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风失速

2016-06-01 12:13
商界评论 2016年5期
关键词:冯鑫在线视频暴风

资本狂热、业务空心、故事遥远……拿10年后的饼讲今天的故事。暴风科技没有崛起,它只是时代的暴发户。

一年前,暴风科技39个涨停板,股价最高冲到了327元,总市值最高时接近400亿元,超过在美上市的优酷土豆,成功跻身中国在线视频网站一流阵营。

一年后,暴风科技市值跌至最低时仅137亿元,第二、三大股东相继宣布减持。净利增长超3倍,其实是靠资产挪腾交出的成绩单。

上市一年,暴风科技就从一路封神到跌落凡间,终于走下了神坛。

暴风科技上市时,旗下最值钱的资产是暴风影音视频播放软件。这是一个可称之为“老前辈”的互联网产品。与它同时代的,我们耳闻能熟的国产软件大多湮没于时间长河里,比如江民杀毒、Foxmail……但上市之后,它就多出了电视、VR产品等业务。

市值完爆BAT旗下的所有在线视频网站。暴风科技的励志故事,令人脑洞大开,为困境中的企业打开了一扇窗户,于是“中概股回归”潮应运而生。360奇虎、如家、人人网、陌陌、搜房网、博纳影业等等哭着、闹着要“回家”。

但是,说暴风科技就此崛起也许言之太早,说它是时代的暴发户也许更准确些。

创业记

 冯鑫最迫切的是去“空心化”。

冯鑫,山西人,1998年起在北京金山软件公司工作,历任渠道部经理、市场总监和金山毒霸事业部副总经理。2004年起担任雅虎中国个人软件事业部总经理。冯鑫身上里流淌着晋商基因,做一个高级打工仔不是他的终点。

在挑选创业项目时,冯鑫曾想做下载工具。那时国人刚刚进入宽带网时代,又没有版权意识,于是热衷用BT在网络下载各类资源。冯鑫找到在雅虎中国时的上司周鸿祎投资,周说:“你别做了,我已经投了迅雷。”就因为这一句话,冯鑫放弃了。

避开了下载,冯鑫就开始做桌面视频软件的开发,并在2005年创办了北京酷热科技公司。冯鑫心里清楚,做视频软件短时间是挣不了钱的,所以他得干一些别的——比如帮一些公司导流量,挣一些快钱。这其中包含被后人诟病的“流氓插件”植入,在伸手党横行、软件盗版猖獗的时代,这几乎是国产软件支撑运营的经济支柱。

开启冯鑫人生第一春的人是蔡文胜。这位天使投资人,几乎是连哄带劝地让冯鑫收下了300万元人民币天使投资。那时冯鑫的公司保持稳定盈利,钱不多,但还够用,压根儿没想过并购、重组等资本运作。接着,蔡文胜引荐了IDG进入,后者注资300万美元……

最初,暴风影音软件并不属于冯鑫的酷热科技。2007年,冯鑫从周胜军手上买下了当时国内最好的视频播放软件。彼时的暴风影音已经是一个装机用户达千万体量的软件了,它的服务器渐渐支撑不住巨大流量,技术出身的周胜军时常为巨大的成本开支发愁。

拿到暴风影音后,冯鑫展现出了把握网络时代变迁的洞察力。

2000-2005年是全国宽带高速普及的年代,宅男们的娱乐全靠下载,从游戏到电影、从美剧到苍井空,那时网上的视频格式混乱且粗制滥造,枪版、胶片版、DVD版等充斥网络,提供一个各种格式通吃的“大胃王”播放软件是网民的心声。

可以播放680种格式的暴风影音,简直就是款“神器”,一举解决了那个年代的视频播放“痛点”。很快,暴风影音在视频软件装机市场中占有率最高达到70%。

圈到大量用户之后,暴风影音通过“文字链”、“弹窗”等方式获取广告收入,将用户的价值快速变现。从创造一款爆款产品到完成商业模式闭环,冯鑫的商人才华显现,完成了周胜军没有做到的事——空有海量用户,却不知如何变现。

2008年以前是暴风科技发展历程上最美好的时刻:装机用户增长到5 000万,员工由最初的10来个变成了300多个,身边的员工买房买车,慢慢变得有钱起来,部门林立,副总裁就有七八个。

斗转星移,移动设备兴起,利用在线视频网站观赏视频成为潮流,网民已不屑于从网络下载视频文件。数年间,涌现大量新的视频公司,开启了移动网络视频网站的战国时代。

暴风科技的竞争对手突然从Windows Media Player、Power DVD、KMPlayer等变成了PPS、PPTV、优酷、土豆和酷6。

然而此时的暴风科技正患上大公司病,部门效率低下,高层对市场敏感度降低。比如冯鑫要把暴风影音做成在线播放,于是想把暴风影音的播放列表转变成节目单,但这个事先后找了3个团队,从2006年8月开始启动,迟迟完成不了。反应过来时,战机稍瞬即逝,在移动网络时代暴风科技无论是用户数还是视频播放时长,都被后来者远远甩下。

2009年,冯鑫重塑管理层,清减队伍,推出了在线业务“暴风盒子”,要做 “聚合、指南、推送”的服务模式,向用户推荐内容。

同时,它也搭建起VIE架构欲到美国上市。但后续披露的招股说明书显示:2012年,盈利5 000多万元;2013年,盈利3 000多万元;2014年,盈利4 000多万元。虽然每年都有盈利,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暴风科技陷于主营依赖PC端用户,新增长点乏力的困境(移动端用户)。

2014年1月到9月的营业收入为2.7亿元。相比之下,优酷土豆同期的营收规模已达26亿多元。至此,暴风科技甚至被甩出视频网站第二梯队。用户在流失,资本在回避。

业界普遍揣测,被并购也许是冯鑫最好的避风港。然而资本再次眷顾了冯鑫。

封神记

暴风打消了赴美上市的念头,美国投资者比中国散户更专业,暴风科技不是第一梯队的企业,如果财报不行,上市后的估值肯定不理想,融资效果有限。而恰在此时,创业板创立,新上市的股票市盈率非常高,股价估值诱人,其中2011年上市的乐视网对冯鑫的触动最大。

2010年5月,暴风开始折除VIE,撤掉外资股东(IDG和经纬),找到了“接盘侠”——金石投资与和谐成长,资产全盘人民币化。暴风早在2012年3月就提交了IPO申请,在正常情况下2012年底暴风就能完成上市。没有预料到的是,监管部门突然暂停了IPO审批。

暴风开始了长达四年的等待。这四年里,优酷与土豆合并了,腾讯视频、搜狐视频异军突起,乐视网做为第三方势力强势堀起,而爱奇艺宣布成为视频网站新老大。在线视频网站一片血海,有份量的玩家为了市场份额都在拼刺刀。冯鑫曾这样描绘自己的煎熬状态:“有一阵,我几乎每天都去证监会大楼。每周去两三次,坚持了两三个月。”

眼看暴风市场份额渐被蚕食,逐渐边缘化。但命运总是充满了反转,证监会终于重开了IPO。2015年3 月,暴风科技登陆创业板。暴风科技是创业板里少有的互联网企业,它遇到了十年一遇的大牛市,股民们都在疯狂地融资炒股。

天时、地利、人和什么都凑齐了,接下来就是暴风科技一路封神:39个涨停板,股价最高冲到了327元,总市值最高时接近400亿元,超过了在美上市的优酷土豆。

上市不到一年,暴风科技的股市神话打碎了在线视频网站的游戏规则。这四年多来,在线视频网站不断砸下重金买版权、圈用户、自制IP,这些手段与暴风科技相比看起来有些“笨拙”。只需要到中国股市上市,暴风科技就迅速拉近了与他们的距离——至少从财富和市值上看是这样的。

除冯鑫外,暴风科技内部诞生了10位亿万富翁、31位千万富翁和66位百万富翁。一路不弃不离的蔡文胜,投资的300万元至少变成了8亿元。

“画饼”记

暴风科技在收获财富的同时,也迎来外界诸多质疑。他们质疑区区13.5亿元总资产能支撑起数百亿元的市值?除了暴风影音,下一个稳定的增长点在哪里?几十到几百元的暴风魔镜看上去就像一个玩具,能执掌VR牛耳?

暴风科技上市之后的首次战略发布会上,面对诸多投资人和记者,冯鑫首次提出了暴风科技将实施“全球DT大娱乐”战略,建立包括VR头盔、暴风TV电视、直播秀场、在线视频、文化五大业务群,全方位打造暴风系生态系统。

在2016年的3月28日生态战略发布会现场,冯鑫又高调宣布“全球DT大娱乐”由五大业务变成八大。业务继续向游戏、影视和国际业务扩展。

跟着,又是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资产并购,2016年以31亿元收购三家公司:10.5亿元收购甘普科技100%股权;10.8亿元收购吴奇隆夫妇的稻草熊影业60%股权;9.75亿元收购立动科技100% 股权。被收购的三家公司的估值和业绩饱受争议。比如,甘普科技账面值只有888万元。

创业初,冯鑫称反省自身有三大缺点,“我有我擅长的东西,但如果说要做一个伟大公司的CEO,我就欠缺太多东西了。我很随便就可以举出三样致命的,比如不懂管理,不懂资本,不懂财务技巧”。

如今,他俨然成了资本运作高手,专挑人们爱听的故事下手。

4月19日,暴风科技上市后的第一份年报落地,“2025年,有一家公司。每天有数亿人连接到它的平台;享受最新方式和最全面的文化内容服务,并且可以交互;在连接的过程中,用户不仅仅是消费内容和广告,还蕴含游戏、社区、理财、电商、O2O等多维度的商业消费可能,并且这一切发生得非常自然。”

开篇,冯鑫以文艺范为我们勾勒出暴风科技的未来,画面很美。但是时间定格在2025年,似乎这是在暗示投资人要有足够的“耐心”与“格局”,不要只盯着暴风科技的当下看,主营业务不突出,利润低,市值泡沫大等在冯鑫看来,也许只是暴风科技创富路上的一个呼吸。

可惜投资人并不买账。进入2016年3月,昔日的“接盘侠”金石投资与和谐成长相继宣布拟减持其所持有的全部股权(持股分别是4.18%和7.84%)。4月,因收购三家公司停盘半年之久的暴风科技复盘,三天高达80%的换手率,意味着里面的一些大股东趁着利好出逃,提前兑现了纸上富贵。

而资本出逃的线索,我们也许能在暴风科技最新公布的年报中看出些端倪。

“空城”记

这是一份被暴风科技打扮过的年报,读起来回味无穷,业务“空心化”仍是暴风科技的心头大患:

1.首先,看暴风科技2015年的营收和利润。

年报显示,2015年四个季度的营收分别是0.92亿元(Q1)、1.24亿元(Q2)、1.32亿元(Q3)和3.03亿元(Q4),利润分别是-321万元(Q1)、991万元(Q2)、1 717万元(Q3)和1.49亿元(Q4)。显然,如果只看前三个季度,暴风科技的利润不多,1 717万元的盈利并不能支撑200多亿元的市值(最新)。

到了第四季度(Q4),暴风科技的营收和利润却双双暴涨,奥秘在商品销售中。

在年报的关联方交易里,暴风科技向青岛日日顺乐家贸易有限公司销售了1.04亿元商品。而在应付账款列示里,电视机及配件采购花费1.56亿元。这意味着暴风科技在12月通过青岛日日顺乐家贸易有限公司突击销售暴风TV超体电视机,售价在1 499元、1 999元、3 598元和4 398元4个档次的电视机肯定能大幅拔高营收,这就是为什么Q4营收大涨的原因。

而1.56亿元应付账款,意味着生产电视机的成本并未支付,不影响暴风科技2015年年报里的利润。

那么多出来的利润又如何解释?年报投资收益里的1.04亿元,说明了问题,就在2015年半年报里,投资权益还是-600万元。

冯鑫在玩资产管理的游戏。暴风科技向控股子公司和暴风魔镜科技有限公司CEO黄晓杰转让股权,让母公司丧失对暴风魔镜科技有限公司的控股权。这家年年亏损的子公司被剥离出母公司,财务报表就不计入暴风科技的年报合并报表。同时,通过转让控股权获得的现金收入,还可以做为暴风科技的“投资收益”入账。这种左手倒右手的财技甚是奇妙。

如此得来的“利润”和“营收”,显然不能让投资者们满意,年报公布第三日,暴风科技以跌停板报收。实际上,这点微薄的“利润”在未来也有可能保不住。

年报显示,做暴风TV超体电视的暴风统帅科技有限公司亏损,净利润率-18.2%。和乐视一样,冯鑫也采用了补贴硬件的方式快速铺货,做为智能电视的后来者,补贴力度看起来更大,乐视电视的净利润率是-8.4%。

在年报里的库存表上,还躺着账面价值1亿元的高库存。将来如何填上这个“电视机亏损坑”,维持住暴风虚高的市值,冯鑫又少不了一番运筹帷幄。

2.其次,看主营业务“空心化”。

在年报里,冯鑫关于未来商业增长点有一段详细描述,“在稳步发展原有互联网视频业务基础上,公司以虚拟现实(VR)、智能家庭娱乐硬件、在线互动直播、影视文化为新增长点。”

做VR头盔的暴风魔镜科技有限公司亏损,做暴风TV超体电视的暴风统帅科技有限公司亏损。至于影视文化这块,主要是收购的吴奇隆和刘诗诗的稻草熊影业。把宝押在明星IP上,就像猜硬币的两面,拍出了现象级好片,你好我好大家好,企业蒸蒸日上。花巨资拍出烂片,也许就是压垮骆驼的那最后一根稻草。

这里有个鲜活的案例,两家上市公司,同样绑定女明星范冰冰拍摄影视剧,但结局却截然不同:唐德影视依靠《武媚娘传奇》大获成功,带来接近2亿元收入,盈利持续增长,带动市值突破百亿元。而春秋鸿投拍《王朝的女人·杨贵妃》,花掉了2.35亿元,收入却仅1.34亿元。报告期内,春秋鸿亏损1.47亿元,净资产-5259万元,并沦为新三板首个“ST”公司。

上述增长点要么都不盈利,要么还在运筹阶段。目前暴风科技还是主靠广告收入获得盈利,通过亏本销售VR头盔、智能电视获得用户,算上在线视频的用户,向广告商收取广告服务费用。但是如果不能提供优质的内容,让VR用户、智能电视用户和视频用户对产品保持黏度,这些用户的爱都是不忠诚的。99元~499元的VR头盔可能会被束之高阁成为玩具,用暴风TV安装乐视App也不是没可能。没了用户的暴风科技,上哪儿再去找广告商?

视线再次聚焦年报,暴风科技2015年在内容方面的投入仅4 543万元,算上宽带运营费用,只有8 918万元。同期,爱奇艺2015年版权采购费约36.42亿元,优酷土豆2015年版权采购费约13.86亿元,腾讯视频和搜狐视频在2015年版权采购上也在10亿元以上,乐视更是大手笔,其砸在中超上的转播版权就达10亿元/年。

暴风科技的VR头盔和TV超体电视均需要优质内容支撑用户使用频率,然而在内容投放上,8 918万元显得太寒碜,内容“空心化”是暴风科技的最大危机。

这一点,在暴风科技的营收构成上得到佐证,2015年视频点播收入2 146万元,仅占总收入的3.29%。

繁华过后尽是空,洗尽铅华才是真。冯鑫聪明、坚韧也仗义,暴风科技一夜暴富有必然,但也有偶然。一路由资本推动前行的暴风科技,如果不能脚踏实地把内容篱笆扎紧,把硬件产品体验做到极致,一味靠炒概念和并购获得市场关注。当资本看穿这件皇帝的新装,资本能载舟也能覆舟,“暴富”的小船说翻就翻。

猜你喜欢
冯鑫在线视频暴风
网络网际之在线视频
202A暴风新影科技有限公司
风云变幻,汰弱留强 谈在线视频的发展现状
政策出台,BFC暴风影院如何发展 专访暴风新影销售总监李晓志先生
2015年Q3中国在线视频市场规模115.3亿
冯鑫:江湖中迷走,浑然身自由
兰渡文化:引爆女性在线视频
暴风来袭——2014交通行业特点回眸
暴风来临:气候变化的征兆
Retrospect and Perspective of Micro-mixing Studies in Stirred T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