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前子宫内膜癌208例临床分析

2016-06-02 09:52陕西省人民医院妇科西安710068于翠革王爱玲高尚风
陕西医学杂志 2016年2期
关键词:息肉肌瘤内膜

陕西省人民医院妇科(西安710068) 张 静 于翠革 王爱玲 高尚风



绝经前子宫内膜癌208例临床分析

陕西省人民医院妇科(西安710068)张静于翠革王爱玲高尚风▲

摘要目的:探讨绝经前子宫内膜癌(EC)的临床表现、发病相关因素和病理特点,为今后EC的临床工作提供信息与一定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8例绝经前E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绝经前EC患者共208例,占同期内膜癌的28.97%(208/718),平均发病年龄为47.14±0.072。以45岁为界,分A、B两组,两组患者在未产、不孕、PCOS、合并高血压、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宫颈受累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糖尿病、卵巢癌、肿瘤家族史、病理分型,手术病理分期、深肌层浸润、附件转移、淋巴转移及远处转移、ER、PR表达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绝经前EC大多于围绝经期发病,随年龄增加发病人数有增加的趋势,多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年轻患者多合并未产、不孕、多囊卵巢综合征;年龄偏大患者多合并高血压、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

主题词癌,子宫内膜样 年龄因素 危险因素 病理学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carcinoma,EC)是女性生殖道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妇女生育观念的转变、平均寿命的延长及外源性雌激素的广泛应用,EC发病率明显升高并呈年轻化趋势[1]。EC常发生于绝经后女性,但年轻患者并不罕见,仍有15%~25%病例发生于绝经前[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陕西省人民医院2005年5月至2015年5月期间所诊治的绝经前EC病例,按45岁为界分为两组,对两组的临床表现、发病相关因素和病理特点进行比较。

资料和方法

两院2005年5月至2015年5月共收治EC患者718例,按发病前未绝经条件筛选,共选出绝经前的EC患者共208例。除6例未行手术治疗以术前诊刮病理诊断为准,其余202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并根据2009年FIGO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进行术后分期诊断。将其按年龄分为≤45岁及>45岁分为A、B两组,使用统计学方法对两组病例在年龄构成比、发病高危因素、病理情况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处理,并以α=0.05为判断差异标准。

结果

1年龄情况绝经前EC患者共208例,占同期EC的28.97%(208/718)。其中,最小年龄为27岁,最大年龄为59岁,平均年龄47.14±0.072岁,≤30岁7例,31~40岁22例,41~45岁50例,46~50岁70例,>50岁58例。A组患者占同期EC的11.14%(80/718),占绝经前EC的38.46 %(80/208);B组患者占同期EC的17.83%(128/718),占绝经前EC的61.54%(128/208)。

2高危因素见表1。各发病危险因素中除未产、不孕、高血压、PCOS、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45岁)多合并未产、不孕、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而大于45岁未绝经患者多合并高血压、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高危因素。

表1 子宫内膜癌各发病危险因素在

3病理学资料见表2。在208例EC中,Ⅰ型子宫内膜癌192例,占92.3%;Ⅰ期患者明显多于其它分期,占73.78%,深肌层浸润、宫颈受累、附件转移、淋巴转移及远处转移情况较少,其中除宫颈受累情况两组有统计学差异外,其余因素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绝经前子宫内膜癌患者ER、PR阳性率高,均占80%以上。

表2 绝经前组和绝经后组病理特点比较[例( %)]

注:a:本研究对组织学分级的比较只限于子宫内膜样腺癌。b:有6例未行手术,其中A组有1例,B组有5例未行手术,无法行手术病理分期,按术前诊刮、临床分期计算。c:有83例患者行淋巴结清扫术,其中A组18例;B组65例;d:共有65例患者术后行ER、PR测定,其中A组有26例,B组有39例

讨论

绝经前EC发病多集中在45岁以上,本研究绝经前EC癌患者占同期所有EC患者的28.97%,稍高于文献报道的25%[1-2];其中小于45岁的患者占同期患者的11.14%,也基本接近文献报道的1.5%~14%[1-2]。

在EC的发病危险因素中年轻患者多有不孕、少产、PCOS病史,说明卵巢排卵障碍而引发的雌激素增高和孕激素对雌激素拮抗作用减弱可能是造成年轻妇女子宫内膜癌发病的重要原因;而对于年龄偏大妇女,多合并高血压、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可能和年龄偏大增加了合并症的发病率有关。众所周知,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为EC三联征[3]。Zhang等[4]的研究中指出,高血压患者EC发病率较非高血压患者明显偏高,其原因可能为高血压患者垂体功能及促性腺功能异常,导致卵巢功能受损 。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是诱发EC的共同病理生理基础是胰岛素抵抗,研究提示胰岛素相关因素可能是介导该病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5-7]。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虽不是EC典型的高危因素,但它们与EC同属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并常与乳腺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其它性激素依赖性疾病并存。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乳腺疾病等EC高危因素同样在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恶变发生、发展中有一定影响。子宫内膜息肉是育龄期妇女不孕的常见原因之一,许多研究发现其与不孕症关系密切[8],而不孕则是公认的EC高危因素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的深入研究,发现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与激素调控下增殖与凋亡失衡有关[9],且其会恶变的可能已被证实,据文献报道其恶变的发生率在0~12.9%之间,其中有症状的患者恶变率为1%,是无症状者10倍[10],而其恶变的分子学机制中也有许多与EC相似之处,如P53突变的高达、PTEN蛋白表达的缺失等[11]。另外,部分子宫肌瘤患者可能存在卵巢内分泌功能的变化使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而引起子宫内膜改变,导致子宫内膜病变的发生率更高[12]。同时,子宫肌瘤和子宫内膜息肉引起的阴道出血常使患者和医务人员忽略对子宫内膜癌的考虑增加EC诊断难度。本研究就有3例患者因月经增多在基层医院按子宫肌瘤给予全切而误诊。因此,对于久治不愈的围绝经期阴道出血,即使既往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病史也要进行诊刮或最好行宫腔镜检查,并送送病理,必要时还需结合免疫组化方法排除EC[13]。对于不孕、无排卵性功血、PCOS以及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综合症患者,应积极行治疗,而对于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瘤应定期复查,这对于预防EC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发现绝经前妇女EC多为Ⅰ型(92.3%);Ⅰ期(73.78%),ER、PR阳性率也较高,分别占87.7%和89.2%,均与文献报道基本相符[14]。间接说明绝经前EC患者通常期别早,组织分化及雌孕激素受体表达好,其预后也较好,并对激素治疗反应高,这也为保守治疗提供依据。

总之,EC在绝经前妇女中的发生并不少见,其发生与雌激素关系密切。对于月经异常,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代谢紊乱性疾病及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雌激素相关性疾病的绝经前妇女,应高度警惕子宫内膜的恶变,排除子宫内膜恶变后应积极行内分泌治疗并定期随访。同时,绝经前EC病理类型、组织学分化较好,伴随高危因素少,ER、PR阳性率也较高,这也为保守治疗提供依据,但应严格把握指征并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

参考文献

[1]Jemal A, Bray F, Center MM,et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J]. CA Cancer J Clin, 2011, 61(2): 69-90.

[2]魏丽惠.关于子宫内膜癌筛查的思考[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15,7(1):27-28.

[3]石娅娅,犹忆,吴艳乔.关于子宫内膜癌危险因素的 Meta 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5,431(4):299-303.

[4]Zhang Y,Liu Z,Yu X,etal.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metabolic abnormality and endometrial cancer: a large case control study in China[J].Gynecol Oncol,2010,117 ( 1) : 41-46.

[5]杨华.代谢综合征与子宫内膜癌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8(11):871-873.

[6]郑达礼.子宫内膜癌患者胰岛素及性激素水平的临床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635-1636.

[7]石贽堃,李楠,张明月,等.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的 Meta 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5, 30(1):38-41.

[8]李宇彬,欧建平,麦庆云,等.不孕症患者临床情况与子宫内膜息肉的关系研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27 (11):852-855.

[9]Lieng M,Istre O,Qvigstad E.Treatment of endometrial polyps: a systematic review[J].Acta Obstet Gynecol Scand,2010,89 ( 8 ) :992-1002.

[10]黄丽华,向梅,子宫内膜息肉研究新进展[J].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14, 41 (1):43-46.

[11]姜璇,金力.子宫内膜息肉的研究进展及转化医学[J].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2013,32 (2 ):127-131.

[12]李佳佳,李文红,费军伟,等.绝经前子宫内膜癌 65 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345-1347.

[13]张红卫,梁慧芳.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价值[J].陕西医学杂志,2011,40(6):739-740.

[14]方旖骅,周猷伟,颜士杰.绝经前后子宫内膜癌 166 例病例分析[J]. 安徽医药,2013 ,17( 12):2058-2060.

(收稿:2015-08-25)

通讯作者:▲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0-7377.2016.02.019

猜你喜欢
息肉肌瘤内膜
白兆芝治疗胃息肉经验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子宫内膜癌组织URG4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息肉样黑素瘤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