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与蒋介石的分合:“小诸葛”胆大包天3逼蒋介石下野

2016-06-11 06:58
党史天地 2016年21期
关键词:白崇禧行政院长李宗仁

1949年12月30日,处于李品仙、罗奇、陈良包围中的白崇禧,在蒋介石函电交驰的催促下,终于乘专机飞台。对白崇禧的这一轻率举动,著名政治活动家程思远后来说:“白崇禧在过去22年中,曾经3次逼蒋下野,蒋介石对他自然恨得刻骨铭心,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蒋介石之所以不立刻对他下手,是因为李宗仁在海外进行反蒋活动,白崇禧还有可供利用的余地,但这一次进入台湾就休想再出来了。”

白崇禧“守江必守淮”的主张被蒋介石否认

1947年,台湾“二·二八”事件爆发后,白崇禧受蒋介石之命,于3月17日飞抵台湾平息了危机。返回南京后,蒋介石拟让白崇禧任行政院副院长,仍兼国防部长,以酬其功。白崇禧认识到行政院副院长乃一虚职,便拒绝了蒋介石的一番“好意”。

11月10日,蒋介石召见白崇禧,要他在九江设立国防部九江指挥所,以对抗大别山区的刘邓大军。11月中旬,国防部九江指挥所正式成立,这是白崇禧自任国防部长以来蒋介石首次给他以部队的指挥权。

白崇禧借此之机,忙向蒋介石提出了他酝酿已久的“守江必守淮”的战略原则,主张华中只能成立一个战区,以期兵力能够集中使用;主张华中“剿总”总部设在蚌埠,以重兵运动于江淮河汉之间,巩固南京这个政治中枢的防卫。但蒋介石不同意此主张,他坚持在徐州成立另一个“剿总”机构,以刘峙为总司令;华中“剿总”机构不设在蚌埠而设在武汉,也仅指挥江北上游部队。

白崇禧以为中原划分两个战区,缓急不能相顾,根本违背了他的“守江必守淮”的战略方针,如此分兵使用,后果将不堪设想。但蒋介石恐怕白崇禧兵权太重、尾大不掉、难以控制,不但不许所请,还免去了白的国防部长职位而将其调往武汉任华中“剿总”。

但白崇禧不肯就任,并在自己的寓所里宴请李宗仁借机诉一下冤,说他将赴上海住一个时期,如蒋介石不答应其“守江必守淮”的原则,决不接受蒋介石的任命。

没过几天,蒋介石派吴忠信到上海去劝白崇禧接受任命,白崇禧仍不为所动。后来又叫黄绍竑去劝他,黄一到上海就打电话给白崇禧。白崇禧说:“你如果代表那个人(指蒋介石)来劝我,那我们便没有什么好谈。”黄绍竑说:“当然是那个人叫我来,但我自己还有别的看法。”

等到两人一见面,黄绍竑就开门见山地说:“人家都说你是小诸葛,现在我看你这个诸葛亮,实在太不亮了。这些年来你在南京,不过是笼中之鸟,既然蒋介石要放你出去,你何不借此机会远走高飞。你到武汉之后,把广西部队掌握在自己手中,一旦时机成熟,就可以制造形势,迫使蒋介石下台,让德邻(即李宗仁)出来代理总统,开创一个新的政治局面,豈不是一举而数得吗?”

白崇禧听完后竟然茅塞顿开,随即回南京,同李宗仁面谈一切。

1948年6月28日,白崇禧在汉口就任华中“剿总”职务,“守江必守淮”的主张也就随之搁置不谈了。

白崇禧发电逼蒋介石下野

在淮海战役高潮时,白崇禧已预感到了国民党将要覆灭的危机。他在与其作战处长覃戈鸣讨论前途时说:“蒋快完了,我们不能为他陪葬,要180度地向左转,李任潮(即李济深)或许可以作桥梁,可以试一试。”

从这时起,白崇禧便开始了“备战求和”和“求和备战”两手活动。他于1948年12月末迭次致电蒋介石,建议与共产党谈判。白崇禧的电报是促使蒋介石于1949年1月21日第三次辞职下野的因素。最后一次电报全文为:

当今之势,战既不易,和亦困难,顾念时间迫促,稍纵即逝,鄙意似应迅将谋和诚意转告友邦,公之国人,使外力支持和平,民众拥护和平。对方如果接受藉此摆脱困境,创造新机,诚一举而两利也……时不我与,恳请趁早英断为祷!

蒋介石下野后,白崇禧从汉口打电话到南京,非常激动地对李宗仁说:“全文没有‘引退这个词,蒋既不‘引退,你李德公怎么上台呢?这是值得注意的问题,应当设法补救。”

李宗仁说:“没有什么值得担心的,蒋走得很干脆,不会拖泥带水。”

两人因看法相左而争吵起来。最后,李宗仁说:“算了吧,你这一套我已经听够了,我不要听了。”说完,李宗仁就把电话挂断。李、白感情自此出现了隔阂。

白崇禧称:“蒋之复出已成定局”

1949年9月下旬,蒋介石抵达广州,他一反过去先召见李宗仁的常态,而是先单独召见白崇禧,并闭门密谈。蒋介石说:“民国十六年我们两人精诚团结,所以能完成北伐,统一全国。嗣后不幸为奸人挑拨离间,以致同室操戈。但后来卢沟桥事起,我两人又复衷心合作,终于把倭寇打败,收复国土,建立不世之功。今共党虽极猖狂,国势虽极危险,只要你我两人能一心一德,彻底合作,事尚有可为。”

一席话,使白崇禧受宠若惊,心中的天平慢慢倾向了蒋介石,后来他对李宗仁谈到此事时,不禁感慨地说:“蒋先生这次倒很诚恳。”

11月,蒋介石想复职“总统”,见逼李“劝进”不行,他转过来又要逼他下野的头号人物白崇禧对李宗仁施加影响。吴忠信受蒋之托与白崇禧商洽,吴忠信说:“蒋先生说你不仅长于军事,政治也很内行,如今局势这么严重,非你出来不可。”

白崇禧被捧得晕晕乎乎,假装推辞:“哪里,哪里,本人不才,只愿为总裁效犬马之劳。”这时,他正窥视着“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的宝座,不过他知道要想谋得个一权半职,没有蒋介石的点头是不行的,所以他虽然仍与李宗仁维系着老关系,但同时对蒋又暗送秋波。

经过这次恳谈,白崇禧转而声称:“蒋之复出已成定局,不管环境如何恶劣,亦必力促实现。”

白崇禧受蒋介石之邀赴台

11月底12月初,解放军相继解放桂林、柳州、梧州等地,桂系精锐大部被歼,白崇禧退守海口,李宗仁赴美就医,蒋介石回到台北。

12月10日,蒋介石命前军政部军需署长陈良和陆军副总司令罗奇到海口白崇禧住处。他们两人各有使命:陈良带去金砖数万两,说是清发所欠华中部队军费;罗奇则请白崇禧去台北与蒋介石共商大局,并暗示蒋有意让他出任“行政院长”一职。

对于蒋介石的恩宠,白崇禧自然心知肚明:蒋介石与他“共商大局”是假,到台北“劝进”是真。因为蒋氏的复职活动一直没有停止,现在李宗仁在美养病,蒋就更振振有词了。但是,不管怎样,做“行政院长”组阁是极具吸引力的一件事,他不能错过这次机会。

12月15日,白崇禧联名李品仙、夏威等桂系将领致电李宗仁:“蒋曾劝禧往晤,意在劝进。仙不日赴台谒蒋,劝蒋稍待公治病结果对自身问题有所表示后再谈复位问题。”

李宗仁复电云:“请总裁考虑复职事不必提出,因复职无法律根据,理由是:子、总裁既已引退,即为平民,决不能恢复已放弃之职位;丑、仁之代理,非代理总裁个人,乃代理‘总统之职位;寅、依照宪法,缺位为死亡,总裁非死亡,亦非因故不能行使职权,第49条全不适用,故用代理字样;卯、‘代总统引退,则由‘行政院长代理,3个月后另选,不能由前任‘总统任职。”

白崇禧接电后左右为难,一个要夺回“总统”之职,一个死活不让,他既曾是李宗仁的患难兄弟,又是蒋介石的一个马卒。权衡利弊,蒋氏“复职”是早晚的事,不如投靠蒋罢,或许能弄个“行政院长”当当。

为了探清蒋介石邀他赴台的真实意图,白崇禧特派李品仙飞台谒蒋介石。李品仙抵达台湾后不久致电白崇禧,说总裁请白先生组阁出于至诚,具体情况请到台后一叙。

12月26日,白崇禧收到李品仙的信息后再次致电李宗仁,他想劝李宗仁回心转意以博取蒋介石的欢心。处于李品仙、罗奇、陈良包围中的白崇禧在蒋介石函电交驰的催促下,终于在12月30日乘专机飞台……

对白崇禧的这一轻率举动,著名政治活动家程思远后来说:“白崇禧在过去22年中,曾经3次逼蒋下野,蒋介石对他自然恨得刻骨铭心,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蒋介石之所以不立刻对他下手,是因为李宗仁在海外进行反蒋活动,白崇禧还有可供利用的余地,但这一次进入台湾就休想再出来了。”

(摘自《大结局:39位民国大佬的后半生》,叶健君、李万青著,东方出版社)

猜你喜欢
白崇禧行政院长李宗仁
李宗仁尊师若父
李宗仁回国往事——瑞士大使馆原首席参赞徐淡庐的亲历回忆
「老妹子」白崇禧
胡友松和李宗仁
台“行政院长”否认与黑道有染
白崇禧与抗日游击战
追歼白崇禧 三次大较量
李宗仁军事思想论纲
白崇禧“小诸葛”之誉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