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笔头之问

2016-06-12 03:07学周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年11期
关键词:制笔笔头圆珠笔

文/学周



再说笔头之问

文/学周

最近文具行业最热议的问题无外乎“笔头之问”,同时也使原本在大众视线之外的文具行业,备受关注。我们拥有一连串的骄人数据——三千多家制笔企业、二十余万从业人口、年产圆珠笔四百多亿支……中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制笔大国,但数字背后却是核心技术和材料高度依赖进口、劣质假冒产品泛滥的尴尬局面,大量的圆珠笔笔头的“球珠”却需要进口。

在全球化语境下讨论“笔头之问”,并非出于一种狭隘的“经济地理主义”,不是说我们不能接受一些商品的进口。“让专业人做专业事”,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扬长避短,把能够做好的产品做好,而在一些无关大局的短板上则选择进口。这里的关键在于,我们的一些短板是否无关大局,造成短板的原因是孤立的还是普遍的。

一支圆珠笔,价格或有限,但再小的数字一旦乘以四百多亿时,就会变得无限大。这么大一个市场,关键部件只能依赖进口,再大方的人都会有些舍不得。如果仅仅是圆珠笔的问题,那倒也罢了,但人们关心“笔头之问”,是因为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了一些普遍存在的深层次问题。而这些问题涉及到供给侧改革,远远比进口圆珠笔尖多花几个钱更有意义。

在“笔头之问”里,到底有什么?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工匠精神”可能比较合适。“工匠精神”主要表现为两种,一是敬业,这主要是态度问题,体现在一些不该发生问题的地方不能发生问题。对于这一点,当人们比照“德国货”时,会有更深刻地感受。二是精业,主要是技术问题,体现在一些应该突破的地方必须突破。

当我们谈论圆珠笔时,两种问题都有。而就舆论的兴奋点来看,更多集中在“精业”问题上,也就是圆珠笔头的技术问题。据专家介绍,在笔头生产上,无论是设备还是原材料,长期以来都掌握在瑞士、日本等国家手中。或许有人会问,中国制造能让高铁飞驰、蛟龙入海、玉兔登月,怎么在这里“短腿”了?

带着这些问题,本期杂志的“笔头”专题将给您一一揭晓答案……

猜你喜欢
制笔笔头圆珠笔
圆珠笔里隐藏的高科技
圆珠笔打造弹珠机
2018年《中国制笔》目录索引(总148~151期)
砥礪奋进 筑梦前行——庆祝中国制笔协会成立35周年
2017年《中国制笔》目录索引(总144~147期)
圆珠笔的发明与发展
圆珠笔的发明与发展
2016年前10月制笔行业统计分析
笔头和笔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