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

2016-06-13 03:41陈祖星张昌茂刘国铭
当代医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椎板植骨椎间

陈祖星 张昌茂 刘国铭

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研究

陈祖星 张昌茂 刘国铭

目的 分析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老年性椎管狭窄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减压内固定组和减压后内固定融合组,各30例。观察JOA评分、腰腿痛VAS评分、并发症和随访情况。结果 本研究中术后2年减压内固定组优良率为86.7%,减压后内固定融合组优良率为90.0%,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年减压内固定组优良率为46.7%,明显低于减压后内固定融合组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4年减压后内固定融合组的腰痛VAS评分、椎间高度明显优于减压内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压内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低于减压后内固定融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减压后内固定融合术远期效果好于减压内固定术,但椎板减压加内固定术并发症低。

减压;椎间植骨融合;腰椎管狭窄症

脊柱椎管减压融合内固定术现已成为腰椎管狭窄症的主要治疗手段。植骨融合率约达95%[1],然而此种手术也不是完美无缺的,融合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退变问题倍受瞩目,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5%~45%[2]。近几年本院采用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性椎管狭窄的患者获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1年5月间骨科收治老年性椎管狭窄患者60例,其中男24例,女36例;年龄63~75岁,平均(69.8±3.2)岁。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减压内固定组和减压后内固定融合组,各30例。减压内固定组患者共30例,其中男9例,女21例,平均年龄(69.5±3.4)岁,平均随访时间(28.7±0.6)个月,手术等级8级。减压内固定融合组患者30例,男10例,女20例,平均年龄(69.7±3.5)岁,平均随访时间(29.1±0.5)个月,手术等级8级。2组在年龄、性别、随访时间和手术等级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以门诊复查为主,随访时间4年。

1.2 手术方法

1.2.1 减压内固定组 采用后正中切口,切开皮肤及浅筋膜,偏离棘突中线1.5~2.0cm处切开深筋膜,沿椎旁肌间隙进入,钝性分离,显露两侧关节突及横突,伴有症状的椎管狭窄需切除椎板及韧带减压。根据症状和MRI的表现选择单或双边椎间孔切开术、单或双侧椎板切除减压,对病变节段行棘突及部分椎板切除减压,保留双侧小关节突关节,切除增厚的黄韧带,扩大侧隐窝及神经根管,充分松解神经根。后加单纯椎弓根内固定。

1.2.2 减压后内固定融合组 用刮勺刮除椎间盘的组织直至终板下骨质,首先将切下的椎板和棘突咬碎植入椎间隙,然后取髂后上棘带双面皮质的自体髂骨嵌在椎间隙内,与椎体后缘相平或略低3mm。按AO/ASIF定位法,行经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使用两节段以上的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

1.3 评价指标 参照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为腰腿痛疗效评分标准[3-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JOA评分 术后2年减压内固定组30例患者中优和良26例,优良率为86.7%,减压后内固定融合组30例患者中优和良27例,优良率为90.0%,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年减压内固定组优良率为46.7%(14/30)明显低于减压后内固定融合组的83.3%(25/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86,P<0.05)。

2.2 腰腿痛VAS评分 2组手术后2年及4年腰痛的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减压后内固定融合组下降较为明显(P<0.05);术后2年和4年2组腿痛的VAS评分较术

前明显降低(P<0.05),但组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2组患者腰、腿痛VAS评分比较(x±s,n=30)

2.3 并发症情况 减压内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4/30),减压后内固定融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6/30)。

2.4 随访复位情况 6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1年X线片显示60例中钉棒系统位置满意,无下沉及移位。椎旁植骨融合中,有3例不融合。

3 讨论

腰椎椎管狭窄主要治疗原则是减压,恢复椎管的有效容积。椎板切除减压可以使组织损伤最小化,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一些外科医生报道了单节段腰椎管狭窄椎板减压加单纯椎弓根内固定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5]。近几年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被一些医生认为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金标准”[6]。脊柱融合手术能缓解动作诱发的间盘源性疼痛,在生物力学上比其他手术更稳定。临床研究表明[7],行融合内固定术的远期疗效较好,且椎间融合最符合生理要求,稳点性最好。

本研究中术后2年减压内固定组30例患者中优和良26例,优良率为86.7%,减压后内固定融合组30例患者中优和良27例,优良率为90.0%,2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年减压内固定组优良率为46.7%(14/30)明显低于减压后内固定融合组的83.3%(25/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4年减压后内固定融合组的腰痛VAS评分、椎间高度明显优于减压内固定组,说明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的中远期效果优于减压内固定术。这可能是椎板减压加单纯椎弓根内固定容易引起医源性腰椎不稳有关[8]。减压内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3%(4/30),减压后内固定融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6/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椎板减压加单纯椎弓根内固定术具有并发症少等优点[9]。

综上所述,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手术方式,年龄相对较小的患者可采用减压融合内固定获得较好的中远期疗效,而年龄偏大的患者选择椎板减压加单纯椎弓根内固定。

[1] 王鹏飞,谢威,王民洁.PLIF与TLIF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J].重庆医学,2014,43(10):1259-1261.

[2] 姜磊,宋建宽,王斌,等.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PLF、TLIF治疗腰椎滑脱型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对比分析[J].医学综述,2014,20(5):927-929.

[3] 姜荣华,刘建军,曾伟.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椎间植骨术治疗腰椎滑脱伴椎管狭窄症[J].医学临床研究,2013,30(10):1992-1994.

[4] 李波,张宏其,李劲松,等.两种减压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6):76-79.

[5] Wurgler CC,Kalberczyk A,Wiesli M,et al.Dynamic neutralization of the lumbar spine after mierosurgical decompression in acquired lumber spi-nal stenosis and segraental instability[J].Spine,2008,33:1050.

[6] 王石磊,王加利,孙燕.伴椎管狭窄的腰椎滑脱36例临床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0):262-263.

[7] 徐宏兵,王英明,孙常太,等.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后路 植骨融合效果的临床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3,32(12):1326-1330.

[8] 刘春生,杜心如,赵玲秀,等.腰骶移行椎类型与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及滑脱节段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国骨肿瘤骨病,2009,8(1):6-10.

[9] 刘新宇,原所茂,田永昊,等.棘突劈开、单侧进入双侧减 压与椎板切除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比较[J].中华骨科杂志,2013,33(10)::984-989.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2.025

福建 350001 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学院骨二科(陈祖星 张昌茂 刘国铭)

猜你喜欢
椎板植骨椎间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椎管减压并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分析
经皮对侧椎间孔入路全脊柱内镜椎间盘切除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多孔钽棒联合植骨治疗成年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研究
腰椎附件结构性骨块植骨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观察
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技术微创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全椎板切开复位技术治疗脊髓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