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制片三人行

2016-06-16 08:51耐冬
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2016年5期
关键词:张锋老孟崂山

◎耐冬



崂山制片三人行

◎耐冬

“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一句话道明了崂山之秀美瑰丽,而工作在这里的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远教办的三位同志,正是用手中的镜头不断记录下这片锦绣大地上一幅幅壮美的画卷,共同谱写出了一首电教制片工作协奏曲。

片言只语敲心门

诚恳的笑容化解了冰冷的气氛,亲切的言语敲开了设防的心门,深入的提问收获着鲜活的素材。这就是远程办主任孟兆轲的采访方式。有人说,采访不就是聊天吗,有啥难的?其实不然,采访是引导受访者对陌生人敞开心扉的艺术,而老孟无疑就是一位将采访艺术演绎得活灵活现的艺术家。

每次见到采访对象,老孟总是满脸笑容,用他的话说这叫“伸手不打笑脸人”,让人一看就觉得亲切自然,自然也就愿意打开话匣子。当然,有时仅有笑脸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智慧。就说有一次吧,老孟去采访一位有名的茶叶种植专业户李大爷。可是不巧,那天李大爷和老伴儿因为家庭琐事拌了几句嘴,正生着闷气呢,谁也不理。这可怎么办。但老孟不慌不忙,告诉摄像打开机器,准备拍摄,然后就和冷着脸的李大爷套起了近乎,套的都是人家感兴趣的话题:“大爷,这茶叶不好种吧?”“附近十里八乡,都说您的茶叶最好。”“您的茶叶,快称得上崂山一绝了。”……李大爷听到如此挠心的话,脸上渐渐地解冻了。于是老孟趁热打铁,马上聊起了和拍摄有关的话题。就这样,此次采访顺利完成。而老孟高明的采访技巧自然又一次让众人赞叹。

巧拍妙摄求画美

为了镜头的准确,可以上房伏地寻找合适的机位;为了画面的精美,经常没日没夜地守候某个精彩的瞬间。业内有句话,叫“画面好不好,不在于摄像机的头,而在于摄像机后面的头”。为拍好片,张锋可是转尽了念头、吃尽了苦头。

有一次,张锋在外出取景时需要一个能展现枯桃社区花卉栽培产业蓬勃发展的镜头作为结尾。大家研究设计了一个从点到面、由小见大的上升摇拍镜头。可正想拍的时候,小摇臂却因为一个小零件的缺失罢工了。这可急坏了大伙儿,没有摇臂,这个镜头就没法完成了啊。正当一筹莫展的时候,张锋却轻松地说:“大家别急,看我把三脚架变个型。”说话间,只见他收缩起了三脚架的一只脚,以前端另外两只脚为支点,身体随着摄像机由蹲到起、由前到后,手部利用云台不断变化角度,一个仿摇臂镜头就这样拍出来了,而且效果还真能“以假乱真”。自那天起,“张锋拍摄有一套”的说法就得到大家的认可了。

精斟细酌出佳作

剪片加班加点,只为追求每一个画面都准确无误;采访必到现场,只为每一个细节都尽善尽美。作为负责后期编排的田晓旭,总是和编辑机一道奋战到很晚。

大年初三,已经是凌晨三点多了,可她却还在编辑机前紧张忙碌着。这是一部展现环卫工人风采的片子。为了准确把握好编辑细节,她数不清跑了多少次拍摄现场,除了参与紧张的拍摄外,还要尽量掌握细节信息,以求后期编排能够准确。片子拍完了,她也和环卫工人们处成了好朋友。而回到办公室的她,又继续投入到繁重的后期编排工作中,一个个画面得细审,一曲曲配乐得衔接,一行行字幕得校对……当该片最终杀青时,她也瘦了一圈。别人都纳闷:“都说过年人会胖,你怎么还瘦了呢?”她半开玩笑地说:“如果你加入到我们远教办,想瘦容易得很。”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委组织部)

猜你喜欢
张锋老孟崂山
智慧课堂下如何实现高中英语互动教学研究
张锋美美术作品
崂山茶事
我与老孟的忘年交
登崂山
编制崂山
被请客
崂山又日新
悬案上的绝地反击
老孟的“心情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