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谍”交换:台海可以说的秘密

2016-06-04 20:05李玉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军情陈水扁台商

李玉

继“习马会”的新闻热潮过后不久,台海两岸再出惊天新闻。

2015年11月30日,台湾“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委婉地透露两岸刚刚进行被俘情报员的交换工作,获释者以直接搭机方式返回,其中台谍朱恭训与徐章国从广西直飞台湾,而所谓“共谍”李志豪则从台湾飞往香港,双方并未碰面。

按照台湾岛内媒体的说法,这是60多年来首次释放台湾高级情报员,颇具历史与政治的破冰意义。不过,大陆国台办在同一天的回应是,朱恭训、徐章国(此人出事时,外界报为“许昌国”)二人对大陆从事间谍活动,危害大陆安全利益,被相关司法机关依法严惩。截至2015年10月,朱恭训、徐章国已服刑多年,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关于假释的有关条件,相关司法机关依法对朱、徐二人实施假释。至于台湾当局“假释”李志豪,则属于台湾有关方面的工作事务,与大陆无关。

《孙子》第十三篇“用间”指的是情报获取的方式及情报的运用,而间谍是获取情报的最佳途径之一。自1949年后,隔海进行的情报战时有起伏,尤其是台湾针对大陆的谍报活动从未停息,情报员使出浑身解数,利用渗透、吸收、刺探与诱捕等方式开展情报搜集工作,这是两岸“不能说的秘密”,以至于2011年大陆荧屏开年大戏《誓言今生》讲述的就是双方谍战攻防的往事。据不完全统计,从1949年算起,迄今已有数千名台谍或送命或把牢底坐穿。

一去不回的“公干”

台湾《中国时报》撰文和原台湾“军情局”高官庞家均《情报札记》一书披露,朱、徐二人原系大名鼎鼎的“军情局”高级军官,系2006年5月25日赴越南“公干”,实际是会晤在大陆发展的“聘干”(“约聘干部”的简称,即在大陆发展的情报下线),套取更多有价值的情报。

据台湾“军情局”高层人士透露,朱恭训出生于1959年,是台湾“情报局”士官班12期、“军情局”干部班26期学员,2002—2003年曾任“军情局”驻英国特派小组组长,2003年开始担任“军情局”四处副处长,主要工作是在东南亚吸收华侨进入大陆搜集情报,因此掌握着“军情局”在大陆的部分谍报人员的分布及联络情况。不过,更让“军情局”担忧的是,由于朱恭训的妻子担任“军情局”五处副处长,因此朱恭训极有可能对“军情局”吸收台商参加间谍组织的业务也了如指掌。

众所周知,通过台商间谍获取大陆情报恰恰是“军情局”最重要的情报搜集渠道。“军情局”高层曾担心,一旦朱恭训向大陆安全部门供出机密情报,“军情局”在大陆的情报网将遭到毁灭性打击。

尽管两岸之间炮火相向的对峙,已于20世纪70年代末宣告结束,但台湾针对大陆进行的各种情报战从未停息过。20世纪50—60年代,台湾对大陆的谍报战以反攻大陆、搞军事破坏等为主。到了80年代,随着两岸形势和国际环境的变化,间谍活动逐渐转向搜集大陆各类重要情报。潜入大陆的台谍一般由台湾“军情局”负责派遣,其前身是国民党“军统局”,1985年,台“国防部情报局”与“国防部特种情报室”合并成立“军情局”,总部位于台北阳明山下的芝山,那里还设有专门的间谍学校,台军内称为“山竹营区”。

1949—1988年是台谍在大陆活动最频繁的时期,共有千余名台谍毙命,这些情报人员绝大多数是20—40岁的年轻人,许多人甚至连名字也没留下。台湾老牌间谍头子叶翔之曾说,20世纪50—60年代,大陆情报防控严密,台湾通过诸如派遣“敌后工作人员”和吸收香港、澳门线民等方式开展情报搜集活动。

在1979年中美关系恢复正常化之前,台湾每年都向大陆输送数百名间谍。原“军情局”的一名男职员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从事间谍活动,被判死刑,后来改为无期徒刑,共服刑24年。

真正引起世人关注的台谍案件,大多发生在1992年大陆加快改革开放之后。在此期间,负责收集大陆情报的台湾“军情局”等机构持续派遣间谍或收买赴大陆经商的岛内人员,并千方百计地渗透、策反意志不坚定的大陆人士。台谍到大陆活动呈现出明显的“两扮两亲”特点:所谓“两扮”是指台谍通过“扮台商”“扮娱乐业老板”来大陆,因为台商投资大陆现象极为普遍,以台商身份在大陆活动(包括与大陆官员接触)都较为自然,便于其窃密;“两亲”是“亲特定对象妻女”和“亲特定对象美女”,其中“亲特定对象妻女”是指特定情报工作对象的妻子或女儿由男性台谍负责亲近,“亲特定对象美女”就是让女台谍在大陆充当老板招募更多的美女进行情报搜集活动。

台湾最重视的是大陆军事情报,特别是涉及可能针对台湾的军事部署。自1992年起,台北就指示“军情局”所派台谍重点刺探解放军的导弹数目、部署位置和军事演习动态,“弄清楚哪些飞机挂哪些飞弹”。为搞到大陆机密情报,台湾不惜血本。自称“熟悉内情”的一名台商在接受岛内电视台采访时说,台商为李登辉、陈水扁当局收集情报的价码一般从5万元新台币起跳,最高可拿到数千万元之多。5万元新台币是利用一般台商的身份和当地人脉,做一些基本的情报收集整理。有些台商因生意不顺,拿点小钱打听些七拼八凑的情报算是交差。而有些较深入、有价值的情报,价格要高出数百倍。

阿扁一声呛,数十台谍齐落马

2003年11月30日,陈水扁在高雄搞竞选造势时,渲染大陆在东南沿海部署的近程导弹数量,数字甚至精确到个位数。此言一出,岛内舆论哗然,因为像这样具体透露台湾掌握的大陆导弹数字尚属首次。岛内媒体认为陈水扁试图通过释放此类信息激起民粹,争取选票,但他绝没想到这番话,几乎在一夜之间葬送了台湾在大陆布设多年的间谍网。

2003年12月22日,也就是陈水扁发表讲话后的第三周,香港特区《明报》头版以醒目标题报道称,大陆安全部门根据陈水扁讲话“提供”的线索,在福建、山东、广东、浙江等省统一采取“大收网”行动,迅速逮捕36名涉案间谍,其中台谍21名(其中1名为女性),不少人以台商身份在大陆活动,这是近年来大陆侦破的最大一宗台谍案,涉案人多年来重点窃取大陆导弹部署情况。

猜你喜欢
军情陈水扁台商
环球军情速览
台商马景鹏的“老家”情怀
在溧台商讲述创业故事——溧水,一片值得台商扎根发展的土地
台商吕孟哲的剑胆琴心
环球军情速览
环球军情速览
那些感動的聲音……
将军情
陈水扁入狱满一年
陈水扁可能被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