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梦的嬗变

2016-06-08 09:18向从武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振兴中华嬗变民族复兴

【摘 要】 本文回顾近代中国人民力图振兴中华的艰辛历程,并认为共和国成立以来三十年为中国梦奠定基础,改革开放三十年大展宏图,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进入崭新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日可待。

【关键词】 中国梦;嬗变;振兴中华;国富民强;民族复兴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中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中国梦”的提出,点燃了沉寂在中华人民内心深处100多年的激情和梦想。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中国梦”就以各种形式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之牺牲和奋斗。“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越来越清晰地实现了这一梦想。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推动中国梦越来越近。

一、振兴中华——中国梦曲折探索

帝国主义轮番入侵,内部战争连年爆发。鸦片战争开始的战火,延烧了一百多年,将中华民族拖入灾难和苦的深渊。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民一直在黑暗中摸索,寻找前途和未来。近百年的屈辱史,同时也是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寻梦史。建立一个什么样的“理想国”,近现代社会的各个阶级都曾经用血和泪做过尝试。历史不容割裂,忆古思今,才能铸就更加丰满的“中国梦”。

1、从太平天国到辛亥革命曲折探索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厚重的历史,岂容外敌入侵而不反抗?农民阶级发起的太平天国运动,起义反抗暴政和外敌入侵,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反映农民阶级自由平等的“梦想”、《资政新篇》顺应时代潮流,鼓励资本主义。这是农民阶级对“中国梦”的尝试;地主官僚阶级发起的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以制夷”,引进西方工业技术和商业模式,开展救亡图存运动,开辟了中国近代化道路。这是封建统治阶级对“中国梦”的尝试;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的戊戌变法运动,号召学习西方,要求维新变法、兴民权,实行资产阶级政治改革,建立“大同社会”。这是民族资产阶级对“中国梦”的尝试;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的辛亥革命,开展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共和政权,实行三民主义,“振兴中华”成为时代最强音,《建国方略》谋划全局,孙中山也被公认为中国梦的先行者。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最终他们的尝试都失败了。但是,正是他们前仆后继的尝试,才最终探索出来实现中国梦的正确道路。

2、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明确方向

五四运动是近现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分水岭。从内外联合镇压太平天国到官僚资本主义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证明了五四运动前各阶级对中国梦的探索,还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向。而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民主革命历史的新纪元。共产党成立以来,建立统一战线,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经国共合作、大革命运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等一系列的革命时期,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时代重任。

刚刚进入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尽管一穷二白,在各个方面都是百废待兴,但是终于找到了正确的发展方向。正如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指出,“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我们正在完成这个革命。”自此,乌托邦、大同社会、小康社会等这些萦绕在华夏民族脑海数千年的“理想王国”终于有了可以依附的现实,这就是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则承担起历史使命,结果中国梦的接力棒,继续完成振兴中华的梦想。

二、国富民强——中国梦渐入佳境

从1949年建立新中国开始,到党的十八大召开。这60多年来,尽管经历曲折和挑战,但正是在曲折和挑战中,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实现中国梦的科学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梦的目标,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已经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了“国富民强”的阶段性目标,搭建了“中国梦”的雏形,中国梦渐入佳境。

1、建国以来三十年奠定基础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4]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毛泽东及其第一代领导集体历史功绩的高度评价。1949年新中国成立,消灭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消灭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全面建立起来,开始了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新征程。在建国头三十年,尽管经历了文革十年动乱,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经过数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其他基本政治制度,国防、军事、科学技术等急速发展……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已经就建国32年来的社会主义成就做出了评价。总的来讲,基本上实现了文明、民主、富强的目标,使得中国跻身于世界大国之列。正是这三十年的发展,为中国梦,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

2、改革开放三十年大展宏图

“经过30年的不懈奋斗,我们胜利实现了我们党提出的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战略目标,正在向第三步战略目标阔步前进。30年的伟大成就,为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人民继续前进奠定了坚实基础。”[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成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重新步入正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保持约10%左右的速度,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指标节节攀升,综合国力明显增强,正在由世界大国向世界强国的步伐迈进。以“小康”为中心的三步走战略,正是“中国梦”最形象的描述。三步走战略的逐步实现,昭示着中国梦渐入佳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小康的梦想已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更高阶段的梦想,全国人民正在“筑梦”。

三、民族复兴——中国梦复兴在途

“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了光辉的历程。……今天,我们的人民共和国正以昂扬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今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以及实现了若干代中国人的梦想和愿望。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国梦再次升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推动下,中国梦指日可待。

1、“两个一百年”明确奋斗目标

1925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弥留之际《总理遗嘱》中开宗明义地阐述了他的“中国梦”:“余致力国民革命……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胡锦涛同志也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近90年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继承孙中山革命事业,把中国梦的内涵从“振兴中华”扩展至“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并且一一实现。而今,中国梦的内涵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具体来讲,就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7]“两个一百年”的目标,是对三步走战略的延伸和扩展,内在地包含了全面小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内在要求,真正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的社会目标,是对中国梦的最新阐释和要求。

2、全面深化改革护航梦想实现

民族复兴、“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在分析党情、国情和世情的基础作出的科学决策。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8]实现中国梦,必须全面深化深化改革。要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必须坚持理想和现实的统一。换言之,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为出发点,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依据,继续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继续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全面深化改革,还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深化改革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而无论如何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根本方向不变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动摇。中国梦,不是个别人、少数人的梦,而是13亿中国人共同的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方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举措都是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9]中国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理论和实践成果,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因此,“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10]

【注 释】

[1]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 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D].人民日报,2012-11-30.

[2][3][6] 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D].人民日报,2013-3-18.

[4][7]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D].人民日报,2012-11-18.

[5]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D].人民日报,2008-12-19.

[8]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召开十八届四中全会 讨论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D].人民日报,2014-7-30.

[9] 列宁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63.

[10] 中国梦,人民的梦[D].人民日报,2013-3-18.

【作者简介】

向从武(1972-)男,汉族,副教授,主要从事马克思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振兴中华嬗变民族复兴
学习孙中山热爱祖国的崇高风范
王力书法作品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特”在何处
文化强国视角下的区域文化嬗变动态浅析
做好青少年人生扣子的“五道题”
传统射箭复兴中的民族主义
浅析清代中后期以来的戏曲声腔演变
香港黑帮电影的叙事嬗变与未来
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应与时俱进
增强国防观点与振兴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