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第一阶段

2016-06-07 06:05韩树洋
中国市场 2016年18期
关键词:功劳时期

韩树洋

[摘要]“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第一阶段的形势是帝国主义国家武装干涉苏维埃俄国,苏俄国内反革命势力发动叛乱,内战局面错综复杂;粮食和燃料极端匮乏;苏维埃政权遭遇近乎覆灭的危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主要包括实行余粮收集制、工业国有化、贸易垄断和消费品定额分配以及普遍劳动义务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夺取苏俄国内战争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有效解决了当时帝国主义与苏俄无产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反革命势力与苏俄劳动人民的矛盾,巩固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成果——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政权,加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基础,捍卫了苏俄的国家独立,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因而苏俄政府的“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关键词]“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第一阶段;“功劳”

1前言

“战时共产主义”,又称“军事共产主义”,既是苏俄政府在国内战争期间为夺取胜利而实施的特殊政策,又是战争结束后苏俄政府尝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苏俄政府自1918年6月颁布法令,加快大工业国有化速度,到1921年3月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公布《关于用实物税代替粮食和原料的收集制》法令,前后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历时近三年;这一时期就是“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它包括两个阶段,本文仅论述“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第一阶段。

2“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第一阶段的形势

帝国主义国家武装干涉苏维埃俄国,苏俄国内反革命势力发动叛乱,内战局面错综复杂;粮食和燃料极端匮乏;苏维埃政权遭遇近乎覆灭的危险。

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领导的俄共(布)建立了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开启了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进入社会主义——历史性转变的新纪元。但是,不久帝国主义国家就疯狂进攻苏俄,挑起了侵略战争。1918年3月15日,协约国总理和外长在伦敦举行联席会议,达成了“对俄国东部联合进行干涉”的决议。此前,英、法、意政府首脑一致决定共同支援南高加索民族主义分子,而且英法两国还就在苏俄作战的地区问题签署了协议。在此前后,协约国登陆部队占领摩尔曼斯克;日本登陆部队、英国海军陆战队与美国军队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先后登陆。4月中旬,德国不仅撕毁布列斯特和约,侵占克里木,而且还登陆芬兰和格鲁吉亚,企图扩大战争规模。

1918年夏,帝国主义和反革命势力控制了苏俄四分之三领土和五分之三人口,夺取了粮食、煤炭、石油和钢材的主要产地,封锁隔绝了地方苏维埃之间的经济联系,造成损失达四百亿卢布;即使在苏维埃政权管辖的地区,富农武力抵制粮食政策,中农和小资产阶级更加动摇,反革命势力的阶级基础进一步扩大,贫农和富农的阶级斗争日趋尖锐,而且更严重的是反革命恐怖分子竟然刺伤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列宁。

帝国主义扶植反革命势力建立傀儡政权,苏维埃政权遭遇近乎覆灭的危险。此外,帝国主义操纵的乌法的最高权力机构——执政府、萨马拉的伏尔加河流域的“立宪会议委员会”、鄂木斯克的西伯利亚临时政府等竞相筹建反革命军事武装。

总之,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陷入十四个帝国主义国家数十万军队和反革命势力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之中,经济几近崩溃,形势岌岌可危。由此可见,帝国主义与苏俄无产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反革命势力与苏俄劳动人民的矛盾,上升为苏俄的主要矛盾。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这一阶段“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主要包括实行余粮收集制,工业国有化,贸易垄断和消费品定额分配,以及普遍劳动义务制。

3.1实行余粮收集制

1919年1月11日,苏俄人民委员会颁布了《关于国家在出产谷物的省份征粮办法》 的命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因而在全国产粮省份实行余粮收集制。

当年,苏俄国家的粮食销售价格是30卢布/普特,而国家的收购价仅为其售价的五分之一,黑市的粮食价格却高达200卢布/普特。事实上,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农民几乎是将余粮无偿地送给了国家。

如果农民把粮食储存起来,而不按期缴纳余粮,其储粮一经发现,当即没收。

“在人民忍饥受饿,失业现象日益猖獗的时候,凡是隐藏一普特粮食的人,凡是使国家损失一普特燃料的人,都是穷凶极恶的罪犯。”

3.2实行工业国有化

大工业国有化是内战前就开始的,1918年6月苏俄政府又颁布法令,加快工业国有化速度。后来,国家对大中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并逐步设立52个中央管理局,负责企业生产计划的制定和资金、设备、原料的提供及产品的分配,从而实现对工业生产高度集中管理;对小企业实行监督。

3.3实行贸易垄断和消费品定额分配

1918年11月21日,人民委员会颁布的《关于组织一切产品、个人消费品及日用品的居民供应》法令规定:一切食品、个人消费品和家用物品均由国营商业和合作社组织供应,禁止私人自由贸易;“如无供给委员会的证明而私自运输、买卖产品者,应当没收全部财产,判处三年以上的监禁,并强迫其劳动。”

口粮供应量标准是根据阶级成分和年龄差别规定的,远远不能满足居民的需要;而产品日趋缺乏导致物价日益上涨,政府不得不实行凭证供应。“面包配给证出现了,成了很普遍的现象,接着又出现了其他各种配给证。俄国也不例外,也实行了面包配给制。”

“全国公民都必须加入当地的(村的、乡的、镇的,或城市的一部分、街道的一部分联合成立的)消费合作社。”合作社分配站按照平均主义原则,根据工种定量配售食品及日用品,“除遵照可能为进口商品的限制以外,每人都可以通过他所属的消费合作社自由购得任何产品,不受任何限制。”

3.4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

“凡十六岁至五十五岁的男女公民,都必须执行当地工兵农代表苏维埃或其他苏维埃政权机关所指定的工作。” 要求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必须参加劳动,实行普及于一切阶级的成年人劳动义务制,并强迫剥削阶级分子参加体力劳动。“当然,首先是要对富人们实施劳动义务制。对于每个资产者——乡村资产者也在内——实行劳动与消费登记制,将是进到完全‘包围敌人和建立对产品生产与分配的真正全民计算和监督的一个重大步骤。” 强制贯彻“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工人政权正在力求实现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主要根本原则‘不劳动者不得食……包含了社会主义的基础,社会主义力量的取之不尽的泉源,社会主义最终胜利不可摧毁的保障。”政府可以招募公民完成不同的社会工作,而不论其担任何种经常性工作。对工人采取严格的管理制度,规定凡是参与罢工的工人,立即枪决。同时,为了支援前线,开始进行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列宁称之为“伟大的创举”。

可见,“战时共产主义”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不仅深入到农业和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也涉及工业和城市以及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领域的诸方面,进而影响到国家政治、军事、文化等全部社会生活。

4“‘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列宁为首的俄共(布)在帝国主义军事干涉和资产阶级反革命势力武装叛乱,苏维埃政权遭遇近乎覆灭危险的战争条件下和经济几近崩溃的历史时期,为解决帝国主义与苏俄无产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反革命势力与苏俄劳动人民的矛盾,在经济领域采取的特殊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必经阶段,而是苏维埃政权迫于战争和经济严重困难而实行的特殊政策;它不是超越了客观历史阶段,而是苏俄国内战争客观现实在经济领域的必然反映和客观要求,是国内战争和经济极端困难的特定产物。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苏俄政府在整个国内战争时期,通过采用军事强制的经济统制手段管理经济,在市场之外建立起城乡之间直接的商品交换,使苏维埃俄国迅速形成严格控制整个国民经济的、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领导全国最重要的国民经济部门的各级苏维埃经济机构,使俄共(布)克服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民经济濒临崩溃所造成的极端困难,建立起协调一致并由无产阶级国家集中控制的国有化工业。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剥夺了剥削阶级及其残余势力在生产和流通领域中的主要手段,彻底摧毁了他们在经济生活中的支配地位;打击了富农利用余粮进行投机活动,蛊惑中农反对苏维埃的企图;巩固了农民获得的土地等胜利果实;特别是1919年工人阶级以忘我的劳动热情,农民以无私的奉献精神,在列宁为首的俄共(布)领导下,为了共同的目标——战胜国内外敌人而结成了巩固的军事和政治联盟。

由此可见,“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仅是战争政策,也是经济政策,是“战争因素”和“经济因素”共同构成的“复合体”,它又将“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融于一身,是解决帝国主义与苏俄无产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反革命势力与苏俄劳动人民的矛盾的正确途径。列宁指出,“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

就为夺取国内战争胜利而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而言,“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但是,这种“功劳”毕竟是有限度的,战争一结束,它不适应社会经济恢复发展形势的弊端就引起了社会动荡。

参考文献:

[1]列宁.列宁选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列宁.列宁全集(第1、第3、第4、第8、第32、第41、第42、第4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列宁.列宁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列宁.列宁军事文集.[M].北京:战士出版社,1981.

[5]李树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终结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J].苏联东欧问题,1987(2).

[6]谢有实.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J].世界历史,1921(1).

[7]陈之骅.苏联史纲(1917—1937)[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杜立克.喀琅施塔得叛乱及其教训[J].内蒙古大学学报,1981(Z).

[9]张驰.如何评价苏维埃国家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J].世界经济,1980(6).

[10]黄济福.也评苏俄时期的战时共产主义[J].苏联历史问题,1984(1).

[11]张培义,战时共产主义和列宁主义的总结[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982(11).

猜你喜欢
功劳时期
马铃薯有功劳
“雨点儿”的功劳
谁的功劳大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我的功劳也不小
清代时期
十六国时期的平凉郡考述
狭叶十大功劳化学成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