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麟童:传承“国粹”艺术的使者

2016-06-15 12:35沈黎明
新青年 2016年6期
关键词:国粹沈阳市京剧

沈黎明

2015年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文件中指出:戏曲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要大力扩大戏曲的社会影响力,推动戏曲进校园,在青少年中普及戏曲知识,以此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京剧在中国戏曲百花园中被尊称为“国粹”,多年来它的传承一直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重视,许多老艺术家更是为此做出了卓越贡献。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沈阳市京剧院原院长、现辽宁省老艺术家协会副会长李麟童,就是这样一位老艺术家,演了一辈子戏的他,退休后仍为京剧事业忙碌着,到电视台做戏曲节目、走进课堂教青少年京剧知识、参与策划建成了全国目前唯一一座“国粹园”……

退休后应邀做嘉宾,萌生在下一代中弘扬“国粹”之意

李麟童1929年出生在辽宁省北镇县,原名李秉枢,后因拜师学了京剧麒派艺术,师父根据麒派创始人周信芳的艺名“麒麟童”,给他改名李麟童。

李麟童自幼聪慧,上过几年书,后因家境所迫开始学艺谋生,拜在曾与周信芳同在一个戏班唱过戏的著名麒派老生演员焦秀山门下。小小年纪的他,人小志高,立志以后要当一个优秀演员,因此练功、学习都很刻苦,每天早起晚睡,只休息四五个小时。由于勤奋,满师时已学会并演出了《徐策跑城》、《打严嵩》等一批麒派经典剧目,他唱做俱佳的表演,很受观众欢迎。

李麟童学艺期满不久沈阳解放,他进入沈阳京剧团,因为戏演得好,不仅很快成为主演,还于1950年担任了剧团的业务副团长,当时他刚21岁,这个年龄即走上领导岗位,他的艺术水平和人品由此可见一斑。1959年沈阳市京剧团与辽宁省京剧团合并改为沈阳市京剧院,他先后担任二团、三团副团长,二团团长,并于1984年出任院长。李麟童是位做事认真、追求完美的人,从艺几十年,不论做演员还是当领导,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曾荣获过沈阳市“劳动模范”、中国表演家协会“终身成就奖”等一系列光荣称号。

2002年,辽宁电视台“戏苑景观”栏目举办戏迷擂台赛,身为艺术顾问的李麟童担任点评嘉宾。参加擂台赛的大都是中老年人,鲜见年青一代,面对这种局面,点评中李麟童渐渐思考起一个问题来:“京剧是我们国家的国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为浓厚的人文底蕴,尤其很多京剧剧目所弘扬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孝为先做人立世的道德观,曾教育了几代人,近些年来,随着娱乐方式的丰富,京剧的影响力减弱了,年青一代离它越来越远,如果继续下去,那这门优秀民族艺术的传承必将出现问题!”

想到此,李麟童冒出一个念头:自己搞了大半辈子京剧,应该在这方面做些事。那从哪入手呢?思来想去,他想到了“关心下一代委员会”,于是赛事结束后立即找到沈阳市“关工委”,要求入会,希望用自己的知识为下一代继承优秀民族文化做点贡献。

走进学校课堂,声情并茂说京剧讲传统艺术

加入“关工委”后,一道难题摆在了李麟童面前。现在学生们课业很重,学习时间非常紧张,怎样才能走到他们中间,给他们介绍、讲解京剧艺术呢?一段时间里,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他曾找一些亲朋好友征询良策,大家听了都说他的想法挺好,但不太好实现:“现在家长眼睛都盯在孩子的学习分数上,而且很多家长受‘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影响,给孩子报了许多业余辅导班或才艺班,孩子们校外时间几乎被占满啦,哪还有时间听你讲京剧呀!”听了亲朋好友们的话,李麟童说:“大家说的这一层我也想到过,正因多年来很多人忽视了京剧这一优秀传统艺术的传承,所以才需要有人去宣传、引导下一代喜欢它,再说京剧很多经典剧目中蕴含着许多中华民族优秀思想和美德,是教育孩子的好教材,让他们多了解一些,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京剧对孩子的教育或许不像学其他东西那样立竿见影,但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巨大的,只要对孩子们有益,就应该想办法去做。”亲朋好友们见李麟童态度坚决,不再说什么。

一天,李麟童看电视,“央视”教育频道报道某地小学教孩子们学剪纸的片子吸引了他,看着看着他突然有了一个想法:“我何不去教育部门争取官方支持,然后到中小学里给孩子们讲京剧呢!”想到此李麟童一拍大腿,暗暗为自己这个主意叫好。第二天他来到沈阳市教育局,先向相关领导详细介绍了自己的想法,然后语重心长地说:“我给孩子介绍京剧知识,不是要谁将来做京剧演员,也不是为了培养票友,就是觉得京剧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丢失太可惜……”

李麟童这份社会责任感深深打动了教育局领导,经过研究,他们介绍李麟童先到市教育局直属的省级重点校“东北育才学校”做尝试。李麟童来到“东北育才学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刘子军热情接待了他。一番交谈后刘校长找来相关同志和音乐老师,与李麟童一起反复磋商,最后制定出教学计划,决定先在小学部5年级开课,积累一些经验后再向其他年级和中学部推广。开课前,李麟童专门对音乐老师进行了培训,并和他们一起制定了教学方案。正式开课后,通常先由老师介绍当天所学唱段的剧情,然后开始教唱,最后李麟童讲述相关戏曲知识和戏中人物身上的闪光点,将说戏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李麟童还在孩子们学会一段唱段后,根据唱段教孩子们京剧表演程式,亲自示范,一个动作一个程式的教。这种声情并茂的教学,很受孩子们欢迎。

2008 年2 月,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中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教育部这一举措从一个侧面证明李麟童的做法是对的,有意义的。多年来,李麟童除了在沈阳讲课外,还应邀到厦门大学等其他省市学校开设京剧选修课,每到一地都受到青少年们热烈欢迎。

出任总策划师,参与建成全国唯一一座“国粹园”

2003年春节期间,李麟童随沈阳市“关工委”组织的艺术团到沈阳市下辖的县级市新民慰问演出,慰问活动中李麟童结识了新民“文化博览园”、“沈阳市中小学生教育基地”负责人冯永久。交谈中冯永久说:“园中缺少艺术方面的内容,京剧是国粹,想建一个展示京剧历史和知识的园中园”。李麟童一听当即表示赞同:“京剧是最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艺术,少帅张学良曾说,不懂京剧的人算不上合格的中国人!你的想法很好,我们的青少年正需要补上这一课,如果需要,我全力支持!”有了李麟童的鼓励和表态,冯永久信心大增,一个星期后他给李麟童打电话,说建园工作马上启动,请他去一起搞策划。李麟童爽快的接受邀请,很快乘车赶到距沈阳60多公里外的新民市。见面后冯永久诚恳地对李麟童说:“您从事京剧事业几十年,是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建国粹园涉及很强的专业知识,因此我想请您老出山,全面负责建园工作!”李麟童原本以为就是来出出主意,帮助谋划谋划,没想到冯永久竟将这么重的担子交给自己。望着冯永久期待的眼神,李麟童略一沉思,语气坚定地回答:“这事我答应了!”

建京剧展园,说起来容易,干起来就不那么简单了,尤其对于一位已年过7旬的老者来说谈何容易。李麟童是那种答应了别人的事情就要努力做好的人。接受委托后,他不顾年事已高,马上动用自己的关系请来省内三位专家,一起进北京、去天津、赴烟台,到与戏曲有关的展馆学习取经,拜访梅葆玖、谭元寿等京剧名家,听取他们的意见,回来后博采众长、集思广益,最后经过反复推敲制订出一套建园方案,决定分京剧艺术发展史、京剧艺术精华、京剧行当、名家雕塑、京剧艺术教育等几个部分,建3个展馆,再建一个小剧场和一个具有历史风韵的露天大戏楼,由此组成“国粹园”的架构。

方案经确定付诸实施后,李麟童又全力以赴投入到建设中:为了展示京剧发展史,他无私贡献出了自己积攒几十年的文字、图片资料;为了展示内容形象生动,他精挑细选了数位在京剧史上有重要地位的人物,请来雕塑名家制作出他们的蜡像;为了让现代京剧名家蜡像的展示更具观赏性,他奔波各地,请京剧名家们提供演出时穿过的戏装,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刘长瑜、朱世慧甚至把珍藏多年的拍电影《红灯记》、《九品芝麻官》时穿的服装捐赠了出来。

正是凭着这样一种精神,在李麟童带领下,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国粹园”终于初步建成并对外开放,一开园立即得到国家、省市各级领导及梨园同行的高度赞扬,中央电视台还专门制作出专题片向全国介绍。中国戏剧家协会原名誉主席、著名表演艺术家李默然当年看后更是赞赏有加,称“这是全国首创、世界唯一的京剧展园,你们办了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并欣然挥毫为“国粹园”题写了园名。

“国粹园”开展后,沈阳市、辽宁省各地,甚至临近省份的中小学生纷至沓来,李麟童也更加忙碌,一有时间就来到园中担任讲解员,给孩子们讲京剧知识,做示范动作,耐心回答孩子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如今“国粹园”不仅成为全国第一座全面介绍京剧艺术的园林、青少年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好去处,国家京剧院艺术实践基地,还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4A景区,成为国内外各界人士参观游览的一大人文景观。

为了弘扬“国粹”艺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李麟童退休后一直这样忙碌着,他说:“有生之年能为京剧事业多做点事,是我最大的快乐!”

猜你喜欢
国粹沈阳市京剧
沈阳市盛京小学
沈阳市浑南区第八小学
沈阳市浑南区创新第一小学
中国国粹——京剧
京剧表演开始了
沈阳市新立堡桥设计
我的京剧之路
创办少儿京剧班
她眼里只有京剧一件事
飘逸在方寸里的国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