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犬志

2016-06-04 07:33沈淦
闽南风 2016年4期
关键词:排水沟青州契丹

沈淦

五代后晋天福八年(943),后晋大将杨光远效法晋高祖石敬瑭,向契丹称臣,占据青州,举兵叛乱,也想过一把“儿皇帝”的瘾。尽管后晋最终是被契丹灭掉的一个短命王朝,不过当时气数未尽。晋出帝石重贵迅速反击,大败契丹兵,第二年四月,又派军队将青州城团团围困。这一围就是八个多月,契丹的援军也被晋军杀败。这一来城中的老百姓可就惨了,据《资治通鉴》的记载,是饿死了一大半;《新五代史》的记载更是骇人听闻:“城中人相食几尽”,即人吃人,差不多吃光了!到了十二月,杨光远的儿子们为了活命,劝父亲投降,杨光远却认为自己命中注定该做皇帝,予以拒绝。最后,他的儿子发动兵变,杀光了老爸的亲信,劫持着老爸开城投降,青州的噩运才告结束——当然,这场悲剧的始作俑者杨光远,很快也被晋廷砍掉了脑袋。

在围城之中,有一个曾经掌管文学、职居中舍人的官员,姓孙,他虽然有一处田庄在青州城西,却由于内外隔绝而无法联系。眼看着食物快要吃完了,全家愁闷,无计可施。这天,孙中舍正在长吁短叹时,他豢养的一只狗绕在身边转来转去,似乎也忧心忡忡的样子。孙中舍问:“你能替我到田庄去取米么?”狗竟然摇摇尾巴,算是答允了。于是这天夜里,孙中舍就写了一封信,装在一只布袋子里,再将布袋绑在狗的背上,那狗就悄悄地从排水沟里混出了城外。抵达田庄后,狗在门外大叫,田庄的人开门一看,认识是自家的狗,就放它进来,取下布袋和信,看过后就在袋中装了米,仍然系在狗背上。当狗背着米,再次通过排水沟进入城中时,天还没亮呢。在以后的几个月中,这条狗就一直充当运输工,悄悄地将城外田庄上的粮食运回城内家中。孙中舍一家老老小小,“阖门数十口”(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九),得以平安地度过了围城危机。从那往后,孙氏一家都把这条狗当作救命恩人,对它更加宠爱。几年之后,狗老病而死,孙中舍就将它安葬于田庄的南面。

数十年后,历史进入北宋时期,青州地区出了个大学问家——官居龙图阁直学士的赵师民。孙中舍的孙子孙彭年,将当年的这个故事讲给赵师民听,并请求赵老先生撰文,替狗立一块墓碑,以铭记狗的救命之恩。赵师民也深受感动,欣然应允,当即写下一篇《灵犬志》,刻在了狗碑上。

猜你喜欢
排水沟青州契丹
访青州李清照归来堂
整体折叠式模板在隧道排水沟施工中的应用
寻找契丹族遗迹
北汉来使 酒宴上“殉职”
浅述青州文化的历史渊源
契丹喝死外交官
动词“Get”的用法
契丹学学科体系的理论建构
史籍正误二则
简论青州出土造像的艺术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