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03 07:57邢雯芝周克敏
采写编 2016年1期
关键词:扇子功夫听众

邢雯芝 周克敏

清朝同光年间的陆瑞庭认为:“技,功夫也。”所谓“功夫”,指的是本领,造诣,技巧。“功夫”既能表达整体意义,也能描述局部涵义。既能表示过程,也能表明结果。评弹艺人精彩绝妙的表演,是隐含着的每天付出的努力换来的,而每一项技术的获得,也都是背后流下的汗水和时间换来的。

在评弹表演的众多的“技”中,语言是最主要的支柱,可以说,没有语言的表演,就不能被称之为是苏州评弹。评弹最终要依靠语言,通过说书人之口,把故事讲述出来。所谓“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而对应评弹来说,则是“故事人人会讲,各有高下不同”。文学性强的评弹脚本,并不意味着就能成为一部好书,说书艺人的再创造才至关重要。特别是对于同一部书,那就更要看各人的“说”的技巧了,故评弹历来就有“一书百说”、“老书新说”、“大书小说”等诸多种“说法”。语言是说书的主脑,要素。无论是评话还是弹词,都是以说为主。常言道“行家一露手,就知有没有”,而评弹是“说书先生一开口,就知就没有”。所有的乾坤岁月、沧海桑田、众生百态、世故人情,都逃不脱说书人的一张“巧嘴”呀!

那么说书人怎么来锤炼自己的“功夫”呢?《书品》中的一段文字为此做了极好地诠释:“快而不乱,慢而不断;放而不宽,收而不短;高而不喧,低而不闪;明而不暗,哑而不干。”

“快而不乱,慢而不断”,要求艺人根据书情内容、人物角色等控制节奏,调整速度。快如高山瀑布直泻千里,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使听众听得带劲而兴奋激动;慢似蓝天行云缓慢深沉,“书断意不断,意断神不断”,让听众细细咀嚼而回味无穷。《扬州画舫录》卷十一在一段文字就是书断意不断的一个范本:“吴天绪效张翼德据水断桥,先作欲叱咤之状,众倾耳听之,则唯张口努目,以手作势,不作一声,而满室中如雷霆喧于耳矣。谓其人曰:桓侯之声,詎吾辈所能效,状其意使声不出于吾口,而又出于各人之心,斯可肖也。”

“放而不宽,收而不短”,要求演员在书情、角色中跳进跳出,流畅自如,取材可以天南地北,自由不羁,立意、结构却不可以“散”,要围绕书情,撒得开,收得拢。正如散文大家苏轼在《答谢民师书》中说:“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中篇评弹《雷雨》中徐惠新的表演就值得称道,他对整个演出节奏和身份变化的把握相当到位。一会儿是作为书中人出现,或是懦弱而温情、被乱伦的恶念纠缠撕扯着的周萍,或是冷峻严肃、不近人情的周朴园;一会又是评说者,以旁人身份评说蘩漪的悲惨命运和遭遇,满是同情的话语。他的表演沉稳含蓄,收放自如,时不时嘣出几句诙谐的噱头,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高而不喧,低而不闪;明而不暗,哑而不干”,是对发声、运气的要求。声音不能发“白”,没有色彩、没有过滤。要尽量让自己的气息贯通,让气音尽量沿着口腔内部的中纵线穿透而出。这样才能使声音集中,通行无阻。发低音时善用胸腔共鸣,发高音时巧用头腔共鸣,发中音时则用一般的口腔共鸣。这样,就能根据表演的需要,或长、或短、或强、或弱、或高、或低地有控制地输送气息,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时而激越,时而舒缓,获得圆润、悦耳、丰满、动听的声音。《明湖居听书》中对王小玉高超技艺的描绘,是说书艺人共同追求的境界:“声音初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唱了十数句之后,渐渐的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儿,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不禁暗暗叫绝。那知他于那极高的地方,尚能回环转折。几啭之后,又高一层,接连有三四叠,节节高起。恍如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来峰削壁干仞,以为上与大通;及至翻到做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做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愈翻愈险,愈险愈奇。那王小玉唱到极高的三四叠后,陡然一落,又极力骋其千回百析的精神,如一条飞蛇在黄山三十六峰半中腰里盘旋穿插。顷刻之间,周匝数遍。从此以后,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

说书,顾名思义以说为主。“说”,占着整个说书的绝对重心。大书(评话)全部是说;小书(弹词)虽然有弹唱,但离不开“说”。“唱”是“说”的补充,是“言之不足”,“故咏歌之”,归根结底还是“说”。为了使演出更为有声有色,说书艺人充实了口技。总的来讲,有八种口技,即运用口舌技巧和嗓音变化,来模仿人畜嘶叫、自然声像或制造环境氛围,战争气势等。

八技,又称“口中八技”,为评弹演出时各种口技效果的统称。具体八技,说法不一。有的指“爆头、击鼓、掌号、鸣锣、马嘶、木鱼、马蹄、放炮”着八种声音;有的指“擂鼓、吹号、马蹄、马嘶、状哭、状笑、叱咤、嘟啰”这八种声音。

八技,还指评话表演的八类技艺:

第一类感情显露——喜、怒、哀、乐、愁、恨、惶、疑。

第二类人物刻画——智、憨、耿、滑、奸、诈、残、恶。

第三类各种动作——亮相、捋须、甩袖、撩袍、整盔、理甲、执械、指喝。

第四类堂面礼法——见驾参拜、升帐升堂、虎威呼喊、发令缴令、传物递书、挥毫立状、手下呼报、行刑罚罪。

第五类醒木使用——压与松、击与放、重与轻、高与低、连与断、让与抢、思与透、活与死。

第六类扇子使用——掮与歇、展与收、替与更、转与握、抛与接、战与礼、移与定、文与武。

第七类车水马龙——行车、停舆、启航、靠岸、点马、揥马、勒马、马嘶。

第八类战场厮杀——击鼓鸣金、呼唤吹号、播枪点卯、舞剑挥刀、交战呐喊、征战武套、风雨雷电、放火点炮。

以上所列技法如果把它们一一分析,篇幅过长。这里仅就扇子使用稍作介绍。

扇子使用中的第一条是“掮与歇”。扇子在“掮与歇”的运用中,可以权且当作官人的轿子与行牌。

当官轿在路上走时,说书艺人就会把折扇横平放在自己肩上,把它作为轿子的轿杠。“起步走”,就掮起来。这时,轿班头(通常是轿前扛栏杆右手一位——就会说“上肩”,其他抬轿的几位轿夫就会轿杠上肩,开步走了。当轿子要停下来时,如有人来告状,或者到了某个地方,要歇轿了,轿班却不喊歇轿,而说“打叉”,就是将脚叉开来。长篇弹词《双金锭》中,扬州才女王月锦小姐到苏州通过讼师戚子卿关系,年初一在观前街拦舆苏州抚台韩通轿子告状,轿班们得到好朋友戚子卿的好处,暗中相助王小姐,多次呼喊“换肩”“打叉”,暗示小姐告状。

扇子使用中“文与武”,指运用扇子来绘形画人时,文臣与武将是有区别的。说么说“文与武”,实际上用扇子表现出社会上各式人等的不同。比如六月里天热,用扇子打搧,就各有形态了。其曰:

文胸、武肚、轿裤裆,

静袖、书臀、和尚光。

瞎目、癞胖、二半扇,

美肩、花背、艺人忙。

怎么理解呢?这里以“文胸、武肚、轿裤裆,静袖、书臀、和尚光。”两句为例加以说明。文胸,文者指文官,因为他有身价,扇子不会乱摇,只在胸前略作晃动,而且晃动的频率并不高,显示自己气度雍容含蓄,沉着谨慎。武者,指武将。武将们搧扇子基本上搧他们的肚子。为什么呢?一般情况下,武将生得比较高大魁梧,加上袍甲较厚,肚皮部位特别感到炎热,而且搧肚子的动作较为急促,暴露出武人性格的豪放爽直,果敢敏捷。“轿裤裆”是因为轿夫们在烈日炎炎之下奔走抬轿,大汗淋漓,汗水流淌而下,易湿裤裆,有必要常常搧凉。静者,指斯文人,他们性格文静,涵养较好,不容易出汗。纵有汗水,也基本上只在衣袖管和腋窝下。当汗水从腋窝淌下来,潮湿袖子时,文人就一手稍抬,一手对着袖管轻轻挥扇。书臀,是因为书生整天坐着读书,臀部长时间与凳椅接触,特别容易出汗,所以他们较多地用扇子搧他们的臀部。和尚恰恰相反,全身包裹得较紧密,唯有光头裸露在外,被太阳暴晒,光头因此容易出汗,打搧首选那里。

扇子功中,还有一门独特的功夫,几乎已经绝种了,就是厾扇子。如何厾法?以各种不同的手面动作和形状方法,配合书情的发展,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这种厾扇功夫产生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十里洋场,但那时厾扇子的技巧并不高妙,手法也比较简单。如一柄折好的折扇,在书情中当长枪使用时,前后抖动,被对方本领高强者打脱手时,扇子横飞上空,其实是抛向空中,艺人趁此机会来一个三百六十度的旋转,表示打斗激烈。如果是用短兵器打斗时,就把扇子化为刀剑来使,酣战时把刀、剑抛向上空再接住,表示气定神闲的胜者姿态。

新中国成立后,评话界出了一位厾扇子功夫臻于化境的大家。他的厾扇子功夫,可谓一绝。比如说,手中折扇不小心掉下,将近到地下了,他用脚一凑,扇子直竖哉脚背上,然后往上一挑,扇子直飞空中,比人还高出半个身子,再落下来时,他不用手接,用的是肩,刚着肩,看他肩膀一耸,扇子又弹向空中,他身子一侧,那柄扇子非常听话地落在他另一侧肩上,他再用肩膀一拱,扇子跳到眼前,再轻轻松松用手接住。场内听众每见他这一系列的连贯动作,一气呵成,就会看呆了,忘记了鼓掌叫好。当他又用扇子作武器使用时,才回过神来,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门类繁多的八技,实际上还不是评弹技法的全部,例如走过菜肆馆(饭店)门口,典礼生意正忙,各种吆喝声可以归类,而灶头上起油锅,煎、炒、爆、熬、烹等各种声音混杂在一起,很难表演。有的艺术家却擅长于这种口技,而且令人一听就听出灶头上正在干什么活——氽鱼、熏虾、杀鸡、宰鹅……活灵活现,听众每听到此,都会捧腹大笑,而说书先生却依然一本正经、一丝不苟地在讲述。此外,窜、跳、蹦、纵等也没有包括在八技之内,有人认为这些可以归在“嘟啰”里,这是以偏概全,不甚可取。

对于“技”,还有人认为应该是“奇”字,奇峰突起,离奇曲折。只有书情内容离奇曲折了,才能吸引听众的浓厚兴趣。如果没有奇峰突起,峰回路转,特别是出其不意,就不能引人入胜。这个说法有没有道理呢?笔者认为是有的。《孙子兵法》告诉我们:“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现实本身是充满变化的,掌握了奇正,就会丰富书情内容,使情节变得气象万千。

参考文献:

1.吴宗锡.评弹文化词典[M].上海:汉语大辞典出版社,1996.

2.周良.苏州评弹[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扇子功夫听众
可收缩得彩色扇子
听众
扇子
功夫猪
怎样让竞职演说“挟持”听众
功夫猪
功夫猪
功夫猪
表达心情
休闲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