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寨:鲜为人知的湘南宜章暴动策源地

2016-06-09 20:34戴利婕
红广角 2016年3期
关键词:宜章乐昌湘南

戴利婕

杨家寨地处乐昌、宜章、乳源三县交界处的乳源县(现属乐昌市),是一个拥有三百多户人家的古村落,是宜章农会主席杨子达和乐昌农运领导人杨高林祖居之地。杨家寨四面环山,山形地势适宜开展隐蔽的革命活动,容纳和保护了一批大革命失败后潜伏回来开展革命活动的志士,也因此成为了较早开展农民运动的地方。1928年1月7日,朱德率领南昌起义部队来到这里召开了军事会议,作出了智取宜章的决策,开启了宜章年关暴动的胜利,使农民暴动如燎原之势席卷湘南各地,揭开了湘南总暴动的序幕,为朱毛会师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起义军北撤乳北 杨家寨迎亲人

1927年12月,南昌起义军主力在潮汕地区遭遇失败后,朱德率领余部一千多人,穿山西进,艰苦转战,在湘南与范石生建立统战关系,化名王楷隐蔽于十六军,任一四〇团团长,并随之移防粤北,驻扎在曲江城西北三十公里犁铺头,进行休整、练兵及支援西水暴动等农民运动。在此期间,因南昌起义潮汕失败后辗转潜回家乡乐昌长来村的龚楚接到中共北江特委联络员通知后,于12月下旬来到犁铺头,担任朱德部队的团副,同样潜回粤湘边境的宜章籍胡少海经龚楚介绍也来到了部队。

次年1月3日,急获隐蔽之事暴露的消息后,朱德立即率部队连夜开拔,向仁化方向前进。行至与曲江交界处的鸡笼圩时,发现敌十三军方鼎英部队源源不断开往南雄,阻碍了部队前进方向,于是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先将部队拉到粤北乳源、湘南宜章边境山区暂时落脚。由龚楚带路,部队走过仁化董塘、石塘,进入乐昌廊田楼下村,经长来村渡过武江河,沿王坪、大小洞,经过几个昼夜的行军,到达了湘粤边境的杨家寨。

朱德部队进村之前,杨子达、杨高林已在村中通过秘密农会向村民做好宣传,发动村民,并安排好了迎接准备工作。杨子达亲自带领六七位父老乡亲在村外三、四里远的柞树坳迎接朱德部队,部队进村时,十多位村民在村边一路鸣放鞭炮热情欢迎,如此热烈的场面在村中还是第一次。接着,父老们安排部队到本村较大的公屋书房贤关阁、文昌阁、集成斋、白围楼、三背斋、敏求堂等安宿,指挥部设在文奎楼。为安全起见,朱德、陈毅等主要干部及警卫人员被安排在较隐蔽的墩树斋安宿,村民们还杀了八头肥猪慰劳部队。

杨家寨议定妙计 起义军智取宜章

当晚,朱德在贤关阁文奎楼召开军事会议,研究部署今后的军事行动,参加会议的有朱德、陈毅、王尔琢、蔡协民、龚楚、胡少海、李光中、杨子达等人。会议分析了当时形势,时值国内军阀混战,湘军正在尽力对付桂系酣战于湘北,湘南敌人统治薄弱,而我方得到了休整补充,战斗力大为增强;湘南人民受过大革命的洗礼,较早建立了党组织,群众基础好,且时近年关,地主逼债更甚,劳苦农民与土豪劣绅矛盾更加激烈,是时候打起红旗大干一场了。当时正好宜章籍党员陈东日带着十多名农民武装从栗源赶来联络,详细汇报了湘南的情况。起义军得知宜章县城没有敌军主力,只有民团四百人驻守,城内亦无电台、电线,尚不知道朱德部队脱离十六军的消息,便决定进占宜章,作为根据地在湘南开展革命斗争。会议进一步研究了宜章的地理民情,作出了进攻宜章的行动方案。根据胡少海出身于宜章地主富豪家庭,本人曾在程潜部担任营长,从事革命后身份尚未暴露,不会引起宜章官绅的怀疑的有利条件,定下了“智取宜章”的妙计,由胡少海伪充团长,队伍以国军一四〇团的名义开进宜章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决宜章民团,组织宜章暴动。此次会议史称杨家寨军事会议,是湘南暴动史上一次及其重要的会议,从思想上、组织上、军事上为暴动做好前期准备,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

意義。

部队在村里驻扎期间,纪律严明,买卖公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战士们睡在用门板、稻草铺的地板上,还有的干脆睡在楼板上,空闲时间常和村民拉家常,给乡亲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部队开拔时,将所借百姓东西一一归还还清了才走。部队离村前,朱德在指挥部文奎楼设了简单的答谢会,召集村中父老参加,再三感谢村里的盛情款待,接着提出,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建议烧掉两座炮楼、一个祠堂大门及村边一些放柴的竂棚,制造与起义军战斗的假象,迷惑敌人。当时村民们都不理解,没有同意这个主张。朱德说:“不这样做,恐怕以后厕所都难保。”时隔半年,果然遭致国民党的围剿,惨不忍睹,可见当时朱德的提议是深思熟虑的。

12日清晨,朱德率部离开杨家寨,途径梅花村进入湖南宜章的莽山洞进行短期休整,进一步详细部署了夺取宜章的行动,随之便一路畅通无阻地开进宜章县城。宜章城内的官绅信以为国军到来驻防,非常高兴,沿街燃放爆竹欢迎,并设晚宴招待朱德部队。朱德利用宴会之机,布置和指挥了围剿民团枪械、逮捕官绅的行动,将地方官绅和民团首领一举擒下,进行了宜章暴动,揭开了湘南起义的序幕。接着成立了宜章县苏维埃政府,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朱德任师长,陈毅任党代表,王尔琢任参谋长,为创建工农红军奠定了基础。

惨遭劫难犹不屈 革命烈火永不息

朱德在杨家寨策划的宜章暴动,发动的湘南起义,引发的坪石大捷,震动了国民党反动派,恨不得尽快扑灭熊熊燃烧的革命烈火。同时,梅花地方反动豪绅邓光汉等人将杨家寨“窝匪”、“通共”的“匪情”层层上报到广东省政府,乐昌县长刘应福接到指示组织兵力“围剿”。他精心策划,调集了一支200人的警卫队和各区300多名乡丁的武装力量,派出心腹梁廷桂和郭维亭,打着清乡团的旗号秘密行动,于1928年7月24日来到杨家寨,占据有利地形后先行敲诈,再下令攻村。村自卫团坚决抵抗,与清乡团激烈交战,但因战力处于弱势,加上指挥不力,伤亡不断增加,悲观情绪弥漫,逐渐抵抗不支,村民们都逃到了附近的山上。7月28日,村中大部分人已逃走,局势已无法收拾,清乡团毫无顾忌地进了村,开始杀人放火、抢劫财物,顿时,三百多户的村庄火光冲天,浓烟翻滚,哭声遍地,一片狼藉,变为了废墟。此次遭劫,全村被杀男女老少30多人,烧毁房屋500多间,500多人无家可归,有的流离失所,四处乞讨,财物损失无法计算,不啻为一起惨绝人寰的悲剧。

这是农历戊辰年,当地称此事件为“杨家寨戊辰惨案”,村民还将清乡团的罪行编成歌谣教育后人:戊辰七二八,杨家遭烧杀,地痞抢钱财,兵丁滥搜刮,烧我者是土匪,劫我财者王八,控诉此冤情,血债用血抹,合作又同心,子孙更发达。

“戊辰惨案”并没有吓倒英勇的杨家寨人民,他们掩埋了亲人的尸体,擦干眼泪,坚强地站了起来,重建家园,继续斗争,在其后的时间里,杨家寨人民在湘粤边党组织领导下坚持长期的武装革命斗争,坚持正义,保护了大批革命志士,积极支持邓小平率红七军开展“梅花血战”,为革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解放后,政府并没有忘记为革命作出巨大牺牲的杨家寨人民,将杨家寨定为广东省革命老区,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补助和支持,加快老区建设步伐、造福老区人民。而坚韧的杨家寨人民始终不忘这段峥嵘岁月,为更好地保存朱德南昌起义部队策划宜章暴动的红色记忆,于上世纪60年代初重新修建了烧毁的文奎楼,楼上设立了策划湘南暴动会址纪念亭,当年朱德和陈毅居住过的墩树斋至今保存完好,村民们还自发筹建了大坪杨家寨朱德纪念馆,建成了湘南暴动军事会议纪念馆和大革命时期革命活动陈列室两大展示区,不少当时遗留下来的物品如朱德使用过的马鞍、部队战士使用过的碗和煤油灯等都展示在列,这些珍贵的物品都是由杨家寨村民一直保存,并捐献给纪念馆的。

主要参考书目:

1、龚楚:《龚楚将军回忆录》,明月报刊社1975年版;2、中共乐昌县委党史办公室编:《梅花大坪杨家老人座谈会记录》,《乐昌党史参考资料》1990年1月;3、杨志成:《艰苦转战》,《星火燎原1》,解放军出版社1979年版;4杨式衔:《杨家寨戊辰惨案》,《广东文史资料精编下编第1卷民国时期政治篇上》,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年版。

猜你喜欢
宜章乐昌湘南
乐昌含笑培育与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乐昌柰李“炼金术” 套袋果身价十倍
宜章年关暴动
神眼
神眼
走过湘南
湘南起义朱德“智取宜章”是否赴宴考辨
乐昌
谢湘南的诗
同行在湘南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