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丝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教学探索

2016-06-02 23:13周秋萍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葫芦丝兴趣小组律动

周秋萍

葫芦丝作为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之一,它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其魅力无可比拟,除国内的音乐人外,还获得了广大国外人士的喜爱。葫芦丝与其他乐器相比,其音色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极富表现力,体现了独特和淳朴的民族风,深受人们的喜爱。

一、葫芦丝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优势

首先,葫芦丝体积不大,音色悦耳动听,音域较为适中,发音较容易,指法简单,嘴上的吹奏技巧简练,小学生每天上下学时携带非常方便,学习时比较容易上手,还能够很好地辅助音乐的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比如当学习完《金孔雀轻轻跳》后,许多学生被优美的乐曲所吸引,下课时校园内飘着阵阵的音乐声,丰富了学生美的体验,学生在享受吹奏葫芦丝的快乐时,也掌握了更多的音乐知识。其次,练习葫芦丝可促进学生音乐艺术修养提高。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基本得到满足,逐渐追求精神享受,许多家长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在假期或周末要求学生参加艺术培训班,通过学习乐器来提高艺术修养。然而并不是所有家庭都有能力供学生参加艺术培训班或购买钢琴、古筝等较为昂贵的乐器。而葫芦丝不仅价格便宜,对于未接触过乐器的小学生而言也比较容易学,可以使其音乐需求得到满足,达到培养艺术修养的目的。最后,葫芦丝不仅可以独奏,还能和其他乐器合奏,具有灵活多样的演奏形式。因为音乐课堂的时间有限,无法让每个学生轮流单独表演,这种情况下可将学生分组,成员之间用葫芦丝表演齐奏或与音乐合奏,调动其学习音乐的兴趣。

二、葫芦丝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1.活跃音乐课堂的学习氛围

葫芦丝独特的音色,可促使学生产生倾听音乐的情绪。教师在开始授课前可以向学生播放一些由葫芦丝吹奏的优美乐曲,陶冶学生的情操,久而久之学生不仅会欣赏音乐,还会随口哼唱自己熟悉的简单旋律。这时学生对葫芦丝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学习欲望。这时教师可成立葫芦丝兴趣小组,鼓励想学习吹奏葫芦丝的学生积极参加,向其传授基本的吹奏技能和简单乐曲的吹奏方法,待成员掌握后在音乐课堂中要求其现场吹奏某乐曲或乐段,供其他学生欣赏,体会葫芦丝的音色和乐曲之美,了解到葫芦丝其实并不陌生,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欲望。而兴趣小组的同学得到教师的表扬与其他同学的称赞后学习动力也会增强,更加积极地学习葫芦丝的吹奏方法。

例如,学习《五月的夜晚》时,教师先向学生播放该歌曲,其属于匈牙利的民歌音乐,透露着自然、静谧的感觉,而学生们也非常投入地利用身边的音乐加以伴奏,此时更使人仿佛看到五月夜晚白雾缭绕,轻纱弥漫的景象。这时教师可以先肯定学生的密切配合,接着提问学生除了钢琴弹奏的版本外,还能用什么形式演奏该乐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而兴趣小组的同学则十分积极地表示自己可以用葫芦丝吹奏,接着班级内想起了地方特色明显、质朴、纯美的葫芦丝声响,学生在吹奏的同时自然地扭动身体,而教师也示范吹奏姿势,引导其他学生模仿。吹奏至高潮时课堂上展现出了各种形体律动,十分有趣,课堂一下变得生机勃勃、十分活跃,越来越多的学生自愿参与到兴趣小组中,学习葫芦丝的吹奏。

2.改善学生二声部的合唱效果

新课程改革后,小学音乐教材中的二声部合唱曲目有所增加。在基本音乐技能的限制下,许多学生在二声部合唱中难以稳定把握音准,导致教学有效性受到影响。在课堂中引入葫芦丝后,该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一方面,可应用葫芦丝分声部合奏。教师在课前指导兴趣小组的成员按不同声部吹奏曲目,接着再一起合奏。

比如,学习《红蜻蜓》时,教师依次将两个声部的吹奏方法教给学生,待其掌握后要求其分组吹奏其中一个声部,接着加以调换。然后再合奏两个声部,教师可要求学生仔细聆听,询问其是否能同时听到不同声部的旋律。学生听到合奏效果后,自信感油然而生,同时也被深深触动,学习兴趣增强,并且深深体会到了音乐的乐趣。另一方面,教师在学生练习合唱声部时可以用葫芦丝辅助伴奏。一些学生在分声部练习时走音现象十分严重,为加以纠正,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吹奏葫芦丝的同时模唱,大致了解自己声部的旋律后,再用吹奏葫芦丝的方式合作,多练习几次,适应之后开始合唱,此时音准问题竟然“消失”了,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有效性。比如,教授乐曲《绿叶》时,其中一些高低声部的合唱部分学生经常走音,即使多次重复练习也无法达到理想效果,反而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引入葫芦丝后,不仅能分声部练习,还能采用“一唱一合”的模式,即两个声部中一个合一个唱,具有许多不同的形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而且显著改进了音准问题。学生在初次合唱一首新的歌曲时,出现跑调、节奏不稳的现象是正常的,但第一次失败可能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利用葫芦丝合奏,可大大提高初次合作的成功率,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引导学生生动的表现体态律动

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乐器,葫芦丝最早起源于云南的少数民族,并且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吹奏葫芦丝的过程表演性很强,所以除了能用葫芦丝完成独奏曲目外,还能将其当作道具完成体态律动,呈现出优美的音乐表演。

比如,在听赏《金风吹来的时候》(湖南版六年级教材)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了带有舞蹈画面的歌曲,学生在观看后虽然对傣族舞蹈的动作有了初步了解,但是由于个性害羞、害怕出错等原因,当教师鼓励学生跟随音乐共同跳舞时,大多数学生并没有按要求做出舞蹈动作。针对这种情况,引入葫芦丝可以非常容易地解决问题,这是因为学生在吹奏葫芦丝时通常会不由自主地随着音乐而律动,还会将葫芦丝当作道具,在间奏时利用其表演基本的傣族舞蹈动作。与欣赏的同时律动相比,学生自己一边吹奏一边律动显得更加自然,而且此时的律动是发自内心的,学生在吹奏和表演的过程中感到心情愉悦,对音乐的兴趣也更加浓厚。音乐的熏陶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养,而且有助于教师实现预期教学目标,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自新课改实施以来,音乐教育中增设了表演、演奏、演唱等重要内容,而演奏方面的要求就是在课堂中引入乐器。器乐演奏除了能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还有助于其理解和表达音乐,提高其音乐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业余音乐生活更加丰富。葫芦丝是我国重要的民族乐器,将其应用于小学音乐课堂中有助于实现教学有效性和愉悦性的统一,寓教于乐,改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葫芦丝兴趣小组律动
和谐律动
葫芦丝进入小学课堂的教学方式讨论
周末加油站(V)
动静之间
律动之美
不落心外的雨
重庆市800名师生齐奏葫芦丝
再寻绿野仙踪
妙求人数
失踪的十元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