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新疆热土,创作文艺精品

2016-06-03 07:57廖培林
采写编 2016年1期
关键词:价值观创作

廖培林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后,作为一名广播文艺工作者,深感把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上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用先进思想和真善美的言行占领宣传舆论阵地,这对新疆来说具有特殊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的贺匾题词“建设美丽新疆,共圆祖国梦想”,更给新疆各族文艺工作者极大的鼓舞,我们要努力创作一批站得住、留得下、传得开、接地气的文艺精品,满足好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

关键词:创作;文艺精品;价值观

新疆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以来,涌现出一大批弘扬时代主旋律,体现社会正能量的道德模范人物。这些道德模范全都来自基层,在他们身上体现着大爱心、大情怀、大境界,体现着“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他们是新疆团结稳定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推动者。新疆听众对这种地域身份属性的人物有着强烈的亲近感和自豪感,这正是需要主流媒体珍视和放大的。近年来,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在做好新闻报道的同时,决定用最具声音表现力的广播剧去抓住听众的耳朵,以道德模范人物为原型,演绎新疆好人,传递社会真情,营造舆论氛围,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道德的声音响彻天山南北。笔者参与主创的广播剧《马兰谣》获得了第十三届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该剧主人公林俊德是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这部典型人物广播剧的生产,使艺术作品真正起到“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广播剧《马兰谣》讲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总装备部某基地研究员林俊德入伍52年,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在癌症晚期,仍以超常的意志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的感人故事。《马兰谣》描写了马兰基地艰难困苦的自然条件,突出了国防科研人员的忘我工作的献身精神,剧中有战友情、夫妻情、父母情……从日常生活的点滴,折射实现中国梦的源泉和动力。广播剧的精品创作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就是深入生活、扎根群众。创作《马兰谣》的过程中,我们创作组成员深入马兰基地进行采访,当了解到临终前,林俊德用尽最后的气力完成了最后一项工作后,对家人说:“把我埋在马兰”的时候,全体都热泪盈眶。后期制作时,这些满含情感的细节在剧中立体体现,撑起了一个饱满的人物形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宣传部和新疆广电局高度重视新疆人民广播电台道德模范广播剧的生产,拿出专项经费进行支持。作为主流媒体,新疆人民广播电台亦主动作为,主动担当,在广播剧的创作中不断探索,不断捕捉本土的感人故事。近年来,我们创作生产的广播剧分别展示了“收养4个民族10个孤儿的阿尼帕·阿力马洪”、“被和田干部群众誉为‘苞谷馕部长的米吉提·巴克”、“民间慈善家阿里木·哈力克”、“为维吾尔族小伙毛兰江无偿捐肾的汉族姑娘王燕娜”、“被维吾尔族农民亲切地称为‘救命丫头的哈密乡村医生刘玉莲”、“用精湛医术服务各族人民群众的武警新疆总队医院院长庄仕华”、“在安徽蚌埠为救落水少年而献身的新疆籍大学生刘开瑾”、“救助聋哑儿童的霍城县二中教师周喜花”、“以质量和信誉打造品牌的新疆永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元清”、“勇斗歹徒救助汉族女孩的艾尼·居买尔”、“在基层邮政所为各族群众服务的阿孜古丽·阿不都热合曼”、“献身国防科技事业的林俊德”等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听众邹玲坦诚地说,“广播剧中的人物故事,就像天山上融化的雪水一样流淌到我的心里。”

“以真诚发现真诚,以感动寻找感动”,这是我们模范广播剧创作者的一个信念。为了让每一部道德模范广播剧都写得真实、生动、感人,不管路程有多远,我们作为编剧都要去现场和主人公见面,挖掘出他们最真实的内心世界。从最北端的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边境线,到最南边的昆仑山脚下,都留下了我们广播剧创作团队的足迹。为了创作好“民间慈善家阿里木·哈力克”,我还远赴贵州毕节的村寨进行深入挖掘。在创作广播剧《阿尼帕》的时候,为了塑造好阿尼帕收养4个不同民族10个孤儿的感人形象,我克服交通不便、环境艰苦等种种困难,深入阿勒泰地区青河县,与主人公同吃同住,朝夕相处。在录制《大个子老师米吉提》时,演职人员杨海潮在和家人说话的时候,都要模仿米吉提的声音,最终惟妙惟肖刻画出米吉提·巴克面对“三股势力”敢于发声亮剑、旗帜鲜明地宣讲党方针政策的基层党员形象。

新疆幅员广袤,多民族聚居,农村人口多,城市车载人群庞大,听广播依然是人们获取信息、愉悦身心的重要方式。当道德模范的事迹以广播剧的形式呈现出来,很快在新疆大地上形成了“道德冲击波”,听众在倾听中深深记住了他们的名字、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情感。各族听众纷纷通过热线、短信、书信等方式表达对节目的喜爱。许多听众说,这些道德模范有血有肉,可敬可感,可信可学。

近几年,新疆人民广播电台除了创道德模范广播剧外,还创作了《民族团结好少年》、《奋斗改变命运》、《劳动模范》、《援疆故事》等近二百部八百集典型人物广播剧;结合“最美新疆人”评选活动,精选出50个典型进行广播剧创作;针对目前听众生活节奏快、信息需求量大的特点,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根据广播收听特点,又精选了100位“最美新疆人”,制作成微型广播剧,每集五分钟,还将创作典型人物广播剧列为“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主要内容,集中折射典型人物感人至深的精神闪光点。

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在安排播出道德模范广播剧时,不仅在汉语各个频率中播出,还翻译成维吾尔、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等少数民族语言广播剧在民语频率播出。与此同时,新疆人民广播电台还将这两年创作的道德模范广播剧免费送给各地州县(市)30家广播电台播出,听众累计达300多万人次。

作为广播剧编剧,近年来,我创作了近四百部广播剧,足迹遍布全疆各地州偏远的牧区农村。在乌什县,通过采访维吾尔族教师库尔班回乡创办国语小学的事迹,我创作出了广播剧《一个南疆女孩的国语梦》。这部剧通过一个农村女孩觉醒、追梦的过程,塑造了青年残疾教师、校长以及库尔班等鲜明人物形象,反映了在当地办国语小学的深刻社会意义,播出后很受农牧民喜爱。

新疆电台为了深化“访惠聚”工作的宣传,今年安排我们深入南疆农村,首次尝试用非专业演员演绎真人真事,共录制了四部八集纪实广播微剧。我创作的纪实广播微剧《麦盖提的婚礼》讲述的是住麦盖提县尤勒滚鲁克村工作组为了抵制极端化宗教思想的影响,通过说服教育,给一对新人精心组织了一场盛大的刀郎歌舞婚礼。录制中,村民们来了数百人,村支书吐尔逊不仅带头跳,还在剧中本色出演。我们在创作中坚持把话筒支在老乡家的炕头上、工作组的周转房餐桌上、田间地头上、村民们的聚会上, “新疆草根味儿”很浓,生动接地气。这种新形态、新形式的广播微剧,是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在国内的首创。

纪实广播微剧的创作播出,是新疆电台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精心组织策划的一次大胆尝试,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这是一次有成效的创新,是一次真正脚踩在新疆土地上的实打实报道。这四部纪实广播微剧播出后,反响奇好,专家称赞,市民爱听,农牧民更是追捧它们的粉丝。一年来,我们新疆广播电台的各族编剧、导演、音乐制作人不畏艰苦,穿沙漠、翻雪山、过冰河,住毡房,进农家、走边防,下社区,眼睛熬红了,皮肤晒黑了,身体削瘦了,但精神更富有了,创作激情更加饱满了,作品内容更加扎实厚重了,时代感更鲜明了,更受群众喜爱了。在火热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将继续把创作聚焦于时代、聚集于各族群众,扎根新疆热土,制作出更多优秀作品。

(作者单位:新疆人民广播电台)

猜你喜欢
价值观创作
我的价值观
让萧红真正为人所知(创作谈)
Jazz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六)
小艺术家大创作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