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研究

2016-06-08 01:50涂蕾蕾
速读·下旬 2016年6期
关键词:同伴交往幼儿成长必要性

涂蕾蕾

摘 要:近年来独生子女的大量出现,现代版的“小皇帝”“小公主”越来越多。他们在相同年龄的社交圈子很难了解谦卑、尊重和互相帮助。在孩子的性格弊端日益凸出的今天,为了更好地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交往习惯,在教学过程中保教机构、家庭往往会采用混龄交往的方式。这种教育方式可以实现“大带小,小学大”,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它也能有效遏制幼儿独立性差、任依赖心强等性格缺陷。混龄儿童交往的互动在幼儿的社会化、个性化以及语言发展、思维发展方面有独特的价值。

关键词: 幼儿成长;同伴交往;混龄交往;必要性;重要性

正文:蒙台梭利曾说过:“按年龄实行隔离是一个人能够做的最残酷最不道德的事情之一。”对儿童更是如此。年龄隔离打破了社会交往,剥夺了生活的乐趣。人们的意识中以及普遍认知中,大多数学校起初是按性别,之后便是按年龄进行分班的,这种人为的隔离阻碍了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社会人的交往。因此蒙台梭利提出:混龄有利于幼儿社会交往的发展和个性的完善,而学校的经验也表明不同年龄的儿童之间可以互帮互助。年龄小的幼儿向年龄大的幼儿学习并从中得到帮助,年龄大的幼儿也因此发展了技能,这样的教学才具有独特的价值。根据科学研究5岁儿童的心理比年龄相差大的指导者更接近3岁儿童的心理,因此幼儿更易从年龄稍大的幼儿那里学会我们认为是难以传授的东西。在他们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难以名状的交往和谐。也就是说很多东西年龄相差大的教师不能传授给3岁的儿童的,但5岁的童却能轻而易举地使幼儿明白其中的奥妙,他们之间存在着一种自然的心理作用。同伴关系在儿童青少年的发展中和社会适应中具有成人无法取代的独特的影响。

而如今的教育现状并不让人看好,在我国混龄教育通常只是被看做同龄教育的补充或点缀,人们未充认识到混龄教育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现在我们就来分析幼儿混龄交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众所周知,社会由不同年龄段的人组成,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都必须和社会上的其他人进行交往。著名思想家马克思有过这样的言论:“交往是人类历史的必然伴侣,也是人们日常生活和日常接触的必然伴侣。”从社会群体方面来看,人类成长的自然生态是“大小长幼”之间的交往,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体只有在与不同年龄社会成员交往的过程中才能实现自我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混龄交往是生存所必需的要素,这样来看幼儿也是如此,交往是幼儿生活的中心,他们的日常生活环境本身就具有混龄特征。就像人们所见到的,幼儿经常与相差无几的伙伴玩耍,在街头庭院,在校园操场。如第一段所述蒙台梭利非常反对将儿童按年龄分组,蒙台梭利曾说过:“社会生活的魅力在于一个人可以遇到不同类型的人,按年龄实行隔离是一种人为的隔离,它打破了社会的契约,剥夺了生活对儿童的滋养,会阻碍儿童社会意识的发展。”

动物学研究者研究表明:“生群体的方式就是共同,差异个体之间相互交流信息,由此形成的联系有利于群体中的个体成长。”在自然界中,没有哪种生物是分年龄段独自生存和发展的。在与不同年龄同伴的交往与互动中,年长与年幼的个体都获得了发展。从年幼个体的角度看,年长同伴为他们的行动作出了榜样,也展示了更高的技能,而年长同伴是年幼个体成长的动力。动物行为学家康诺认为:“幼儿在其生物结构上或许有一种先决性的安排,必须借着与不同年龄同伴的互动,才能达成身心各层面的健全发展。”

有关教育学专家指出从最近发展区理论看,不同年龄儿童一起生活学习会增加认知冲突的机会,而这种混龄交往便会创造更多的“最近发展区”,他们通过摩擦产生观点的挑战冲突,从而促进幼儿各方面尤其是社会理解的发展。混龄交往常常会使幼儿超越自己的原有水平,达到力所能及的最高水平,这种异龄之间的社会建构,能促使每个幼儿的能力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发展。幼儿混龄交往活动不仅可以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增强幼儿的主动交往意识,而混龄活动中各成员占有独特的位置,均能有交流、操作、游戏的自由,幼儿受教育的机会均等,学习与活动的参与程度大,在民主和谐的师幼关系以及合作互助的同伴关系的建立过程中幼儿的个性得到发展,也促进了幼儿的社会化。幼儿混龄交往活动可以保证“大带小,小促大”的合作地位,发挥集体的互助力量。活动中幼儿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相互启发、相互合作、相互调整,从而完成任务。因此从各方面来说,混龄交往都非常符合幼儿学习的特点,可以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前面的部分主要阐述了混龄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接下来就要追溯混龄教育的历史以及分析国内外的现状。

国外的混龄教育早有传统,最早可追溯至19世纪的“一间房”学校,但是确始终都没有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直到20世纪的60年代,古德兰和安德森的著作《无条件学校》问世,混龄教育的研究才逐渐进入学者们的视线。而最先对混龄教育模式中幼儿混龄交往产生兴趣并进行研究的是享誉全球的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她倡导混龄教育,批判幼儿园同龄编班的教学形式。她认为混龄编班的形式让不同年龄的幼儿在一起,可使较小的孩子有不同年龄层的模仿对象,而较大的孩子则可以从帮助年幼的儿童中增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并让幼儿在这种相互模仿和学习中,学习关心同伴、懂得分享、知道谦让等良好的社会行为,为以后做一个正真的社会人做准备。而同龄编班的教学形式,人为的阻隔了幼儿与异龄同伴交往的机会,她认为这会“滋生出许多罪恶,阻碍幼儿社会意识的发展”。

而我国在幼儿混龄交往方面的研究大多是建立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之上,独立的研究成果相对较缺乏。对于混龄教育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混龄教育的年龄适宜性、时段适宜性、教师的教育方法以及混龄班的课程设置等几方面,对混龄教育模式中幼儿混龄交往的研究涉及相对较少,但也存在一定的成果。

在总结了国内外的研究现象之后就要来探讨具体的教育方法,常见的策略有环境支持策略、交往引发策略、交往疏导策略。环境是生命的第二因素,它可以促进或阻碍生命的发展。独生子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要想改变独生子女一系列的不良特征,就应改变其生活环境,在生活中强化合群的观念,弱化单独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环境策略。而后面的交往策略主要是指在幼儿的学习生活环境中,教师采取激发鼓励等方式引发不同年龄幼儿发生交往的方法。

参考文献:

[1]任代文(主译校).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唐淑、虞永平.幼儿园班级管理[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社,2005

[3]玛利亚·蒙台梭利著.北京儿童之家教育研究编译:《吸收性心智》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同伴交往幼儿成长必要性
礼貌教育促小班幼儿交往能力发展实践
浅谈音乐启蒙教育对幼儿成长过程的重要性
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研究
角色游戏在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论户外活动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结构活动促进幼儿成长探究
浅析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
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养老金入市的必要性与风险分析
小学英语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