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社会化视角下的企业文化管理

2016-06-13 10:22杜佩英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6年7期

杜佩英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04-000-02

摘 要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升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社会组织化视角下的企业文化管理,指的就是企业文化建设该朝向如何的发展方向、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管理,才能使广大员工更为有效的理解和吸收,使之更加适应企业发展建设所需。本文以“组织社会化视角下的企业文化管理”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笔者所从事的戲曲文化行业,首先阐释了企业文化的基本概念,然后从引导企业价值观、积极开展磨合教育、加强员工转化三个角度阐释了具体的企业文化管理策略。望本文的论述,能为当前从事戏曲经营和文化管理的企业管理者以及相关策划人员,就企业文化建设、氛围营造提出全新的发展和创新角度,推动企业在形成固有文化基础的前提下,不断前行,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和企业发展愿景。

关键词 组织社会化视角 企业文化管理 企业价值观

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每一个企业、不同的行业类型都要不断加强有关企业文化的建设与管理,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严格意义上来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灵魂,是实现企业便捷化管理和高速成长的重要渠道。没有文化的企业等于没有个体存在与发展的最终方向,也缺乏价值观和企业愿景实现的目标。因此对于企业中的每一位员工、尤其是新加入企业,尚未对企业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等产生一定理解和认知的新员工,企业更需要不断加强文化管理,使之与员工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内在相融合,让彼此在不断调整和融合的过程中,最终实现双向统一。

一、何谓企业文化

通常意义下的企业文化指的是,企业在长期发展和经营过程中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依托这三方面内容所呈现出的人际关系、物质基础以及规章制度等。所以从概念的角度对企业文化进行分类,其可以被分为企业物质文化、企业精神文化以及企业行为制度文化,而这三种当中最为基本、也是最为核心的部分就是企业精神文化。传统的戏曲文化类企业以及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其在传承固有的戏曲文化精神的同时,更将其与当代社会尊重别人、追求卓越的价值观与之进行融合,致使从业人员在传承和吸纳这一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形式的过程中,更将其赋予现代化的弘扬。

但是在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否认的是,无数企业管理者相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更加注重对传统企业业绩和效益的追崇,更加关注戏曲行业如何更好地出票、吸引观众,实现长效发展,相反对企业文化建设则置若罔闻。事实上,这种观点和行为在当今社会发展环境下,本身就是割裂个体社会属性的一种行为。当一个个体走进企业、参与工作的同时,其所拥有的身份并非一个自然个体,而是有思想、有信仰、更有价值观念的社会人。当社会个体由社会进入企业,其必然就会面临着在对企业化和社会化的过程,而企业文化建设和管理本就是将员工进行组织社会化,使其与企业实现高度匹配的一个重要行为。

二、组织社会化视角下的企业文化

组织社会化主要是基于企业新入职员工而言的一种工作行为和状态,从概念上来说,指的是新员工通过调整个体的工作行为和价值观念,来适应全新的组织体系的过程。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种适应过程主要包括这样六个方面:(1)工作技能的适应过程,是指个体能够完成或者达到全新的组织体系中所需完成工作所需的基本技能;(2)人际关系的适应过程,指的是与全新组织体系当中的工作同事,或其他处于同一组织当中的个体,建立完善的、能够达成工作任务的稳定关系;(3)组织政治的适应过程,指的是个体获得有关组织内部正式工作关系以及权力结构方面的信息;(4)组织语言的适应过程,指的是新加入组织中的个体能够不断适应新组织所需的行业术语;(5)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适应过程,指的是了解组织完整性所需的各项原则,以及在组织中处于权利核心和控制地位成员的价值观与目标;(6)组织历史的适应过程,指的是新加入组织的个体全面了解其形成、发展的过程,以及相关组织成员的个人背景知识——基于组织社会化这六个角度的内容呈现,戏曲类文化企业组织社会化视角下的企业文化管理又可以进一步被解构为这样三个阶段:

(1)预期阶段,指的是个体尚未真正融入组织保留其原始社会化的过程和阶段。以戏曲企业或组织机构为例,指的是从业人员尚未完全融入这一全新的组织形式,不曾对戏曲行业形势及文化基础有所了解,能够熟练开展工作的过程。

(2)磨合阶段,指的是个体刚刚开始投入工作,“进入”组织的那一时间段。在这一期间新员工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并不牢固,对于自身在企业中的定位也没有确切的认知,新员工需要不断调整自身的学习方式,多角度理解戏曲文化知识、该行业的盈利模式以及经营方式,以便尽快进入角色、融入组织机构当中。

(3)转化阶段,即由外部员工成为“自己人”的转变过程,因为其通过学习和转变自身的行为和工作态度,为自身融合企业、融合组织奠定了完善的基础和平台。转化阶段由成功与不成功之分,当自豪感和认同感无法生成,反而导致遗憾和不认同情绪的滋生,那么这种转换便必然不能成功,不成功即意味着离开,意味着对于企业选择的失败。

三、组织社会化视角下的企业文化管理策略

鉴于上文中所提出的组织社会化视角下的企业文化管理被解构的三个极端,笔者认为具体的管理策略也可以从这三个阶段来进行突破。

(一)引导企业价值观

从文化建设的宣传视角来说,企业需要在组织社会化的预期阶段就开始积极展开对企业价值观的引导和宣传工作。换言之从招聘阶段开始就应该注重和采取有目的的企业广告宣传,让潜在的社会群众了解企业文化,将有意向进入企业工作、热爱戏曲事业,愿意为其实现价值和发挥个人所需的社会个体有机会投入其中。然后在企业正式招聘的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测试手段,比如融合一定的戏曲知识,戏曲行业管理常识,来考查求职者的价值观是否与企业相一致。

(二)积极开展磨合教育

在磨合阶段企业需要定期对员工展开有关企业文化内容的培训,包括企业纪律、企业发展历史以及企业从业信息方面的内容。在这一培训阶段,新入职员工固有的价值体系会在融合过程中产生强烈的碰撞,而新员工在促使自身不断融入新环境、新组织的过程中,就会迫使自身不断学习有关戏曲文化、有关传统文化行业营运措施的相关知识与内容,在不断认同新的组织体系其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为其注入新的活力,促使企业不断提升发展的动力。

(三)加强员工转化

在转化过程中企业管理经营者所要注意的是,对新员工的转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相反会经历一定的往复和波动,这意味着企业管理者在后续的相关管理者仍旧需要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持续性的教育、培养和传输,使其不断深化和固化。

四、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组织化视角下的企业文化建设,即企业文化如何开展管理才能更有助于新员工融入企业、融入企业的发展建设过程。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而言,其需要从预期、磨合以及转化三个角度来思考这一问题,从而促使社会化的个体经历全新的文化洗礼,融入到一个崭新的社会组织机构当中。

参考文献:

[1] 蔡成喜,刘越.企业文化落地路径新论——基于员工组织社会化视角[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3(13).

[2] 邓辉强.基于组织文化视角的员工社会化管理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4(1).

[3] 陶金,王晓晖.组织社会化策略和员工——组织价值匹配——组织文化强度的调节作用[J].商业时代,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