋势 2007~2014年完成省内医院年度会诊量(见图6),趋势较为平稳,年度最高值为1956例。

2.3.2 医院等级 三级医院会诊邀请量比例低于总体水平。其中,2007年最低,2014年度最高,分别为75.15%、81.44% (见表4)。

表3 2007~2014年省外会诊数量情况

图4 2007~2014年省外医院邀请我院会诊的总会诊量的地理分布

图5 不同性质省外医院邀请会诊数量图

2.3.3 地域分布 2007~2014年邀请会诊的医疗机构分布广东全省范围,各地级市会诊量(见表5),按粤东、粤西、粤北、粤中进行区域划分,粤中地区的年会诊量远远超出粤西、粤东、粤北地区,粤西地区呈缓慢上升趋势,粤北、粤东地区基本持平会诊量排名前五位分别为广州及其相邻的惠州、佛山、东莞、江门。

表4 省内邀请会诊医院等级情况图

1)其他等级主要卫生厅、保健办理指令性任务等以及香港、澳门地区医院和民营医院

表5 2007-2014年间我院赴省内各地区医院会诊量情况

2.3.4 医院性质 邀请会诊的医院以综合医院为主,在2011年会诊量最高达到1659次,其余年度较为平缓,而专科医院则较少,2007年最高达到593次,呈下降到平缓趋势(见图7)。

图7 不同性质省内医院邀请会诊数量图

3 分析

3.1 区域医疗中心应具有坚实基础

医院2007~2014年间年度会诊总量总体保持一个稳定趋势,邀请的省份分布在全国24个省区市,邀请医院以三级医院占比明显,说明医院医疗技术水平长期以来得到了国内各家医疗机构的认可,目前,医院拥有28个国家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数量居国内第四位,许多专科具有深厚历史传承和技术沉淀,是华南地区的最大的医疗中心和疑难病诊治中心之一,在国内医疗界具有重要影响,建设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具备了坚实基础。

3.2 区域医疗中心院外会诊具备地缘特征

从会诊数量统计分布来看,以广州为中心,会诊数量呈环状逐级递减趋势,我们认为地缘因素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医院位于珠三角中心地区,周围地市工业、经济较为发达,本地和外来人口众多,疑难病例数量明显高于周围地区,同时本地各类医疗机构密集,医疗整体水平较高,广东省内疑难疾病患者长期具有来珠三角地区就诊的意识。而广西、海南、云南、江西、福建等5个省外邀请最多的省份,发出邀请的医院地区靠近广东周边,广州距这些地区交通较为便利。因此,区域医疗中心院外会诊具有地缘特征。

3.3 多种医疗技术帮扶手段联用效果明显

近年来,肿瘤、心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的发生率在不断提升,而医院会诊的数量长期处于一种平稳态势,考虑为医院近年来开展的互联网远程医疗、双向转诊、长期合作帮扶、学术交流等多种医疗技术帮扶手段发挥了综合效应。医院的现代化远程医疗中心已经同省内国内一些省份的医院建立远程网络会诊,提升时效,减少了赴当地进行会诊数量。与省内和周边省区一些人口较多、医疗技术相对落后的县市医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高水平专家常年驻地进行技术帮扶,实现了技术支持前移。将一些医疗学术交流活动放在一些医疗技术相对不发达的地区开展,给对当地医疗技术人员掌握医疗新技术、新方法提供了方便;同时,2011年始,医院作为国家卫生计生委三支国家医疗队之一,先后13次组织由内、外、妇、儿等大临床科室组成的专家团队赴广西、江西、西藏、贵州、湖南、福建等地开展为期1个月的医疗技术帮扶,有效带动当地医疗技术水平发展。

3.4 院外会诊具有一定不利因素

院外会诊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见性,因会诊地点的原因,会诊时间也大大延长,会诊人员临时调配对医院自身医疗秩序必将带来一定影响,而目前,院外会诊仍是医疗技术帮扶中主要手段,我院日均会诊量为7.86例(按工作日计算),临时抽调如此多人员赴院外会诊,给科室正常工作带来的影响显而易见,不利于区域医疗中心自身建设。院外会诊一次性特点,不利于会诊医师对病情变化的观察和会诊效果的评判,路途时间成本也会对会诊效果产生一定影响;会诊病例多是疑难病和危重症病,往往涉及多学科联合诊治,单学科的会诊,则无法发挥区域医疗中心的综合优势。

4 结论

区域医疗中心是为一定区域内居民提供代表区域先进水平的的医疗服务,承担一定的人才培养、医学研究、教学等任务的医院[1],大型医疗机构建设好区域医疗中心是社会赋予的职责和义务。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不断提升,医疗条件和技术相对欠发达地区对技术帮扶的要求和质量不断提高。因此,区域医疗中心建立更具内涵、更为广泛和完善的技术帮扶体系,是快速提升医疗技术服务能力重要保障与内容。为此,我们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①加大互联网医疗的建设,互联网代表了医疗行业新的发展方向,有利于解决医疗资源不平衡和人们日益增加的健康医疗需求之间的矛盾[2],是卫生计生委引导和支持的医疗发展模式。区域医疗中心应以参与建设纵向连接省级远程会诊中心、市级医院、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横向互联的远程会诊系统为目标,加大远程会诊网络建设,实现在线远程医学咨询和远程会诊的目标[3-4]。

②传统上的院外会诊是针对单一疑难病例提供的技术支持,具有突然性和不确定性。往往对区域医疗中心派出相应人员造成一定的困难。智能化电子病历系统的广泛应用为患者提供了诸如病患信息跟踪、群体病例预防跟踪、个人健康管理等多方位功能[5],为此,区域医疗中心有关部门应对过往会诊病例建立数据库,通过大数据分析[6],针对会诊数量较多的病种,组织有关学科开展有计划继续教育活动,邀请相关医院的业务骨干参加,从而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③将建立长期医疗对口技术支持作为院外会诊内涵的一个重要延伸,积极同基层医院建立技术帮扶合作,通过派专人在相对医疗技术落后的地区进行较长期的技术指导,有利于医疗新理念、新技术推广,快速提升当地医院的技术实力,可以明显减轻这些地区对临时的院外会诊的需求,长远来看,将极大缓解区域医疗中心日常医疗任务安排与临时抽调医务人员进行院外会诊之间的矛盾。

④院外会诊是一种重要的技术帮扶手段,也是一种重要的学术交流机制和提升医院影响力的手段,区域医疗中心应高度重视院外会诊工作,医务人员是医院工作的主体,也是激励制度的作用主体,建立具有激励措施的完善院外会诊制度,在保证自身医疗工作秩序和安全的基础上,鼓励高水平医务人员参加院外会诊工作。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医院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与发展[7]。

综上所述,优化、完善的集互联网远程医疗、院外会诊、双向转诊、长期合作帮扶、针对性学术指导等各种医疗技术服务手段为一体的技术帮扶体系,可提升区域医疗中心社会责任感和服务能力,有效避免院外会诊的不利因素,促进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应不断深入研究并加以实践探索[8]。

[1] 刘 正,王贵玉,王锡山.试析多学科专家组诊疗模式与区域医疗中心的建立[J]. 中国医院管理, 2011, 31(11):47-48.

[2] 汪晓珊,罗建章,邹小广,等.2010~2013年6928例远程会诊病例统计分析[J]. 中国病案, 2014,16(3):66-68.

[3] 崔晓燕,周丽娜,孟 霞.浅析远程医疗会诊在医院应用中的问题[J].中国实用医药, 2010,5(36):274-274.

[4] 周光华,辛 英,张雅洁,等.医疗卫生领域大数据应用探讨[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 2013,10(4):296-300.

[5] 李廷珊,陈纯真,丁 惠.电子病历在病案管理中的应用与存在问题[J]. 现代医院, 2013, 13(2): 139-141.

[6] 许大国,罗 杰,梁时荣,等.地市级三级甲等医院构建区域医疗中心的战略抉择与实现途径[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3, 20(3):96-99.

[7] 杨 帆. 医务人员激励机制探讨[J]. 现代医院, 2013, 13(1): 129-131.

[8] 徐开林,刘晓萍.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探索[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5): 72-73

Construction of Technical Support System of Regional Medical Center on the basis of clinical consultancy data

ZENGXiaojin,LILian,WULiqiu,etal

One of the major responsibilities of the Regional Medical Center is providing high level and high quality technical services for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the region. Establishing well-organized can prompt the technology service ability of Regional Medical Center. By analyzing the clinical consultancy data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from 2007-2014, this article suggests that, optimizing the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support system which combine multiple medical technology service measure such as internet telemedicine, clinical consultancy, long-term Cooperation and support, targeted academic guidance.They can satisfy the increasing needs of high quality technical support, decreasing the disadvantages of clinical consultancy, promo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iered diagnosis and medical treatment system.

Clinical Consultancy; Online Medical Services; Medical Technology Service; Regional Medical Center; Technical Support System

陈 虹

R197.32

A

10.3969/j.issn.1671-332X.2016.10.050

曾晓静 李礼安 吴丽秋 张武军 周 灿 陈 虹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东广州 510080

猜你喜欢
远程中心医疗
让人胆寒的“远程杀手”:弹道导弹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远程工作狂综合征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远程诈骗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北上广操心“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