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活力一体化”的双语播音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

2016-06-12 12:36卢念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2期

卢念

摘 要:本文旨在保持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核心基础与技能的基础上,通过强化双语播音人才培养的教学与实践,拓展适应现实社会需要的多样技能培养空间,提升学生的专业特色技能与综合素质,为双语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方法提供依据。

关键词:活力一体化;双语播音;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303-02

一、双语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问题

自中国-东盟博览会以南宁为永久举办地以来,如何“向东盟和世界传播中国、传播广西”就成为广西传媒和涉及对外交往的各类企事业单位的重中之重。但目前在广西乃至全国,双语宣传交际人才的缺乏,已成为突出的问题。除中央级媒体之外,就各地方媒体来说,通晓两种或多种语言、掌握传播艺术、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特别是对重大国际问题、重大国内问题的国际背景具有洞察力,能在不同的话语体系间进行熟练转换的双语播音主持人才屈指可数。这种供求差距状况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而言,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广西外国语学院作为广西民办高校唯一一所高水平外语类本科院校,一直致力于东盟国家文化交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我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培养人才方向定位上一向强调立足广西,审时度势,别开蹊径,几年来经过建构模块化教学、拓宽就业途径、完善“活力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等一系列教学改革的尝试与突破并取得初步经验。那么,如何从地缘政治文化出发,进一步顺应和服务国际对话日益频繁,媒体一线亟需一批高质量的双语播音主持人才来塑造国家形象,从而更好地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大势?这就促使我们思考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如何在已有的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与创新双语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

二、双语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的意义

1、以“服务社会、顺应需求”为导向,实现人才培养的直接功能和社会效益

将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与发展变化的人才市场形成有效对接,以中国与东盟交流专业人才培养为总体核心目标,根据各级各类广播电台、电视台、其他传媒机构及各企事业单位对从事播音与主持、形象代言与宣传、对外联络与接待、活动策划与组织、部门协调与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需求,进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人才目标设计与培养,为国际社会和地方多层面多行业提供专业综合能力突出、社会适应能力广泛的双语播音主持和双语交际应用人才。

2、丰富专业内涵、突出应用能力,探究双语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的创新途径

“双语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旨在打破常规的单一专业的教学模式,探究播音主持与英语、泰语、柬埔寨语、越语等不同专业精简可行、有效融合的教学机制和课程体系建构,通过“以趣导学、扬长活化”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体性和教师教学主导性,打破课程内外、专业内外、校园内外的习常界限,采用3+1或2+2或四年双语不断线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专业技能训练、社会实践的各环节形成呼应融通的有机整体,从而探索民办高校双语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有效路径。

三、双语播音主持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法探究

1、课程体系改革内容与创新

(1)充分利用民办高校灵活的教学管理机制,根据学生英语及东盟各语种的基础和兴趣,以3+1、或2+2以及四年外语不断线的模式,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以语音基础课程、语音理论课程、基础语音必修课程为主,强化日常实用性的口语训练,使双语转换和日常交流相对顺畅。基础课程如《英语日常生活用语》、《泰语日常生活用语》、《越语日常生活用语》等,在此基础上向深度广度推进。(2)以多方向多选择的专业模板开展教学,如中英传统播音主持、中英综艺主持、中英传媒策划(中越、中泰、中柬,以此类推)等,根据不同模块,设置语种特色模块核心课程、语种特色模块专业实践课程。语种特色模块课程力求做到:精简基础课,突出语种核心课,强化语种实用课,拓展语种特色人文知识。(3)打造专业实训实践平台与环境,使课堂教学与实训实践形成有机整体,完成跨文化跨语言的双语播音主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2、教学模式改革内容与创新

(1)利用我校具备多语种专业教师的有利条件,实行播音专业教师与语种专业教师和校外传媒机构及其相关行业骨干联合教学的“多师制”,活化师资建设机制。(2)打破学院、专业、班级等传统学生团队结构,以语种特色班取代传统班级建制开展教学,活化专业班级建制;(3)教学内容与情景模拟、日常生活、社会活动紧密结合,打造学以致用的环境与平台,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活化教学内容机制;(4)打造学习成果与综合能力展示平台。通过举办双语朗诵会、双语主持人大赛、双语演讲辩论、双语视频观摩、双语情景模拟、双语戏剧小品展演等活动,以及以校企合作、校馆(文化馆)合作、校地(地方相关机构)等实践模式,展现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应用能力,活化实训实践机制。

3、教材与考核形式改革与创新。

(1)以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核心教材为基础,针对性的自主编写语种特色专业辅助教材与实训手册,使专业规范教材、特色辅助教材以及实训手册融会贯通,形成完备的双语播音主持特色语种教学实用教材。(2)多形式的综合全面的考核方式①严格常规作业与技能练习要求,解决学生轻视平时学习、突击复习考试的被动学习的不良风气。②制定综合应用能力集成文本的考核标准,解决学生专业综合能力“无形化”与空洞化的问题。如,音频、视频编辑与制作,情景模拟设计,听、说、读、写、译技能分项与综合专业考核,主持身份转换能力展示(陈述者、采访者、谈判者、评论者、现场即兴表达、对话、独白等),毕业论文和作品设计等。③宽形式严考核、分阶段强激励的综合评价体系,解决教师以偏概全、机械刻板评价学生、“以师为本”的传统习性。允许学生自主选择综合能力考核的形式,力求不同考核形式评分权重的合理,统合平时、段考、期考、综合测试、毕业论文、实习实践等不同阶段和形式的考核结果,以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与和探索创新的潜力。

参考文献:

[1] 仪 雪.SCLT教学模式在双语播音主持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J].中国报业,2014(04)

[2] 杨 锡.全媒体背景下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与创新探析[J].考试周刊.2015(75)

[3] 刘 琼.创新型人才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从市场需求看高校播音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新闻天地(下半月).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