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艺术

2016-06-02 21:08吴进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诸葛亮曹操内涵

吴进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启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效手段。每个有经验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总是精心设计问题,极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好的提问能“问”出学生的思维、创造和激情。但是,如果问题的质量不高或提问不得法,不但起不到积极参与作用,反而会影响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那么,怎样才能真正问到学生的“心窍”,怎样使课堂提问问得精、问得巧,问得有效呢?我觉得要设计好课堂提问,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把握教材,抓兴趣点提问

许多课文题目即题眼,有突出主题的作用。如《草船借箭》,可以提问:为什么题目中用“借”而不用“骗”?让学生读课文,相互讨论,各抒己见,然后归纳用“借”的好处:一是因为诸葛亮借了箭后,再和曹操交战时,再用曹操的箭作战,等于把箭还给了曹操;二是骗不文雅,不适合用在诸葛亮这个大人物上;三是借更能写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四是骗是偷偷的,借是光明正大的,与文中“诸葛亮最后还叫人齐喊:谢谢曹丞相的箭。”等语句相照应 。

二、关注学习,抓矛盾处提问

不少课文看似“自相矛盾”,实则正是作者深化主题之处。抓住这些词语提问,往往可以激起学生积极思考,解除心中疑惑,还能引导学生有效地把握内容,突破课文的重点、难点。例如,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让学生围绕“‘我的同一首诗,父母的评价为什么会‘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很多同学就会认为父亲太严厉,甚至有点不尽人情,于是让学生细细体会写文章的句子后,学生才能发现父亲这样也是一种爱,只不过是他的表达方式不同。

三、品味内涵,抓重复处提问

许多课文运用重复的手法强化深沉而强烈的感情。在这样的地方设问,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如《别了,我爱的中国》一文中三次出现“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一句话。

四、循循善诱,随机提问

在学生回答过程中,为了纠正错误,具有教育机智的教师往往能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如在《和时间赛跑》一文教学“赛跑”一词时,有老师是这样提问的:

师:什么是赛跑?

生:赛跑就是拼命地跑。

师:一个人拼命地跑叫赛跑吗?

生:赛跑就是几个人跑。

师:要是几个人慢慢的跑呢?

生:几个人一起跑,比谁跑得快叫赛跑。

总之,课堂提问应该始终围绕课堂教学目标,为教学任务服务,教师不能为提问而提问,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热烈”的课堂气氛而用“满堂问”。课堂提问不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要挖掘内在联系,最终达到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目的。

猜你喜欢
诸葛亮曹操内涵
心动杀人
诸葛亮喂鸡求学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诸葛亮没看过的书
山鸡舞镜
诸葛亮隆中决策
三国演义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木木相册
曹操梦中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