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法治视角的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改革探索

2016-06-17 05:04乔丹
亚太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法治化高校改革

乔丹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我国具体建设中的现代化程度加深,高校在社会发展建设中的地位愈发的重要,承担着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以及发展现代化科技的重要任务,但是,于我国高校的具体建设实际来看,实现教育环境下的人才培养是教学的基本任务,所以教学中学生的管理工作是影响教学质量及制约整体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社会主义法制化进程不断深化的基础上,高校管理需要顺应整体性的发展环境,实现学生工作管理的法制化,以在全新的背景下为国家和社会进行具有法治精神的现代化高级专业人才培养。

关键词:法治化;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247-01

在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中,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管理工作中主要着眼于对正常教育秩序的维护和规范,这就使得对学生合法权益的维护不够重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以及依法治国方针的不断推行,使社会法治意识和公民法治意识均不断的强化。在高校环境下的学生也开始通过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使得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在法治化的基础上朝着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不断的发展和迈进[1]。

一、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法治化的必要性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组成部分的法治,是促进我国社会和经济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并在逐渐的发展中为高校教育所应用。在高校的管理工作中,学生工作管理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现今发展状态下依法治校的主要体现,实现学生管理工作的法治化,能够使高校的办学理念得到彰显,还能够有效突出高校教育的办学特色,进而有助于科学化的监督程序、制度的建立和形成,以更好地进行学生工作管理的机制建设,并且能够在高校教育阶段实现为国家培养具有法治精神的现代化综合型创新人才的目的,以此来有效强化高校教育的整体建设水平[2]。所以,实现高校学生工作的管理是具有时代必然性和发展现实意义的,其体现了时代进步的要求。

二、基于法治视角的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改革

(一)强化高校办学特色,实现管理准则细化

现今发展状态下的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在细则和法规上实现了对基本法和基础法在集成方面的延续和拓展,高校在发展中需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实现有效的方案制定及内部管理结构的规范性和整体有效性,这样的过程体现了民主化的管理和监督,且实现了对学生和教师的支持与尊重。比如高校在开展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时,可以为学生提供了优惠政策和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并指导性的为学生的就业择业方向进行引导,以有效实现自主化的选择。高校在重视法治教育和建设的基础上加大了师资力量和教育经费的支持,为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整体的发展建设环境,使学生能够全方位的实现自身需求的满足,进而强化高校对于法治社会下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强化管理队伍建设,实现法制工作方式改善

在现阶段的高校人才培养中,进行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的整体队伍建设是实现有效管理的中心环节,也是学生工作管理法治化建设中的核心任务。就高校教育的基本现状来看,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为集体、院系以及负责日常管理的辅导员,所以,在逐渐的发展中形成了一支以“辅导员——学生干部——学生”为主线的三级连动式的法治化建设队伍,为强化学生管理提供系统化的体系支撑[3]。

于具体管理服务工作而言,辅导员是该项工作运行的主体,所以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能力的高低以及稳定程度,对整体的学生管理工作有着直接性的影响。但是高校的辅导员并不一定都是法学专业,所以,在对学生进行普法的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不足,这就需要高校对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进而针对性的对辅导员进行法治知识的讲座培训,并在条件允许的状况下参与到法治建设的相关理论研究中去,以实现辅导员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的提升。具体而言,实现辅导员法治理论知识的提升,能够在具体的学生事务管理中对以学生的立场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考虑,强化了具体工作中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以及全面性,还能够使其在日常管理中同学生相接触时,渗透法治意识和法律思想,使学生的法治观趋于生活化和常规化,在潜移默化的状态下提升学生的法律意识。

高校阶段的学生干部具有一定的群体代表性,一般具有较强的管理和组织能力。高校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可以依托学生干部的力量,使其在组织活动中的群体号召力和影响力得到充分的应用和发挥,实现管理活动中以点带面的发展。学校可以在学生干部力量有效的发挥的基础上设置科学合理的监督和反馈机制,强化对基本运行状态的了解和掌握,以更好地明确学生思想,开展有针对性的发展教育,这个过程中,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同院校之间的联系和沟通,进而强化高校对于信息的掌握更加的充分和有效,实现了学生同高校在交流活动中的平等性,且有效实现学生对于具体管理活动中的事件咨询,使学生与高校之间的法律关系更加的明确,有效的保障了学生的知情权[4]。

于高校学生而言,体现了术业有专攻的发展方向,在学校教育中多倾向于专业化的课程建设和发展创新,所以他们是进行普法教学的重点对象,这就需要高校适当的在基本法治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引入特殊培训,使学生能够在教学活动的影响下树立法治意识和观念,强化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并能够在专业活动中得到有效的贯彻和应用,并调动学生的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教育的能力,整体性的实现对于学生规范活动机制的有效管理。

结束语

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化建设不断深入的环境背景下,高校对于管理工作的法治化建设在不断的发展和强化。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是依据法律运行的基本原则而发展进行的,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依托下实现了“法治”同“人治”的有效结合,确保了教育和管理运行中的人本化和科学化,也更好地保障了整体服务的精细化,为学生创建了合理充分的教学环境,有效保护了他们在受教育中的合理权益。

(作者单位:郑州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徐天伟.基于法治视角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探论[J].咸宁学院学报,2009,04:110-112.

[2]林丽.法治视角下高校学生工作管理的改革探究[J].中国农业教育,2015,01:42-44.

[3]杨强.高校学生工作管理法治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

[4]周德荣.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治化建构[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6,02:104-107.

猜你喜欢
法治化高校改革
改革之路
家庭教育法治化的几点思考
改革备忘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信访法治化中的权利义务配置
改革创新(二)
国企改革法治化的“知”与“行”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思考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