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临终关怀筹资和服务模式的启示

2016-06-15 23:04钟捷
上海医药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临终关怀服务模式

钟捷

摘 要 以英国小型独立临终关怀院—圣米歇尔临终关怀院为例,介绍英国临终关怀院的工作理念、筹资模式和服务模式。英国临终关怀模式对中国的启示为多元化筹资和多学科合作服务。

关键词 临终关怀 筹资模式 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R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6)10-0018-02

Enlightment of the financing and service mode of hospice care in Britain

ZHONG Jie

(Waita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Hu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001,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work concept, the financing mode and service mode of hospice care in Britain by taking Saint Michaels Hospice, a small and independent local charity, as an example. The enlightment of British hospice care mode to China is to get the service mode of diversified financing and inter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KEY WORDS hospice care; financing mode; service mode

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西塞丽·桑德斯创办的圣克里斯托弗临终关怀院,是现代临终关怀运动兴起的标志[1-2]。之后在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开展起来。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临终关怀的服务机构类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2]。现代临终关怀机构常见组织机构分3种:独立临终关怀院、附设于综合医院或其他综合性医疗保健机构的临终关怀病区(病房)、居家临终关怀服务。英国以独立临终关怀院为主流模式,美国以居家临终关怀服务为主,中国目前的临终关怀服务大多在综合性医院、专科医院和养老院的专设病区或病房中开展,基本没有独立的临终关怀机构[1]。而英国作为世界上最早开展此项服务的国家,在服务面、服务水准、具体运作模式和社会支持方面都堪称典范。

英国临终关怀的基本特点是服务机构数量多、覆盖面广、专业水平高、普通民众参与程度高,已经进入良性化的运转轨道,从根本上解决了经费问题,成为国家医疗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能够为人们死亡前的生存质量提供重要的保障。2014年11月16日—12月6日,笔者有幸参加了上海市黄浦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的赴英国“全科医学与实践”培训团,赴英国北约克郡哈罗盖特地区的圣米歇尔临终关怀院(Saint Michaels hospice)进行参观。以下以圣米歇尔临终关怀院为例,介绍英国独立临终关怀院的工作理念、筹资模式、服务模式和对中国的启示。

1 圣米歇尔临终关怀院简介

1.1 概况

圣米歇尔临终关怀院是一家具有20多年历史的、独立的、非营利性的慈善机构。作为全国220家独立临终关怀院之一,坐落在宁静优美的哈罗盖特地区的Crimple山谷中,共设有10个病房单元。圣米歇尔是一个地方性慈善机构,主要帮助附近地区疾病终末期和临终者在生命最后阶段获得高质量的、接受服务者需要的和应该得到的照料。

1.2 工作理念

圣米歇尔临终关怀院所秉持的工作理念是:一切为了接受服务者。圣米歇尔相信生命是愉悦的,死亡也是平静安详的,但从生到死这个转换过程是痛苦的。圣米歇尔的作用即是在这个痛苦的转换过程中尽量减轻患者痛苦。创立者希望每个人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几个月或几天,都能得到有尊严的照料。

2 资金来源

2.1 国家拨款

英国独立的临终关怀院资金来源大致分为国家拨款和社会捐助,国家拨款是其重要资金来源,但非主要资金来源。每家独立机构的资金来源结构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国家对规模大、影响大、信誉好的临终关怀机构投入较多。以每年可接待4 000位住院患者的玛丽·居里临终关怀院为例,2008—2009财年的资金来源中,国民医疗服务体系(NHS)拨款总额为3 340万英镑,占其总收入的24.8%,初级卫生保健基金(PCT)等投入约占5.0%。2010—2011财年,国家拨款总额占其收入的31.72%。从英国国家审计局历年的统计结果显示,2006—2007年,国家对临终关怀院的资金总投入为1 200万英镑,每家临终关怀院平均投入为370万英镑。

圣米歇尔临终关怀院规模较小,2014—2015财年预算资金大约为440万英镑,每小时至少需要500英镑才能维持系统正常运转。圣米歇尔80%的资金来自于社会各界捐助,大约20%左右的资金来自政府,具体说是国民医疗服务体系(NHS)支付款项。但从近年来英国独立临终关怀院的数量逐年递增来看,英国临终关怀院一直呈现出健康的发展态势。2007—2008年独立临终关怀院的数量为155家,2010年达到189家,到2012年底已经发展到220家[3]。对全国人口仅6 600万的英国来说,临终关怀院的数量基本可以覆盖全民。

2.2 社会捐助

英国临终关怀院的社会捐助资金来源非常丰富,又可细分为慈善商店销售收入、纪念性捐助、募捐、商业赞助、遗产捐赠、社区彩票等多种形式。圣米歇尔目前有8家慈善商店,出售的商品包括捐助的旧衣物、旧家具等,也采用电子商务平台eBay接受捐助和可循环利用资源。

纪念性捐助是指按照捐助者的生前遗嘱或者家属意愿,用给圣米歇尔捐款的特别方式来纪念捐助者的诞辰或者祭日,以此代替传统的纪念仪式。圣米歇尔还经常举办一些慈善活动来募集捐款,包括慈善健步走、慈善马拉松跑、夏日舞会等。大约1/4曾得到圣米歇尔帮助的居民会捐赠部分遗产给圣米歇尔,为地区性临终关怀事业提供后续资金。圣米歇尔拥有自己的社区彩票,每张售价1镑,每周最高提取奖金总额为1 000英镑。

圣米歇尔非常注重社区宣传工作,笔者在参观时,从宣传架上获取的宣传册有5种之多。宣传重点分别是病房服务、志愿者募集、捐款募集、财务简介、年度杂志等,种类齐全,设计精美,印刷考究。

3 服务模式

3.1 住院服务

圣米歇尔一年的总服务人次在2 000人次左右,与英国的医疗服务一样全部是免费的。1/3的当地居民在一生中都会接触到圣米歇尔的服务。和英国其他独立的临终关怀院一样,圣米歇尔主要以病房服务(inpatient unit,IPU)为主,包括全日住院和日间住院两种形式,住院服务项目主要有生活照料、对症处理、心理支持、康复治疗、临终关怀、整体关怀、个性化服务等。圣米歇尔一共有10个病房单元,最多可供10位临终患者同时使用,平均每位患者居住11~14 d左右。患者可以在自己签约的全科医生、会诊医生、护士处登记接受病房服务,圣米歇尔鼓励患者与社区工作人员讨论自己的服务需求。

3.2 其他服务

除病房服务外,圣米歇尔还提供其他形式的服务,有居家护理,包括日间照料、舒缓护理、控制淋巴水肿等服务;有心理支持服务,包括针对丧亲家属和照料者的各种心理服务,服务细致到对儿童丧亲者也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这些服务大多在圣米歇尔进行,也有些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上门提供服务。工作人员包括对症处理的药师、护士、医生、健康助理(health care assistants)、心理学家、职业技师(occupational therapists)、临终关怀工作者、社会工作者、饮食学家和牧师。高素质的病房团队随时把患者的护理方案、恐惧心理、关心、希望、愿望放在第一位,且随时会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讨论和分析,从而不断思考为患者的未来提供多种可行选项。英国临终关怀的工作人员甚至拒绝所有的参观者,为的是充分尊重正在接受照料的临终者,并尽量减少对其的干扰。

4 圣米歇尔对中国临终关怀的启示与建议

4.1 积极探索,建设中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多元化筹资模式

从圣米歇尔可以看到在英国,国家拨款和社会捐赠均是维持临终关怀事业最重要的经济来源。根据中国的国情,政府一定是发展临终关怀事业的实施主体。将临终关怀事业纳入中国现有医疗保障体系,将为中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提供充分的财力保障和起步动力。但中国人口基数庞大,老龄化进展迅速,需要临终关怀照顾的人群日益庞大,仅仅依靠政府无法解决所有的资金问题,充分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多元化筹资势在必行。社会捐助可以包括个人捐助、企业捐助、慈善团体捐助等多种形式。可研究相关政策,通过捐赠资金给临终关怀机构,享受减免个人和企业税收的优惠政策;也可仿照无偿献血的优惠政策,减免捐赠者自身、家庭成员和企业员工临终关怀费用,累积临终关怀的资金和理念,形成捐赠的良性循环;还可通过修订法律法规,完善福利彩票资金用途,将临终关怀事业纳入其公益资金资助范围,重点资助各综合性医疗机构的急诊、重症监护室、老年护理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临终关怀病房等重点单位重点科室,建立资金使用的评估体系,将有限的资金用于真正需要的群体。

4.2 加强培训,建立多学科合作的临终关怀服务模式

多学科合作的临终关怀服务模式是包括英国在内的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可靠经验[3]。临终关怀事业必须依靠医生、护士、药师、心理学工作者、社会工作者、护工及宗教人士等各专业背景的人士分工合作,共同进行[4-5]。但我国现有相关服务人员的培训体制尚不完善,与临终关怀事业最相关的医疗行业中,医护人员对于临终关怀的理念尚未完全建立,对临终者和临终者家属的相关教育也尚未完全展开,药学、心理学等专业人员的相关培训尚未完善。按照我国目前附设于综合医院或其他综合性医疗保健机构的临终关怀病区(病房)和居家临终关怀服务为主体的现况,可重点培训综合性医院、老年护理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相关药师、义工志愿者从事相关工作[6-7];在医师、护士团队中,挑选具有临终关怀理念的人员进行相关心理学培训[8];根据患者的相关宗教背景,征询其和家属的意见,招募患者和家属信任的宗教工作人士,共同开展多学科合作,更好地为临终患者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 苏永刚, 马娉, 陈晓阳. 英国临终关怀现状分析及对中国的启示[J]. 山东社会科学, 2012, (2): 48-54.

[2] 钟进才. 宁养医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趋势[J]. 广西医学, 2004, 26(11): 1665-1667.

[3] 苏永刚. 中英临终关怀比较研究[D]. 济南: 山东大学, 2013: 84-86.

[4] 尹诗, 姜冬九. 我国临终关怀模式探讨[J]. 中国护理管理, 2011, 11(12): 48-50.

[5] 凌敏. 香港白普宁宁养中心的宁养服务[J]. 卫生职业教育, 2010, 13(28): 156-157.

[6] 龚震晔, 陈立今. 上海临终关怀机构卫生资源及服务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 33(8): 1155-1158.

[7] 谢开, 巫纪英, 黄伟坤, 等. 跨专业合作运作模式在临终关怀中的实践运用[J]. 基层医学论坛, 2009, 13(16): 487-489.

[8] 刘玉芹. 德国医院临终关怀护理特点[J]. 护理学杂志, 1999, 14(3): 66-67.

猜你喜欢
临终关怀服务模式
提高临终关怀认知度和更好的开展临终关怀的研究
山东对肉鸡屠宰推行“临终关怀”
社会工作视角下的中国临终关怀探析
加强图书馆数字化服务 让阅读引领未来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模式研究
文化馆总分馆制服务模式的实施探索
我国老年人居家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