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级管理中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培育

2016-06-07 10:34胡永丛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鼓励爱心管理

胡永丛

摘要:单亲家庭与完整家庭的子女在多方面有明显的差异。相当部分的单亲家庭学生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心理障碍或不良行为,必须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予以高度重视。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倡导和参加社区教育活动,把单亲家庭学生在社会上的情况也掌握起来,只有把社区教育与学校、家庭的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调配合的教育网络,才能使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成效落到实处。

关键词:单亲家庭学生;爱心;鼓励;严格;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6)05-0049-03

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在身心两方面都得到健康的、充分的发展。但是,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偏重于文化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政治思想教育,尤其是忽视了心理素质教育。单亲家庭学生除了要承受社会生活负担的重压外,还要承受学习任务过重、升学压力过大、家长期望值过高等多种负担的重压。分析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因素,探索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对于引导单亲家庭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一、单亲家庭学生行为特征

通过我校《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和引导》科研小组的调查、分析、研究,单亲家庭学生表现出一些共同的行为特征。按其表现可粗略分为以下几类:

(一)缺乏交流类

多数单亲家庭学生和与重组家庭成员无法沟通的学生属于这一类型。由于自卑,感到抬不起头,喜欢独处,不愿意和同学交往,少言寡语,胆小怕事,整天生活在一个孤独的城堡里。学习成绩往往中等偏下。

(二)纪律松散类

处于无教育和监管能力家庭的单亲家庭学生容易表现为这一类型。行为表现为无组织、无纪律,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行我素,自控能力差,常迟到,旷课,爱说谎话,对老师的批评不予理睬,缺乏上进心,对集体漠不关心,学习成绩较差。

(三)情绪波动类

为数不少的单亲家庭学生和重组家庭的学生属于这一类型。由于多疑,对任何事物都持怀疑态度,逆反心理严重。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常为一些小事和同学争吵,个别的甚至大打出手。学习凭兴趣,成绩时好时坏,对老师的表扬和批评麻木不仁,缺乏集体荣誉感。

(四)自我中心类

由祖辈哺养,或溺爱,或缺乏监管、教育能力,择友不良且沾染社会不良习气的单亲家庭学生容易属于这一类型。由于缺少管教,从小养成骄横的习气,事事处理以自我为中心,心目中没有父母、老师、同学,法纪观念淡薄。个别的由于择友不良,沾染不良习气,容易走上违法乱纪的道理。

二、单亲家庭学生行为形成的原因

(一)现代社会的冲击

随着市场经济快速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观念及生活方式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受到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国际和国内的各种思潮、各种观念不断地冲击着每个学生的思想,其中的一些消极因素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在校学生的价值观念。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将来巨大的工作压力又使他们感到身心疲惫,当学生遇到学习、升学、生活、等方面的压力时,可能会产生消极的心理反应,容易引起心理问题。

(二)不良家庭环境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单亲家庭剧增。有的家庭虽然还没有完全破裂,但是已近乎名存实亡。这对于不谙世情、承受挫折能力较弱的中小学生来说,极易导致心理问题。目前,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偏重于智力的开发而忽视心理素质的培养,或养而不教,或重养轻教,这种厚此薄彼、宽严失度的教育方法妨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在农村,由于家长忽视对孩子进行心理教育,导致了孩子心理发展与智力开发严重失衡。不少农村家长为了让孩子离开农村,在学习上百般苛求,不顾孩子的心理发展需要,不尊重孩子的人格,扼杀了孩子天真活泼、好动、合群的天性。具有封闭、孤独、狭隘、自卑心理的学生往往就是这种家庭教育的产物。因此,破损的家庭结构,父母专制的教育方法,紧张的家庭气氛也是导致中小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其主要表现为自卑、逆反心理、离家出走等,一遇到挫折和打击,便很容易出现意外。

(三)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忽视

目前,大多数学校还走不出应试教育的怪圈,其现状是一个学期乃至一个学年都难得有一次针对学生心理问题而举行的主题班会或活动。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教育教学的内容只面向少数“尖子生”,大部分学生失去了与他人平等发展的机会。这样不公平的环境,使得一些暂时落后的学生最终沦为“问题学生”。

三、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措施

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一)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

从入学起就开始建立单亲家庭学生的人头档案,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的了解、跟踪,并详加记载。把每个单亲家庭学生分配到班主任、科任老师、年级团总支书记头上,由他们负责心理疏导,学习辅导,生活的关照,行为的矫正,定期与家长联系,掌握单亲家庭学生在家中和社会上的情况。

浅谈班级管理中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培育

(二)用爱心抚慰创伤

单亲家庭子女缺少完整家庭的爱,心灵受到了创伤带来精神压力大。有的往往性格孤僻,心境忧郁,意志薄弱,自由散漫,缺乏进取心,学习较差,破罐子破摔。他们既自卑,又很自尊,切不可用“笨”“坏”等字眼去刺伤他们,更不能用他们不幸的家庭来损伤他们的自尊。即使父母犯罪,他们是无辜的,要鼓励他们振作起来,面对现实,自强不息,活得更好。自尊心是人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尊重是情感交流的钥匙。心理学家认为:赞扬、勉励,可鼓舞勇气,提高信心。故特别要尊重他们,满腔热情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开展“我能行”的活动,使学生相信自己,任何困难和挫折都难不倒自己,培养起他们自信。要选派充满爱心、有一定心理学基础、有较强的自我控制与忍耐能力、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担任班主任,特别要将其中最优秀的教师派到单亲学生较多的班去作班主任。这样的教师,最能发挥教师的两个重要人格特征:一是教师的热情和同情心,一是教师的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并会对教育的效果产生显著影响。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生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基本的心理要求,老师要用真挚的爱对待单亲家庭的学生。心理学家认为:现代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的核心就是理解。只有理解,才会做到有的放矢的爱。

(三)进行心的交流

谈心是一种好办法,老师以平等、信任、尊重的心态,同他们谈心,在思想和情感上交流,让孩子体会到温暖、信任、愉快、有信心,尽力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如有一个学生父亲病逝,母亲改嫁。她依靠70多岁的奶奶生活,生活十分困苦。班主任带头捐款,发动全班学生帮助她,并报告学校为之减免了书杂费。老师经常找她谈心,鼓励她,她旷课到处寻找她,为她补课,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使她坚持读完小学,考上中学。俗话说,理解万岁。这正如《学记》所说“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者也”。人与人的交往在于理解,理解是沟通的桥梁。理解就是要知道学生的心,以便对症下药,促进转化。真正做到知学生的心并不容易,因为“儿童心灵深处潜藏着一些成人难以理解的密码。”要知其心,只有通过仔细的调查研究,多与他们促膝谈心,沟通思想,多对他们的学习、身体和生活全面了解、关爱,做他们的知心人、贴心人,才能深入他们内心世界,让心与心拉得更近。我们不妨蹲下来看他们,平等协商地交流,让他们如实地倾吐他们的想法。我们不妨和他们一起痛痛快快地玩一次,闹一次,让他们把心中的烦恼宣泄出来。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爱和真诚。遇到有争议时,不该是我们说了算,应该是耐心地把利弊关系分析给他们听,然后让他们选择。走进孩子们内心世界,我们会发现他们的世界是那么丰富、鲜活,但同时也是那么纯真、幼稚。

(四)用友情替亲情

单亲家庭学生所处的环境,特别是他们每日每时所生活的班集体的班风和同学之间的良好关系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在班风良好的班级中,同学与同学的关系反映在既能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同时也反映在能处理好个体的竞争与合作上。这样,单亲家庭学生就会生活在一个充满真情友爱的班集体里,他们自然会感到生活充满阳光,感到自己在不幸之中,又特别幸运。为了探索对单亲学生教育途径,课题组开展的“结对子”“交朋友”的方法是可取的。

(五)创造活动环境,用鼓励消除自卑

不能把单亲家庭子女的问题简单归结于思想品德问题,实际上好多单亲家庭子女的问题也是心理障碍的问题。什么钥匙开什么锁,心理障碍,只能用心理疏导方法来解困忧,让他们沿着健康的心理发展,所以将单家庭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同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开设“心语信箱”,开展“心理咨询”,起到较好的效果。

单亲家庭学生的思想负担重,耻于老师知道自己家中的真实情况,更怕同学知道。班主任应帮助他们对这一社会现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父母的事由他们自己去处理,孩子无法左右家庭。同时,要创造活动的环境,积极鼓励单亲家庭学生参加班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和社会活动。对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老师可以有意识地把活动中最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增进和其他同学的友谊。对能力弱的单亲家庭学生,也可以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同学面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对于自卑感的学生,我们最好是戴上“放大镜”去找他们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肯定,从而树立自信心。其实大多数自卑学生都有长处和特点,都有自己兴趣的中心。教师就要多为他们组织适合他们的文艺、体育、科技等活动。在此过程中,对于他们的每一个微小进步都该及时肯定、鼓励和赞赏;让他们发挥其特长,实现自我价值,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无形之中增强了自信心。心理学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人性中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何况是单亲家庭学生呢?他们更希望得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理解、肯定和赞赏,尤其需要获得需求的满足和成功的激励。对他们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指责;多一点温情,少一点冷漠。单亲家庭的学生是无辜的,他们的行为无论好坏都应得到理解和体谅,其心理的健康成长应倍受关注。

(六)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单亲家庭的学生在闲暇独处时常常感到无聊,也更多地采用消极被动的方式打发时光:打游戏机,泡网吧,看武侠小说,忘记自己的作业,甚至逃学。班主任要对他们进行人生观和生活目的教育,提高他们对理想、前途的认识,并且一事一教育一引导,转变就表扬,达不到要求就再交流,再谈心,做到常提醒,多鼓励,多方面启迪。还可以安排一些兴趣相投的同学与他们结成学习伙伴。我们给孩子定下的目标宜小不宜大,不让孩子做力不从心的事,减少消极情绪,增加成功体验。我们还可以经常与孩子分享自己的快乐,让孩子也懂得与老师、父母、朋友、同学分享他们的快乐,分担心理的压力,让一个人快乐成为更多人的快乐,让烦恼通过宣泄得到减轻,从而经常地保持自己的积极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七)让学校教育与社会、家庭的教育结合起来

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倡导和参加社区教育活动,把单亲家庭学生(包括其他学生)在社会上的情况也掌握起来,只有把社区教育与学校、家庭的教育结合起来,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协调配合的教育网络,才能使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成效落到实处。

(八)辅以严格要求

当然,对他们仅仅有“爱”是不够的,还应严格的要求他们,没有严,也就没有教育。对他们做到有理、有方、有度。有“理”就是要在晓之以理的基础上要求严,使他们明白严要求的目的是让他们进步,成长得更好;有“方”要讲究教育方法,要有针对性。因为他们在性格、习惯、经历、环境、气质上有所不同,差异大,所以要讲究教育方式、技巧和艺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发现闪光点,选好切入点,形成最佳的教育方法;有“度”,做到对他们的要求不能过高,也不能偏低,要适合他们努力的程度。特别要有耐心,不怕反复,多些理解,多些信任,多些宽容,多些亲近。对单亲家庭学生,一定要奉献爱心。在做耐心细致工作的同时,也一定要严格地教育和要求,对原则问题不能迁就。要开设讲座或开展活动,对单亲家庭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使之不做出出格的事情。有了违纪行为决不能迁就,耐心的思想教育与严肃的纪律处理是不矛盾的,只要工作做得细,有时可能会得到满意的效果。

看来,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不容忽视,转变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问题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教育家卢梭说:“每一个人的心灵有它自己的形式,必须按它的形式去指导他;必须通过它这种形式而不能通过其他的形式去教育,才能使你对他要费的苦心取得成效。”

参考文献:

[1]张君达,刘以林主编.教学基本功[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7.

[2]孙培青,金林祥主编.百家教育学典论[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89.

[3]睢文龙,廖时人,朱新春.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赖俊辰

猜你喜欢
鼓励爱心管理
爱心树(下)
爱心
语文课堂的鼓励艺术
试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四要素”
“鼓励”浪费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爱心的奉献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