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的情感体验出发解读课文

2016-06-17 21:08李雯宇
亚太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我与地坛人文性情感体验

李雯宇

摘 要:目前语文教学存在许多弊端。教师讲解多,学生活动少;教师的标准答案多,学生的创造性发挥少;理性分析多,情感交流少。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和灌输代替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整个课堂几乎是教师的独白,所以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完全被动接受和机械记忆,缺乏主动性和自主性。这种教学如同在操练考试的“机器”,是背离教育的本质的。在新课标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需要从学生的情感体验出发解读课文,从而建构一种“对话式”课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在交换意见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感受和认知,从而达到一个更高层次的理解。

关键词:人文性;情感体验;引导;自我体验;我与地坛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064-01

语文学科是情感丰富的学科,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情感的内在体验,感受到作者在文章中寄托的情感,而不应成为语言知识的冷静甚至冷漠介绍,更不应成为冷漠和强硬的技能训练。因此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情感体验,把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转化为学生内心的自我体验,让作者的情感与学生的心灵感受相碰撞,从而更进一步的感受作者的心声。本文将以《我与地坛》为例就如何从学生的情感体验出发解读课文进行分析。

一、课例分析

史铁生所著的《我与地坛》讲述的是一个值得细细咀嚼、反复诵读的故事,文章辞藻优美,内容深邃。春华秋实,一草一木,陌生的情侣,古老的地坛……在史铁生的笔下,所有有生命和无生命的,都被他用充满温情的纸笔来描述这个世界,他所眷恋的世界。因为他笔下的世界,在他的心目中都是如此温和而有触感的。

在对《我与地坛》这一课例分析时,不难发现,课例基本遵循的教学思路如下:

1、对学生进行全文思想情感的感知引导,体会作者在截瘫后十五年的生活中的深刻体验。

2、进一步提高对生命意义的认识,让学生学会理解母亲、感受母爱,并发自内心地歌颂和赞美伟大的母亲。

这样的教学思路和内容设计,既重视情感教育,又激发学生情感的表达,让情感式教学在这堂课里发挥充分的作用。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畅所欲言,读懂了“苦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从母亲身上读到生命深刻的意义。因为爱,“母亲”能理解儿子,儿子可以读懂“母亲”。最后,在音乐的配合下,我结合自己深情、深沉、悔恨、思念等情感诵读了《秋天的怀念》文章片段。

通过这个拓展,不仅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写作、演讲等能力,也培养了学生发现和感受爱的珍贵品质。课例中记录,在这个拓展中,许多学生的眼中不禁涨满泪水,由此达到本文情感的高潮。

课堂的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史铁生如何在逆境中生存,人生处处充满假设,如果某一天降临不幸,我们该如何面对苦难,挫折,甚至厄运,这是人的一种潜能。

二、分析反思

教育能提高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幸福是一个过程,一个状态,同时也是一种能力,除了能感知幸福,这种能力还包括创造幸福。构成人的幸福能力的两个方面,一是感知幸福的能力,二是创造幸福的能力。追求幸福水平的提升,就是人们感知和创造幸福的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追求幸福的过程,我们可以理解成是统一创造和感知幸福。

新课标指出:“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丰富了学生的人文精神境界,此影响是深广的。”“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其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实现这门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价值追求。”应该说语文课程标准是主张统一工具与人文,而在实际的表达中,语文课程与教学的人文性的一面却得到了明显地体现。但是,什么是人文精神的内涵,它是如何体现在语文中的,语文教学应如何开展人文精神教育等问题上都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它要求教师要依靠语言教育的目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把教学经验加以针对性地去理解。

三、总结

通过对课例的分析与讨论,设计实验情感体验式阅读教学,可得出的研究结论如下:

1.初中语文教学,通过设计情感体验式阅读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注重唤醒学生作为独立生命个体的内在情感,并差异性评价不同的学生,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意识,有效、顺利地发展学生语文学习体验。

2.设计初中语文情感体验式阅读教学,目的在于有意识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他们在语文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体验语文在生活中产生的“美”,不仅陶冶情操,更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语文学习审美能力的发展。

3.初中语文情感体验式阅读教学的设计,教授者须采用敏锐观察,差距引导、巧妙运用评语,激发学生积极的鉴赏力,快乐体验等,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的自信与发展。

4.初中语文情感体验式阅读教学的设计,可以达到引导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认真观察、比较和分析学习内容,并通过想象情境化学习的内容,使读者与作品之间产生情感共鸣,促进学生发展思维情境化的语文学习。

5.采用初中语文情感体验式阅读教学设计方案,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学生只有在创造的过程中才能感知到真正的幸福,而且也只有体会到真正的幸福感时,才能实现创造幸福的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创造幸福,更享受着幸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不仅创造和享受着幸福,并在此过程中达到内心的统一。如果享受分离了创造的过程,二者无关,享受只能成为一种外在消费性的结果。教育本身就是有机统一幸福与享受,它使师生摆脱世俗的教育评价。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授者为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角色,全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给到学生学习以最实际的帮助。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熊小萍.初中语文情感教学及其途径.新课程(教研版),2009(09).

[2]史铁生.我与地坛.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3]侯瑞丽.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运用.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7(02).

[4]管宇.注重情感体验激发情感共鸣.北京教育(普教版),2013(12).

猜你喜欢
我与地坛人文性情感体验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