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淋漓 气韵生动
——大型系列国画《大野苍梧》赏析

2016-06-12 03:15关少健
西江月 2016年6期
关键词:大野梧州江河

关少健



水墨淋漓 气韵生动
——大型系列国画《大野苍梧》赏析

关少健

郑伟标近照

近年来,梧州市书画家、文博专业人士郑伟标,在创作了系列山水画《梧州八景》后,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本土题材的国画创作中。最近,他完成并推出了大型系列山水画《大野苍梧》。

郑伟标创作《大野苍梧》,是希望用画笔表现当时生活在岭南崇山峻岭里的人们,逐渐走向广袤平原及向西江流域、珠江流域发展的过程。他认为,梧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不少考古成果表明,梧州曾出土过新石器时期的肩石斧、石铲等距今四五千年的文物;作为古广信和古苍梧郡治所在地,梧州有316年作为岭南的首府;作为明朝两广三总府所在地,梧州有100年是两广的中心城市。

基于这些史料,郑伟标早在几年前就一直构思用大型系列国画的形式,表现古岭南时期的梧州人文发展进程。直至去年下半年,他才动手创作名为《大野苍梧》的大型山水画。他将自己扎实的绘画技巧与丰富的文史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着力反映古岭南的人文、植被、地形、地貌、江河等元素。《大野苍梧》由三幅长度各为3 . 6 5米、宽为1.45米的画作组成,分别为“崇山峻岭”、“原野”、“江河”。其意境之精妙、用墨之淋漓、尺幅之巨大,实为难得一见的精品,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及观赏性。

作品之“崇山峻岭”(见图一),郑伟标以古时候梧州北边的场景为主,力图表现当时的人们生活在这一带高山密林之中的情景。画家以洗练的浓淡笔墨,表现亚热带气候地区土地肥沃、草木茂盛的景象,把读者带入明净高华的审美世界。画家利用其本身的书法所长,用柔美的画笔中锋去描绘山的轮廓,从而使线条分明,富有变化,很好地表现出中国画的风骨。同时,运用一笔一擦的中国画技法,使皴的地方更加密,更体现画作的层次感和苍茫感。

作品之“原野”(见图二),郑伟标通过画面表现古岭南广袤的平原,说明古岭南人由大山走向平原地区,并进行聚居、生息、繁衍的过程。在绘画技法上,他通过浓淡笔墨,一次次地擦法后加染,使大地更富层次感,天空更显空濛,画作给人的感觉是浑厚华滋,变化无穷。

作品之“江河”(见图三),郑伟标笔触重点是表现江河流域景象。在构思这幅画作时,作者充分考虑到古岭南的历史,即秦始皇凿通灵渠,沟通中原与岭南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而桂江、西江、珠江连接着岭南地区,再从北部湾漂洋过海。因此,位于三江水口的梧州就成了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交汇点,反映出岭南人通过江河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程。郑伟标在画作中重点绘出在绿树掩映下,村落农舍依江而建的情景。创作中,作者善于将书法的开合起伏引入画中;从视角上,让江河向远方无穷无尽地伸延,令人浮想联翩,达到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本土题材的艺术创作,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郑伟标的《大野苍梧》系列国画,在加强本土题材作品创作方面是很好的探索。其实,广西各地艺术家非常重视本地题材作品的创作。例如,“风生水起北部湾”突出的是海洋文化,提出作品要充满“海腥味”和“海洋味”,集中打造“海洋画派”。“漓江画派”更是当代中国最活跃的绘画流派之一。而梧州画家们只要立足本土题材艺术创作,多出有地域特色的佳作,就能形成有岭南特色的“西江画派”。

责任编辑:陈薇

猜你喜欢
大野梧州江河
江河里的水鸟
中共梧州城工委
云山梅咏
歌颂梧州双拥模范城
江河 万古流
梧州工人运动的急先锋
登黄金台
草根公民的江河十年行
林混的诗(组诗)
日军侵占和败退梧州时间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