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新型企业家社会资本

2016-06-14 03:09韦福雷鞠晓峰
开放导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新常态

韦福雷 鞠晓峰

[摘要] 作为企业的特殊资源,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中国经济转型背景下,政商关系成为企业家社会资本的核心。新常态下,随着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以及企业与政府之间关系的制度化,企业家应重新审视社会资本,并从积极参与重型政商关系,加强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融入行业组织,承担社会责任等多方面,构建新型企业家社会资本,以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新常态 政商关系 企业家社会资本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623(2016)03-0105-04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1031003);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支持项目(15GLD04)。

[作者简介] 韦福雷(1982 — ),山东淄博人,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黑龙江科技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技术经济及管理;鞠晓峰(1956— ),山东安丘人,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技术管理与创新理论。

一、引 言

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中国经济一直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由于制度、政策以及市场化机制不完善,企业常常面临政府过度干预、稀缺资源难以获取、产权缺少制度和法律保护等问题的困扰。因此,企业家在经营过程中倾向于通过社会资本来弥补制度和市场化机制的缺失,以谋求稀缺资源、维护自身权益。

由于政府掌握了土地、银行贷款等稀缺资源的分配权,以及产业和企业的行政审批权,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对企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政商关系备受企业重视,成为企业家社会资本的核心组成部分。政商关系的作用也在中国关系社会的背景下被不断放大,认识扭曲,腐败丛生。当前,在反腐高压下非正常政商关系得到有效抑制,但是与此同时正常的官商往来也成为某些官员的禁忌。一些官员为了避嫌,面对企业需要政府帮助支持的相关问题选择了不作为,政商关系滑向另一个极端,制约了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正确认识企业家社会资本,保持正常的政商关系,对于促进企业发展、激活地方经济活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家社会资本

正确理解社会资本的内涵,是构建健康的企业家社会资本体系的重要前提。虽然,学界对社会资本概念的解读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对于其内涵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即社会资本是蕴含在社会关系网络中的结构性资源,并能够为行为主体带来价值。

费孝通(1947)用“差序格局”的概念描述了传统中国社会以血缘、亲缘和地缘为纽带构建的社会关系网络。他把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形象地喻为“把一块石头丢在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虽然,当今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孕育“差序格局”的社会土壤依然存在,维系社会关系网络的纽带逐渐从传统的血缘、亲缘和地缘向业缘扩展,“差序格局”也演变成融伦理、情感和利益为一体的多维体系。

企业家为了企业的经营发展会通过各种途径构建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企业家社会资本就是嵌入企业家社会关系网络的可以利用的社会关系,以及通过这些关系可以获取的有利于企业经营的各种资源。企业家社会资本已然成为企业家人力资本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企业持续成长不可或缺的支撑条件。企业家社会关系网络包括通过与政府、各种团体、协会等社会组织以及利益相关者建立起的稳定联系,和依托血缘、亲缘、地缘、业缘等建立起的个人人际社会网络。

综上,企业家社会资本是企业的一种特殊的资源,其本身上并无好坏之分。只要不违反法律和背离道德的基本准则,企业家利用自身的社会资本获取竞争优势是无可厚非的。

三、新常态对企业家社会资本的影响

在经历30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进入了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中高速发展新常态。新常态下,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营商环境更加完善;十八大后中国强力反腐并构建防范腐败的法律体系,堵死了官商勾结的后门;政商关系迈入新时代,朝着透明化、阳光化的方向发展。外部环境的新变化,使得以政商关系为核心的企业家社会资本价值大打折扣且存在极大风险,企业家因时而变构建新型社会资本成为必然趋势。

(一)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变化挑战传统企业家社会资本

面对新常态,政府亟需运用创造性思维实施改革推动发展。其中,重塑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进一步厘清市场和政府的职能是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这也是在实践中得到证明的有效路径。

十八大以来,各级政府大力推动市场化和法制化建设,简政放权,营商环境不断优化。随着市场化程度日益提高、法制体系不断完善、政府权力不断下放、行政干预逐渐减少,企业的经营环境进一步改善,竞争环境更加公平。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背景下,企业将无法通过政府的关系网络获取稀缺资源,传统的以政商关系为主的企业家社会资本体系面临挑战,企业家需要围绕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构建新型社会资本体系。

(二)反腐新常态倒逼企业家社会资本转型

政商关系是任何社会都无法回避的问题,企业的经营必须接受政府的监管也需要政府提供相关的支持,而政府则需要以企业为载体发展经济。需要认清的是,企业所面对的必须是作为组织和制度的政府,而不是官员。但是,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政商关系被逐渐扭曲,一些企业家认为只要与掌握话语权的官员搞好关系就能获得稀缺资源,从而导致严重的官商勾结和以权谋私。

2012年以来,政府反腐的力度越来越大。仅2014年和2015年全国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党员干部12万余人。在反腐风暴中,100多名省部级以上干部落马。由于政商之间的关系盘根错节,每名落马的官员背后都有一批企业家被波及。卷入贪腐案件之后,企业家数年苦心经营塑造的企业品牌、形象往往毁于一旦。

除了强力反腐,中国正在加强防范腐败的法律制度建设。十八大以来陆续出台的“八项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行贿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进一步规范党政领导干部在企业兼职(任职)问题的意见》、《配偶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任职岗位管理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出国(境)管理监督工作的通知》等制度,进一步完善了反腐败的制度体系,封堵官员的贪腐之路。随着反腐败相关立法的加快,逐渐升级的制度体系使得官员从“不敢腐”到“不能腐”。在反腐成为新常态的背景下,传统的以企业家与官员为中心扭曲的政商关系面临极大的风险,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

(三)新型政商关系为企业家社会资本转型提供基础

政商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并且仍然是影响企业经营的非常关键的因素,并非什么“洪水猛兽”。透明的、合法的、阳光的新型政商关系是促进企业和经济发展的推进器。建立新型政商关系的关键是明确政府和企业的边界。

2016年3月4日,习近平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民建、工商联界委员时,首次提出要建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对政府官员而言,“亲”就是坦荡真诚地同企业交往,积极为企业服务,帮助解决困难;“清”就是同企业家的关系要清白、纯洁,不能有贪心私心,不能以权谋私、搞权钱交易。对企业家而言,“亲”就是积极主动同党政及部门沟通交流,说实话、建诤言,满腔热情支持地方发展;“清”就是要洁身自好、走正道,遵纪守法办企业、光明正大搞经营。正所谓政商“亲”则两利、“清”则相安。

“亲”“清”已经阐明了新型政商关系的核心,为良性企业家社会资本的构建奠定了基础。企业应该主动适应这种变化,摒弃畸形的政商关系,构建新型企业家社会资本。

四、构建新型企业家社会资本的对策

企业家社会资本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企业家必须重视社会资本的积累。随着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反腐败持续深入,政治、制度、政策体系日益完善,新型政商关系逐渐建立,以及企业与政府之间关系的制度化,企业家也应推动其社会资本转型升级,从多方面着手打造良性的企业发展生态圈,积极探索构建新型企业家社会资本体系。

(一)积极参与重塑政商关系

在传统的企业家社会资本体系中,政商关系多表现为企业家与官员的个人关系,维系这种关系的纽带是双方的利益交换。这种扭曲的政商关系是滋生权钱交易和腐败的根源。这种社会资本是短期的、不可延续的,并且为企业的发展留下了隐患。因此,随着营商环境的优化,尤其是政商关系的逐步制度化、规范化,企业家应该主动参与政商关系重塑,积极推动政商关系转型升级,用非人格化的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取代传统的个人与官员之间的关系。如此,企业家社会资本才能脱离对某个官员的依赖,而形成企业与政府的长期、透明、可持续的良性互动,从而在获取政府支持的同时有效规避风险。

(二)加强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

企业所处的生态圈是政府、供应商、竞争者、消费者、金融机构、股东、员工、公众等利益相关群体的有机集合,政商关系仅仅是企业家社会资本一部分。企业要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还应该处理好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因此,企业家应将社会资本体系的重心逐步由政府向其他利益相关者转移。具体而言,企业需要内外兼修,加强内外部利益相关者关系的管理和维护。一方面,在企业内部与员工建立良好信任关系,培育合作、共享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坚持守法经营。另一方面,对外部利益相关者以诚相待,提高企业和企业家的信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利益相关者保持稳定的关系,能够帮助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三)融入行业组织

行业组织是企业家与社会、政府、以及企业家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为企业家社会资本的构建提供了丰富的关系网络。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环境,个体显得势单力薄,因此企业家应积极融入商会、协会等行业组织。通过行业组织,企业家可以更好地获取人才、市场信息、技术、知识等稀缺资源;更好地借助平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更好地借助组织的公共资源协调处理企业发展所遇到的困难;更好地依靠组织平台提升危机处理能力,降低和化解风险。

(四)承担社会责任

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通过的相关决定把承担社会责任作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之一,并明确将加强社会责任立法。作为社会公民,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不容推卸的义务。首先,企业应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责任,一方面履行社会责任不仅仅是慈善,也不一定需要大量成本投入;另一方面履行社会责任可以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核心竞争力。其次,企业应树立履行社会责任的理念和价值观,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实践。通过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获得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和支持,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魏虹,陈传明.企业家社会资本的概念与内涵辨析—基于中国社会情境下的理论探讨[J].现代管理科学,2014(2):3-5.

[2] 费孝通.乡土中国[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 边燕杰,丘海雄.企业的社会资本及其功效[J].中国社会科学,2000(2):87-99

[4] 陈传明,周小虎.关于企业家社会资本的若干思考[J].经济学研究,2001(11):1-6.

[5] 王焕祥.新常态下政府有为与市场有效的协同演进[J].开放导报,2015(2):18-22.

[6] 杨鹏鹏,张金凤.新常态下企业家社会资本转型—机遇组织间关系视角[J].管理现代化,2015(4):34-36.

[7] 刘宪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辩[J].开放导报,2015(2):18-22.

[8]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财经法经奖学金班综合课题组,新型政商关系研究报告—给企业家的七点建议[R].北京,2016.

[9] 崔清泉.企业社会责任价值驱动的机理与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

On New Entrepreneurial Social Capital

Wei Fulei1,2 , ju Xiaofeng1

(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01;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27 Province )

Abstract: As a special resource, entrepreneurial social capital has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government-business relationship becomes the core of entrepreneurial social capital. With economy entering into New Normal, marketization continuously improving and government-business relationships institutionalizing, entrepreneurs must re-examine the social capital, and build new entrepreneurial social capital to promote development.

Keywords: New Normal; government-business relationship, entrepreneurial social capital

(收稿日期:2016-05-17 责任编辑:垠 喜)

猜你喜欢
新常态
中美关系进入一个“新常态”(纵横)
美国人口中的“新常态”
“新常态”下,社会定力弥足珍贵(焦点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