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区排水管网整治的思考与对策

2016-06-17 02:40张锦兵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重庆400015
重庆建筑 2016年4期
关键词:低影响开发合流制

张锦兵(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重庆 400015)



老城区排水管网整治的思考与对策

张锦兵
(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重庆400015)

摘要:在老城区排水管网整治设计过程中,以重庆市部分老旧居民区的排水管网整治为例,分别从排水管的运行状况、排水系统体制和片区雨污水管完善程度等方面,对现状排水管网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如何改造进行了分类,并提出了整治的具体方案和改造设计的相关内容,为完善居民生活排水设施、提升社区环境卫生和美化城市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老旧社区;排水管网;合流制;低影响开发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城市卫生环境以及环境设施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在老城居民区,排水设施大多修建于80年代以前,经过几十年的运行,排水管网老化、破损严重,加之各类生活垃圾堵塞管道,导致污水横流,且部分排水管为铸铁管,锈蚀严重,管径偏小,排水能力无法满足过流要求,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生活。

1 背景

2014年,为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为居民营造一个清爽、整洁的生活环境,提升城市形象,重庆市人民政府制定了深化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方案,城市排水管网的维护管理由市市政委负责,一是开展管网全面普查,根据普查的情况发现一些针对性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二是加大日常巡护管理,接合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在日常管护过程中发现管网问题、漏水问题及时进行维修,使漏水现象尽可能减少;三是从源头控制污染源,减少排水末端对自然水体的污染。

2 项目概况

2.1地理位置

此次改造设计项目位于重庆市老城区,是城市政治、商业、文化的中心,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这片土地上修建的建筑物历史年代大多较久远,改造设计范围的背街小巷、老旧社区居住区皆为老城的中心区。

2.2排水系统现状(如图1)

图1 排水现状图

(1)改造设计的排水管网修建年代较早,排水体制为合流制[1],雨污水合用一套管网系统。

(2)排水管沟多为砌块方沟、小管径的混凝土圆管,管沟老化、堵塞较为严重,化粪池常年未清掏,淤积厉害,混凝土检查井盖破裂或缺失。

(3)片区内排水管网混乱[2],从住宅立管排入检查井、雨水口连接管接入检查井以及底层服务网点排水管接入检查井或雨水口没有统一的路径,采用就近接入,并未按相关的建设标准和规范实施,难以寻查雨水、污水的来源,最终,被污染后的水一部分进入了长江等自然水体。

(4)地下综合管线复杂,由于各类管线敷设年代不同,且污水管埋设较深,后续实施的管线如给水、燃气、通信、电力等皆位于排水管上方,管线纵横交叉。

(5)管道上方建构筑物较多,在历年的环境美化或路面整治中,新建了如花台、挡墙、路板石等,甚至种植有根系发达的乔木,地面开挖难度大。

3 整治措施及内容

根据国家相关规范和标准,工程设计应近远期结合,按远期设计,可分步骤实施。该项目的性质为现状排水管网的整治,还需要结合现状进行考虑。在管网整治的内容上,可分为雨污分流、基于低影响开发技术的截流和局部设置雨水调蓄回用设施的改造共三类。

(1)在旧城的老旧社区,最常见的是雨污合流,污水直排。对此,整治工作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雨污分流,将雨水和污废水分两套管网体系分别排放,也是对现状改造最彻底的方式[3]。但改造难度大,投资成本高,完全实行雨污分流改造一直以来饱受争议。而在局部有条件的片区,采用雨污分流改造,根据实践证明是可行的,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随着近年来城市主要干线雨污水管改造建设的完成,在部分老旧居民区周边形成了完善的雨污水分流的管网体系,逐步对建筑排水出户管和居民区内的三级、四级管网改造,已具备了前提保障。具体措施是:在居住区内新建一套管网,以形成雨水、污水两套独立的管网,分别对应接入市政的雨水、污水管道。增加的这套管网宜优先考虑为雨水管,对建筑屋顶雨水管出口和小区的雨水口进行改造,屋面雨水通过地面或管道流入雨水口,雨水口再通过连接管接入雨水检查井,使雨水全部进入新建的雨水管;原合流管的污废水皆接入市政污水管。

(2)部分社区建筑已比较老旧,且各类建筑物非常密集,居民出行通道狭小,完全没有雨污管分流改造的空间和条件,小区排水走向可维持现状,在末端截流排放。具体措施是:保持原排水系统的合流制,局部对破坏的管段实施更换,堵塞的管道或检查井进行疏通,在雨污水进入水体或市政分流制管道前的末端,设置溢流构筑物,雨水接入自然水体或市政雨水管,污水接入污水截污干管或市政污水管。同时基于低影响雨水开发理念,从源头减少雨水进入合流管道,设置屋顶花园、路面及人行道铺装透水砖、增加小区绿地地面等,削减高峰雨水的流量,降低污水处理厂的负荷,减小溢流污水对水体的污染。

(3)有的居民区,地处相对次发展的区域,周边市政雨污水管尚未启动改造,即使三级、四级排水管改造,最终进入城市地下管网的水仍为雨污合流水,不过可采取分离部分雨水,进行雨水回用,达到减小污水处理厂负荷,减少污染的目的。具体措施是:利用国家海绵城市构思的理念,在居住小区合适的位置新建一个或几个雨水收集储蓄池,再将原建筑雨水立管改造,把屋面雨水单独分离后收集,储存到雨水储蓄池,作为绿化、浇洒、洗车等用水。建筑屋面雨水为比较清洁的雨水,经过简单处理就可利用。储蓄池的位置尽量选在高位,以便利用重庆山地的优势,重力供水给各用水单元。

4 难点设计

4.1截流井

雨污合流制排水系统中,为减小污水处理厂在雨天的水力负荷,管道临近水体或雨水系统时,将部分水截流排放到水体,仅让一部分水进入污水厂处理,需要设置截流井[4]。截流井的设计重点考虑截流倍数和溢流水位,其直接影响到进入污水厂的雨水量和排到水体的污水量。如图2。

图2 截流井设置图

4.2雨水储蓄池

随着淡水资源越来越紧缺,城市用水需求不断增加,仅靠单纯的依赖于增加自来水厂的供水水量已不现实,而大面积的绿化浇洒和小汽车的冲洗对水质要求并不高,多种途径利用再生水是当前城市管理新的任务。雨水储蓄池为削减排水管道峰值流量,提高雨水利用程度而设置,不仅满足了城市排水整治的目的,同时解决了局部区域非生活饮用水的需求。雨水储蓄池重点在合理计算储蓄池的容积,其有效容积由暴雨强度、集水面积、集水时间、用水需求和经济效益等综合确定。

5 结论

老城区的排水管网整治需要根据区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需要对现状排水系统的深入了解和片区整体排水规划的全局把握,从多方面比较,择优选取整治方案,最大限度减小对环境的污染。另外,污水管网建成后的维护管理也是相关部门需要加强的内容,提高专业管理水平,避免管道堵塞给居民生活和环境造成影响。

参考文献:

[1]高小平.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的对策与思考[J].中国给水排水,2015,31(10):16-20.

[2]卜秋平.城市污水管网的建设与管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99-100.

[3]宋宜嘉,梅凯,王先明.我国城市合流管网雨污分流改造的思考与对策[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3,20(1):63-64.

[4]李瑞成,王吉宁.老城区排污管网改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给水排水,2008,24(12):6-10.

责任编辑:孙苏,李红

Thoughts on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Drainage Network Reconstruction in Old Urban Districts

Keywords:old residential community;drainage pipeline network;combined system;low impact development

Abstract:The drainage network reconstruction design of the old urban districts is introduced by the case study of several old urban districts in Chongqing.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drainage network and ways to reconstruct are classified from the current operation situation of drainage pipelines,drainage system and sewage pipeline situation,with specific renovation solution and reconstruction design presented.The correspondent countermeasures are also offered for drainage facilities improvement,community sanitary environment optimization and urban construction beautif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107(2016)04-0024-02

doi:10.3969/j.issn.1671-9107.2016.04.024

收稿日期:2016-01-20

作者简介:张锦兵(1982-),男,重庆人,研究生,工程师,注册公用设备(给水排水)工程师,从事给排水设计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低影响开发合流制
调蓄池在合流制污水系统中的应用
关于城市排水体制的探讨
市政道路海绵城市建设方案及其效益分析
佛山海绵城市建设模式探寻
临沂海绵城市建设推进研究
国外雨水花园污染物滞留技术研究进展
浅析城市排水体制的选择与管理
浅析城市排水体制的选择与管理
城市合流排水管渠系统的改造
小城镇排水体制选择的案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