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的“交椅山”

2016-06-01 07:52杨平端
闽南风 2016年3期
关键词:禅院刘伯温道士

杨平端

指点江山,才发现祖国山河之俊美,许许多多山川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下,各具形状。比如桂林的象鼻山,活脱脱就是一头大象在饮水; 平和灵通的卧佛山,不正是一座惟妙惟肖的佛祖像吗?在众多形状中,据说有一种山状如交椅,中间稍高,两侧山脉呈弧形走向,这就是传说中的交椅山。

在浙江金华市,有一座闻名遐尔的“交椅山”,此山状如交椅,处于三县交界,1934年10月,中央苏区“反围剿”失败,红军主力被迫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在这次战略转移前的三个多月,中央派出一支抗日先遣队向闽、浙、赣、皖的国民党后方挺进,其中,粟裕、刘英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就是先遣队的一个支队,挺进师相中交椅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在这里驻扎并开展游击战争,发展红军,壮大队伍,非常好地保存了红军的实力。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毛泽东主席给交椅山极高的评价,夸它是“安邦定国之椅”。

无独有偶,在漳州郭坑镇,也有一处“交椅山”,这座山,又叫“鼎寨山”。站在峰顶俯瞰鼎寨山,它的形状恰似一把交椅,脚下高耸的主峰好比交椅靠背,两侧山峰呈弧形相拥,就如交椅的左右扶手,山腰中的天然平台,正是椅座。当地人遂称之为“交椅山”。站在这个坐板上,鸟瞰山下:东有“海滨邹鲁”龙海市、东南有“鱼米花果之乡”龙文区、西南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芗城区、西边是千年古县“闽南宝地”长泰,秀丽景色尽收眼底。远眺正前方是漳州的主山——天宝山:遥望三峰峻峭,高大雄秀,周围百余里,排闼十二峰,迤逦南来,经过乌石、油车到望高山、紫芝山……

鼎寨山这处独特的地理位置在唐高宗总章二年(669),也曾受到开漳圣王陈政的青睐。当年,陈政受命率兵三千六百多人、战将一百二十三员“前往七闽与百粤交界,相视山原,开屯建堡,靖寇患于炎荒,奠皇恩于绝域。”开疆拓土的使命非同寻常的庄严,绝对是“天降大任于斯人”。当时的闽南,称为“蛮荒之地”,山深林密,毒蛇猛兽横行、瘟疫蚊虫肆虐,不过,这仅仅是自然环境之苦,更艰辛的是,他肩负着“靖寇患”的责任。“寇”是当时未经教化的南方蛮獠,他们过着原始人的生活,以采集或渔猎经济为主,因为生产力水平低下他们无法保持稳定的生活环境,需要经常迁徙,为此也经常侵犯山下从事稳定农业生产的汉族移民的利益,和汉族人民发生严重的冲突,常有流血事件发生。如何降服那些野蛮且凶残的蛮獠?陈政为寻得良策绞尽脑汁,甚是烦恼。有一日,陈将军在巡视时偶尔到鼎寨山,他被这独特的地形震撼了,站在平台上,眼下是福建省最大的冲积扇平原:漳州平原。站在此地居然可全览平原。连声赞好!立马决定把这个地方当成指挥作战的军营指挥部。当夜陈将军命令士兵在鼎寨驻扎歇息。这在一夜里,陈将军在睡梦中见到一位手提佛尘的道士对他讲:“制服蛮獠,蜀相诸葛可为师”。道士讲完飘然而去。陈将军一个激凌,翻身下床,查阅史书,书中记载公元225年,诸葛亮亲自率军,深入南中,平定叛乱,“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装神弄鬼,巧服蛮獠”,陈将军心中豁然开朗,于是,每次临战,他都要选拔精兵强将,自己和将帅带上凶神恶煞般的铁面具,而参战士兵则一律以锅底黑灰涂面,这样一支队伍突然出现在作乱的蛮獠面前,使众蛮獠大惊失色,手足无措,或奔逃或束手就擒。不费一兵一卒就收获大量作乱的蛮獠,首战告捷,大快军心。陈将军感恩道士的指点,即快马加鞭,奏请唐高宗,在鼎寨山的平台上,设立“龙泰观”。龙泰观坐东向西,由门楼、两廊、天井、正堂和两侧厢房组成,均为抬梁式木结构,梭形石柱。龙泰观内供奉太上老君、吕祖、三官、释迦牟尼佛、文昌星君、关公武财神。道观设立后,周边百姓经常上山祈福,香火鼎盛,观内道士努力传播汉族国学文化,教导蛮獠下山学习躬耕技术,蛮獠受道士感化,逐渐学会与山下民众和谐相处,陈将军趁机在山下建立“唐化里”。唐化里就是为收复的“蛮獠”传授唐朝先进农业技术,使民众懂得开垦农田,种植桑麻,发展贸易,不再过刀耕火种四处流亡的生活。同时,在发展生产的时候,也能补充军需,休整军队。一时间,在龙海、长泰路上数十个“唐化里”,旌旗猎猎,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龙泰观为促进当时社会安定团结起到很积极的作用。

龙泰观建立之后,香火一直兴盛不衰。因为它的存在,更多的文人墨客把目光停驻在交椅山。朱熹在江南讲学时,交椅山下的芦州(即现在的郭坑村),有位学士叫郭解,崇拜朱熹的学识,多次邀约朱熹携弟子上山讲学,在交椅山平台上,朱熹与弟子谈经论学,意气风发,平台上开阔的视野,激起朱熹无限兴趣,他曾在《太极图说解》中作如下描述:“鼎寨地脉,钟灵毓秀,形如交椅,帝王之座,可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

正因为地形特殊,鼎寨在明朝里再一次吸引了一位名人的目光,他就是上知天文,下识地理的明朝名臣刘伯温。刘伯温是一个风水大师,民间传说把刘伯温看作一个“未卜先知”的人物。人们常说“上有诸葛亮,下有刘半仙”,是指刘伯温能成功预测,才智谋略堪比诸葛亮。当年,明太祖在统一战争中,非常信任器重刘伯温,因为刘伯温对天下形势观察仔细,考虑问题周到,他的预见往往比较准确。有了刘伯温的出谋划策,明太祖轻易地聚拢了一批英勇善战的将领争城夺地,最后一统江山。明朝洪武年间,因为奸臣当道,天下曾一度不太平,明太祖御赐刘伯温先斩后奏天龙宝剑遍行天下查访民隐,为民除害,顺便寻找伏羲玉八卦的下落。据说伏羲玉八卦是绝妙之卦,内藏天机,得之可安邦定国。刘伯温出宫殿,下江南,一路体恤民间疾苦,为民众办了不少好事。有一日,刘伯温顺漳江之水到达漳州府。时值夏季,又逢到大旱,漳州大地烈日炎炎,稻禾干枯,怨声载道。到漳不到三日,随行部下也与当地群众一样,犯了一种“热瘴病”,得这种病的人先是浑身奇痒无比,接着胳膊大腿都长出又红又肿的脓包,刘伯温看到民众苦不堪言,也心急如焚。他四处寻找草药,走着走着竟走到鼎寨山下,正当他口干舌燥要坐下休息的时候,忽见山下稻田中飞出一群白鹭,扇动着洁白的翅膀往山上飞去。白鹭在闽南一带被称为吉祥鸟,刘伯温预感有好事将要来临,他一鼓作气随着白鹭飞行的方向登上鼎寨山。山中景致先是一番“曲径通幽”,接着“幡然开阔”,到了山顶,他惊叹此处为“圣地仙山”,这其中的玄机皆因鼎寨的风水,在刘伯温这样的风水名家的眼里,鼎寨的风水近乎完美。按照古代风水学说,叫作“左青龙,右白虎,上朱雀,下玄武”,这样的风水就是最好的。而鼎寨的地势刚好符合这个学说,鼎寨四面环山:左边即东方,其势如青龙,生气勃勃;南边为朱雀,平展如画;右边驯服如白虎,巍然回环。形似交椅山的神韵,更让精通风水的刘伯温深知这就是漳州的龙眼所在,于是连赞神山。

龙泰观的道士得知鼎鼎大名的刘伯温造访,又惊又喜,他们赶紧为刘伯温一行生火做饭,并摘来山上的鼎寨禅茶熬汤招待。说来也怪,随行喝了茶之后,自觉身上的痛痒减轻不少,道士让他们用茶汤擦洗患处,脓包的红肿很快消除。看来鼎寨禅茶是治疗“热瘴病”的良药!刘伯温赶紧与道士一起采摘鼎寨禅茶给山下的民众送去,大家用了禅茶之后进一步验证了禅茶的奇妙功效,一时间,患病的民众纷纷上山求茶,刘伯温趁机发动大家在山上广植禅茶,如今,满山遍野的禅茶就是那时候留下来的,这种茶,叶片碧绿、形状俊俏,叶面有一层白色绒毛。冲泡之后,茶汤清亮,色如玛瑙,饮用起来,不仅清香宜人,还有淡淡余甘。说来也奇,禅茶只有种在鼎寨山上才有这种曼妙的味道,村民移植下山种出来的茶不仅味道不同,治病的效果也差多了。“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当下得真趣,鼎寨一禅茶。”禅茶引起了刘伯温的极大兴趣,他决定在龙泰观里做短暂逗留。住在龙泰观的日子,每当晴天,刘伯温总是天未亮就登上鼎寨山顶,站在“观日石”上看“鼎寨日出”:只见交椅山左侧,一轮红日徐徐升起,它红得那么鲜艳,圆得那么可爱。每当看到这些,刘伯温总是禅意大发:“世间一切纷争,都如蝼蚁之咬,不足一提,唯有日出日落,才是亘古不变的伟大。”也许是鼎寨美好的红日,或者是龙泰观清静的日子,让刘伯温有了远离喧嚣,回归故乡,隐居青田的想法,据说,刘伯温在龙泰观住了半个月后班师回朝,并向明太祖告老归隐。刘伯温走后,龙泰观依据他曾经的提议更名为龙泰禅院,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如今的龙泰禅院,典雅而静穆,虽然面积不算很大,但看去玲珑别致,禅院内供奉: 孔圣人、释迦牟尼佛、太上老君、吕祖、天官、地官、水官、文昌星君、天聋、地哑、关公武财神、周仓、关平、观世音菩萨。晨钟暮鼓迎来送去熙熙攘攘来朝的多福香客。使这里笼罩着神秘而虔诚的氛围,禅院旁边,是漫山遍野碧绿的禅茶,禅院的一侧,有院中的道士在把采摘下来的新鲜茶叶制作成鼎寨禅茶,他们默默地采摘,默默地加工,偶尔对来往的香客微微一笑,又低头忙碌手中的事。与外边的熙攘喧嚣相比,龙泰禅院已是清幽的桃花源。这里弥漫着禅茶的清香,伴着轻柔的禅音,美到动人心。

在这样的氛围里,我聆听禅院住持云阳子道长用醇澈而谦恭的话语开导人生: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和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在的虚名浮躁的诱惑。一颗平常心去淡然,一颗安静心去喜悦,平静地守候这个世界。人生如果树,在风雨中成长,在阳光下开花,繁花落尽,硕果累累。繁华落尽是平淡,喧嚣之后,依旧安详。坎坷路途,给身边一份温暖;风雨人生,给自己一个微笑。持一份豁达,怀一份包容,脚踏实地的走好自己人生的每一个脚步。在短暂的来去间,要学会离别,承受擦肩,面对无常,接受我们用心守候,却不能一直拥有的太多的失去……

一瞬间,我静静地享受着片刻的精神洗礼,涤净所有的狂妄与偏执,让心灵有了慰藉般的喜悦:不知是茶醉还是禅音醉。

猜你喜欢
禅院刘伯温道士
A New Way of Dao
刘伯温以德服人
一只烧饼走天下
多谢兄长
王婆酿酒
谁是明代的“诸葛亮”
聪明的刘伯温
完美
自然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