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一木一生情一雕一琢一世界

2016-06-09 10:40王枫林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2016年5期
关键词:腾飞莆田木雕

□本刊记者 王枫林

一根一木一生情一雕一琢一世界

□本刊记者 王枫林

在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镇花园村里,开了10多年“蒋氏红木”的老板蒋志义感慨道:“前几年我们企业里还有雕花师傅,但现在全都换成了数控雕刻机,能降低不少人工成本,效率也提高了,所以纯手工雕刻的家具越来越少。”

懂得“陌上花开缓缓归”的匠人,你们在哪儿?

大清翰林的木匠在仔细地雕刻作品。

从器以载道到大道至简

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

在东阳市风景秀美的雷弄山脚下,有个叫官清村的地方。

这里门庭若市,人声鼎沸。信步于此,时常能听到“吱吱”的锯木声,来往之人袖子上还会粘着些零星的木屑。

千家万屋中隐藏着一座独具江南古典风格的建筑,这便是吴腾飞于2007年创办的浙江大清翰林古典艺术家具有限公司。

“此沙发的主体以大红酸枝为主,大叶紫檀镶嵌其中而成,充分体现了民间‘大红大紫’的吉祥说法。采用深浮雕等多种雕刻手法将《清明上河图》多个场景镌刻在家具上,具有永恒不朽的艺术价值。”吴腾飞抚摸着挚爱的清明上河图沙发作品,意犹未尽。

不过,这部作品从2008年起开始创作,至今还没有全部完成。

“我们的作品里,要创作一两年的很多,三五年的不少,五年以上的也有。”吴腾飞解释道,“因为每一年随着自身文化内涵的丰富,我们对作品的要求也会更高,所以要一直精益求精。”

在吴腾飞眼里,“工匠精神”就是这样一种“慢”精神。

把节奏放慢下来,用精湛的手艺传承着文化的根。

吴腾飞从十几岁开始拜师学艺,白天学雕刻,晚上学画画,一空下来就喜欢“栽”进书里。

“以前爸爸妈妈去外面砍柴,我就在家里看各种连环画,比如《封神榜》《西游记》等等,五虎将、赵子龙这些人物形象对我实在是太深刻了。”吴腾飞回忆起童年,掩不住内心的激动。

小时候看连环画的爱好,没想到影响了吴腾飞今后的人生。“这些连环画内容都反映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现在我们的作品里也会把这些题材运用进去,因为都是古典题材嘛。”

2007年到2014年期间,吴腾飞秉持“器以载道”的理念,把文化典故运用到红木家具上,如二十四孝顶箱柜、中华耕织世纪大柜等。

随着现代人审美观念的转变,吴腾飞在吃透传统家具设计精神的基础上,融入了具有现代色彩的元素。2014年以后的作品多是如此。

“这张禅椅取消了扶手和靠背,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除此之外,它让人体的背部和肘部因为失去依托而不得不调息虑心、更关注内心的感受。竹林玄学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何尝又不是突破礼教、逍遥物外后的大道至简、返璞归真呢?“在作品“竹林七贤”前,吴腾飞如是说。

从器以载道的盛世华钟到大道至简的文斋一号,吴腾飞三次将中国红木最高奖项——“神品奖”抱回了家。这是他研习传统文化、修习多样艺术的结晶,也是其淡泊心境的回归。

吴腾飞作品“竹林七贤”。

王枫林 摄

吴腾飞

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浙江大清翰林古典艺术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东阳市古典红木家具设计研究所所长。

他将东阳木雕工艺与红木家具有机结合,创立一种有别于其他产业、其他企业风格与工艺特色的产品。

代表作有“中华耕织世纪大柜”“盛世华钟”“竹林七贤”等。

福建莆田木雕和东阳木雕的起源类似,都是始于唐,盛于明清,并与乐清黄杨木雕、广东潮州木雕并称为“中国四大木雕”。

2010年,莆田木雕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上善若水,与有“荣”焉

走进善艺工艺美术厂,一位剃着平头的中年男子正在专注地雕刻手上的沉香木作品,桌面上摆满圆凿、扁凿、电钻等大小不一的工具20多把,他就是国际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李凤荣。

只见他一边小心地对手上的作品进行打磨修光,一边仔细地把削出的沉香屑装进玻璃瓶里,李凤荣说这是他目前正在创作的主题作品“百子同乐”。

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艺在身。出生在工匠世家的李凤荣,父亲李农民、堂伯父黄丹桂都是莆田知名的木雕艺人,从小耳濡目染。

“我从记事起就看到爷爷整天拿着刀在木头上敲敲打打,好奇得不行,总想上前凑个热闹。后来爷爷干脆说,你来给我当帮手吧,做好了,我给你奖金。”李凤荣回忆说。

就这样,11岁的李凤荣自然而然地就入了行,13岁进入莆田工艺一厂当学徒,跟随当时木雕界传人黄丹桂、余文科、朱榜首等人学艺。

10年的系统训练,让李凤荣学到了扎实的技艺,粗有劈木凿坯的“斧头功”,细如修光、开脸、手脚、锦花、细景等工序,他都修炼得游刃有余。

如今的李凤荣,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莆田传统木雕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其作品共获得国家级、省级金奖49项、银奖20项以及铜奖、优秀奖等多项殊荣。

从小没读过什么书的李凤荣,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就是一种“笨”精神。“至始至终只做一件事情,不投机取巧,反复去做,就会有回报。”

李凤荣作品“檀香——瑶池集庆”。

把常规做到极致就是创新。

李凤荣心里很清楚,传统的莆田木雕用的是龙眼木,但是龙眼木雕一到北方就会“水土不服”,容易开裂变形。要想让莆田木雕发扬到国际上去,继承的基础上必须打破前人的窠臼。

李凤荣在对各种木材进行尝试后,对其中一种叫“沉香”的木头越来越情有独钟。“沉香无论身处什么环境,都不会开裂变形,更不会腐烂,保养容易。而且沉香质地坚硬,纹理细密,非常适合进行‘精微透雕’”。

正值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李凤荣的很多徒弟都想离开生产车间自己出去创业。

“师傅经常在学堂上提这个事情,他说要出去开店可以,但没有品牌效应,是没办法长期经营下去的。”李凤荣的徒弟陈正宇说,“所以还得向师傅学习,多钻研钻研,创造出个人品牌。”

李凤荣从艺30多年来,已先后带出徒弟400多人,其中不乏有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等。2015年,莆田工艺美术产业被列入了莆田市三大支柱产业。他觉得,这是挑战也是机遇,把这个产业做大做强,需要更多人经年累月的坚守和“工匠精神”的传承。

李凤荣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木雕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雕艺术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传统的莆田木雕所选的材料主要是龙眼树,但他另辟蹊径,用沉香和檀香等易保存的木材进行木雕创作。

代表作有“八仙过海”“天官赐福”“瑶池集庆”等。

猜你喜欢
腾飞莆田木雕
卢腾飞
莆田巾帼架起枣农“连心桥”
莆田“上刀梯下火海”过元宵
腾飞在希望的田野上
莆田闹元宵
木雕鱼
木雕创作随想
莆田工艺美术雕塑
自然形木雕
东阳木雕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