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承父业,自办烟画博物馆是三代人的心愿

2016-06-14 10:42陈陈
现代家庭 2016年6期
关键词:香烟博物馆

陈陈

上海浦东新区浦城路890号只是一个普通的居民小区,但时常会有一些中外游客或拿着地图或看着手机导航找到这里:“请问冯氏烟画博物馆是在这里吗?”这里的居民早已见怪不怪,都会热心地指路:“往里走几步就能看到。”

两座石狮镇守门前,冯氏烟画博物馆就在此处了。一家博物馆为什么会开在居民楼下?知情的人会告诉你一二,这家烟画博物馆是一位叫冯懿有的老先生私人开办的,关键是免费对公众开放……

父亲曾是上海滩的“烟画大王”

冯懿有今年83岁高龄了,依旧精神爽利,声音洪亮,说起自家博物馆里收藏的5万多枚烟画,滔滔不绝。什么是烟画?70后和80后的男生或许还记得小时候蹲在地上拍着玩的香烟牌子,那些其实就是仿制的烟画。

烟画在上世纪上半叶曾风靡一时,烟画也称为“香烟画片”“洋片”或是“香烟牌子”,是舶来品。香烟牌子起初是烟商为了保护香烟,在烟盒里内衬张硬纸片,后来为了美观,就在纸片上印上人物、动植物、天文地理、风景、社会风俗、时事政治等内容,小小的香烟牌子展现了大千世界,这才有了“烟画”之称。1890年,美国大美烟公司在上海经销的品海牌香烟中附赠的中英文对照的烟画,为外国输入中国最早的烟画。1903年,上海爱国商人曾少卿在商务总会会长曾涛的支持下,开办了中国第一家民资烟厂——中国纸烟公司,印刷了一枚《曾少卿像》烟画,可以说这是国人生产的第一枚烟画。

通过烟画能形象生动地了解上个世纪初期的社会生活与文化。1934年,冯懿有出生的时候,正是烟画最盛行的年代。冯懿有之所以会对烟画情有独钟,源自于他的父亲。上世纪30年代,冯懿有的父亲冯孙眉在上海被誉为“香烟画片大王”,收藏有6万多枚中外烟画,与当时的邮票收藏家周今觉、古钱币家张叔驯齐名。或许大家会想,难怪冯懿有有那么多的烟画收藏珍品了,原来都是父亲传给他的。事实上却并非如此,父亲留给他的烟画仅有3158枚,这其中的故事可以说是他们一家人最痛心的往事了。

冯孙眉当时是上海一所小学的校长,同时也是宁波同乡会的秘书长。“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为了资助像潮水一样涌现的难民,他和沪上很多名流一同举办展览会筹集资金,而他展出的正是他收集的烟画。

冯孙眉并非出生自大富大贵的人家,父母是有学识之人,从小教导他读书、做人。那个年代,连电影和连环画都只有黑白色调,可以想象彩色且又图文并茂的烟画带给人的视觉冲击有多大。烟画又分为照相版和图画版两种。顾名思义,照相版的烟画上印的就是照片,记录了当时社会的真实画面,而图画版大都是由知名画家所画,内容包罗万象。冯孙眉家没有人抽烟,但是家门口有家小小的烟纸店。有的人买了香烟,随手就把里面的烟画扔了,冯孙眉就捡来当宝贝一样收藏。那时,香烟可以拆开来零卖,所以烟纸店老板有很多烟画。冯孙眉就向老板讨要一些。后来,他告诉母亲自己喜欢烟画,喜欢烟画上不同的风土人情、学识道理。母亲很支持,会多给他一些零用钱,让他可以向烟纸店老板购买更多的烟画。母亲唯一的要求是:只能收集烟画,不能抽烟。

冯懿有最早接触的启蒙读物就是烟画。小时候识别动物、认字,后来学唐诗、古籍,冯懿有都是通过烟画这一生动的教材学会的。因此,他从小就对烟画有了深深的情谊。

年少时,周围有大人要买烟,冯懿有就抢着去跑腿代劳,他唯一的要求就是香烟盒里那张小小烟画能送给他。对大多抽烟的人来说,烟画只是看一眼就随手丢弃的东西,根本无所谓。冯懿有就这么开始了最初的收集。

令人想不到的是,烟画有一天说没就没了。抗战胜利后,印制成本甚高,烟商难以维持,纷纷停止香烟牌子印制。我国历史上最后一套香烟牌子是上海裕华烟草公司出品的80张一套的“抗战八年胜利画史”。

解放后,冯孙眉欣然将自己心爱的珍藏品捐赠给了上海博物馆和有关单位。其中最珍贵的是一件由阿尔马太牌香烟中的丝织缎片、丝绣绫片烟画缝制成的“卷烟画片”衣服,不仅是珍品,还是绝品。为此,有关部门发给他证书,以表彰他对祖国文化事业做出的贡献。

冯懿有受父母影响,长大了也从事了教育工作。父母都是小学老师,而冯懿有当上了中学老师,更为巧合的是他的爱人也是一名中学老师。一家两代四位老师,在邻里间传为佳话。冯懿有当时肯定想不到,后来他的子女也都会从事教育工作。

冯懿有婚后一直跟父母生活在一起。上世纪60年代初,冯懿有两个女儿相继出生,一家人沉浸在幸福快乐之中。冯孙眉整理了很多适合小儿看的烟画,边整理边对两个还懵懵懂懂的小孙女说:“这些都是爷爷的宝贝,你们是不是也很喜欢呢,上面有漂亮的图画,还有很多的知识、道理,你们爸爸从小就看着这些烟画长大的……”在冯孙眉心目中,他所收藏的这些烟画是家传之宝,是可以代代相传的。只是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一切都改变了。

父亲遗憾他来弥补

突如其来的变故正是那段动荡的岁月。冯懿有是中学老师,也是被批斗的对象。那时天天提心吊胆,就怕有人到家里抄家。家里收藏的6万多枚烟画,肯定会是被批斗的理由。这该如何是好?这些烟画是父亲一辈子的心血啊。

最后,是冯孙眉下了决心,没有什么比一家人的性命更重要的了:“撕,都撕了吧。”那段日子,对冯家全家人来说,是最灰暗的日子。每天晚上,他们关好门窗,把窗帘拉得严严实实的,一家四人就开始撕烟画。整整6万多枚,收集起来的时候是一张张累积的,如今他们又要一张张撕毁。冯孙眉每天边撕边流泪,冯懿有的心里更是痛苦万分,有对烟画的不舍,也有对父亲的愧疚。

撕下的碎片也不敢随便乱丢,他们用报纸把碎片包起来。每天凌晨4点多,冯懿有的妈妈就挎着菜篮子,把碎片藏在里面,装成去买菜的样子,把碎片偷偷扔掉,而且每天都去不同的地方扔,总算没有被人发现。

6万多枚烟画最后只剩下一些看图识字、成语谚语等知识性的烟画,被抄出来也不怕。但是有一套有“危险”性的烟画,冯孙眉无论如何都舍不得撕毁,那就是全套73枚的《至圣先师孔门师弟像》。这套烟画得来不易,且总共只有三套。当年烟厂的促销规则是齐集全套可换取二两重赤金手镯一副或全钢洋车一辆,但是全套中最重要的孔子像只印了三枚,一枚留档当时有关部门备案,一枚由烟厂保存,一枚流向市场。冯孙眉看中的自然不是贵重的兑换礼品,他看中是这套珍品本身。然而,他几番求购未果,最后通过与烟厂有关系的好友出面,烟厂才同意让出这枚孔子烟画,但跟冯孙眉约定绝不兑奖,绝不出售。后来,曾有人出重金购买这套烟画,冯孙眉家境并不富裕,但是他毫不动摇,一直保存着这套烟画。

回想当年收藏的过程,即使到了危险关头,冯孙眉仍然不舍得亲手毁了这套烟画,因为他知道如果撕毁了,这套烟画可能从此就绝迹了。冯懿有岂能不了解父亲的心?家里是万万不敢藏的,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好到银行租了个小保险柜,把这套珍品藏在了银行里,也算是做殊死一搏。幸运的是,这套烟画一直安全地保存了下来。冯孙眉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他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这场浩劫让冯孙眉的身体状况一落千丈,毕生心血付之东流的打击实在是太过沉重了。

父亲留下的3158枚烟画,包括这套《至圣先师孔门师弟像》交到了冯懿有手中。冯懿有在心里默默对自己,也是对九泉之下的父亲说:“我一定会重新收藏烟画,让更多人了解烟画文化。”

在冯懿有心里,小小的烟画不仅记载了一个年代,更是承载了父亲一生的心愿。带着对烟画的爱,带着对父亲的爱,他重返工作岗位后,也正式开始了收藏烟画的漫漫征程。

当时冯懿有和妻子每月的收入扣除必要的开销外,余下的都用来购买烟画。妻子跟他一起走过了“撕烟画”的岁月,自然明白烟画对于冯懿有的重要意义,所以她非常支持丈夫。

由于烟画早已停产,留存下来的烟画只会越来越少,自然不可能像过去那样不花钱就能讨得一些烟画了。周末时,冯懿有就到各个旧货市场碰运气。其实在解放前,收集烟画的普通人并不在少数,只是收集的数量不多,跟冯孙眉无法相比。但也正因为数量少,有些人家反而一直保存着这些烟画。有些可能家里老人过世了,小辈并不稀罕这些不起眼的烟画,就拿出来当旧货卖了。冯懿有这才有了捡漏宝贝的机会。每每觅到罕见的烟画,冯懿有一到家就眉飞色舞,向妻子、女儿显摆。如果是找到了父亲曾经有过的烟画,他更是会兴奋异常,还会把烟画拿到父亲的遗像前给父亲过目:“您看,这套找回来了。”

几十年的时光,冯懿有从未停歇。无论去到哪里,他都会去旧货市场、小地摊,火眼金睛地去搜索。有一次,他和妻子去北京游玩,有朋友请他们晚饭吃烤鸭。下午,见还有时间,他跟妻子打了个招呼就出去觅宝了。结果,他在一个地摊上看到几千张烟画,顿时眼睛都发亮了。他蹲在地上,一张张细细挑选起来,到后来索性坐在了地上,欣喜不已,饭局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他回去之后,妻子难免抱怨,身在异地突然不见踪影,当时也没有手机,真是急煞人。冯懿有也不多解释,拿出买到的大把烟画,“哈哈”大笑了两声,妻子就什么都明白了。

女儿相助,自办烟画博物馆

冯懿有退休后,仍然孜孜不倦收集烟画。只是市场上的烟画越来越少见,有很多烟画已经流失到了国外。烟画渐渐成了稀罕物,时至今日,除了古玩市场上偶尔能觅到一些品相较差的单枚片外,早期的全品相系列成套的烟画已成为珍品进入拍卖领域。一些捷足先登的收藏爱好者早就将烟画作为投资品种,获得了不菲的收益。但是冯懿有从来不曾也不打算卖自己珍藏的烟画,因为他一直谨记父亲的话:“收藏烟画,不为投资赚钱,也不当‘仓库保管员,是为了回报社会,为国家拾遗补缺。”四个要求,时时刻刻印在冯懿有的心中。

1999年冯懿有收藏的体育烟画走出国门,在瑞士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举办的《中国体育五千年》展上展出。一年后,在澳大利亚悉尼举办的《第七届奥林匹克邮展》,主办方破例邀请冯懿有的体育烟画与体育邮票一起展出。冯懿有很是欣慰,他终于实现了父亲用烟画宣传中华文化的遗愿。

冯懿有的烟画收藏品类齐全,一些专业的博物馆也来借他的烟画展出,有些一借就是好几年。冯懿有都是欣然答应,因为他收藏的目的就是想让更多人看到这些文化遗产。

2002年,冯懿有自筹万元在并不宽敞的上海虹口区的老宅里创办了“冯氏烟画收藏馆”,免费向公众开放,他和老伴既当管理员又当讲解员,成为上海颇有影响的个人收藏馆。可惜的是,5年后老宅市政动迁,冯懿有带着一辈子的珍藏搬到浦东新家。冯懿有虽然当时已经年过七旬,但他对于烟画依旧热情不减,他还是希望能把自己的烟画展示给更多人看。然而,位于27楼的新家实在不便于展出。

孝顺的女儿、女婿深知父亲的心愿。冯懿有的两个女儿从小就是看着烟画长大的,她们最初接受的文化礼仪的教育都是来自烟画。受父母影响,两个女儿不但读书优秀,而且非常懂事。这是冯懿有除了烟画之外,最自豪之处了。两个女儿和两个女婿都是大学教师。一家,三代人,从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到大学教师,一代比一代强。或许正是冯懿有和他的父亲对于烟画的执着感染着下一代,让她们做任何事都不会轻言放弃,才能取得成功。

女儿和女婿们出国讲学或游玩时,也不忘到处寻觅特色烟画,因为他们知道这是冯懿有最喜欢的礼物。两个女儿从小受父亲熏陶,对烟画也是情有独钟。

冯懿有80岁生日的时候,两个女儿和两个女婿送了一份大礼给他。这份礼物他们精心准备了很久。他们带着冯懿有来到浦城路890号,底层一间足有300平方米的空房子里。冯懿有不明所以。两个女儿笑着告诉他:“这里将是‘冯氏烟画博物馆,至于怎么布置就听您这个馆长的了。”冯懿有简直不敢相信,他以为这辈子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他热泪盈眶,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你们爷爷如果看到,该有多高兴。这里这么大,能把我所有的烟画都展示出来了……这房子得花多少钱啊?”冯懿有有太多的话想说,办烟画博物馆,是他和他父亲两代人毕生的心愿,现在由第三代为他们实现了。

冯懿有后来才得知,这间300平方米的房子,每年的租金高达18万元,再加上水电费,每年的开销需要20万元。冯懿有的退休工资是万万不够支付这笔费用的,而且多年搞收藏,家中几乎倾尽所有,没有积蓄。两个女儿此时成了冯懿有坚强的后盾,她们说会一直支持父亲做这样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冯懿有拿出5万多枚烟画珍品,细致地把博物馆分成4个展厅,每个展厅都有一个主题。第一展厅为历史题材,鸦片战争、百姓苦难,很多都是照相版烟画,展现了真实的历史画面。第二展厅反映的是社会生活和传统文化,二十四孝、儿童良好行为教育、看图识字,一套套系列烟画是再好不过的教育读物。第三展厅展出的是体育、文艺题材,其中就有在国际上展出过的那些珍贵烟画。而第四展厅里的都是精品,其中镇馆之宝就是冯懿有的父亲誓死也要保存下来的《至圣先师孔门师弟像》。

冯懿有和老伴依旧像当年一样当着管理员和讲解员。每周日和周一闭馆,他们才能休息一下。有时冯懿有参加其他活动不在馆里,就由亲家两夫妻负责看馆。

博物馆开馆三年多了,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冯懿有在博物馆里放了留言薄,参观者可以在上面留下自己的观后感言。看着一本本留言薄上发自内心的感言,有的甚至长达几百字,冯懿有觉得这比任何一张奖状都让他真切感觉到自己一生的执着追求都是值得的。

猜你喜欢
香烟博物馆
酷爱高档香烟的“土地爷”
博物馆里的“虎”
“骆驼牌香烟没有奖券”
博物馆
“骆驼牌香烟没有奖券”
Deep Feature Fusion Model for Sentence Semantic Matching
抽“香烟”
不止想念你的香烟红唇和刘海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