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教师TPACK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2016-06-17 08:22傅渊
亚太教育 2016年18期
关键词:信念框架教学法

傅渊

摘 要: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为教师在教学中良好地运用技术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TPACK的理论框架研究主要可分为三类:互相整合的TPACK;独立的TPACK;PCK中固有的一部分。国外学者对TPACK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四个方面:TPACK与教师信念的关系;特定学科领域中教师TPACK的发展;(职前)教师TPACK的测量;教师TPACK的发展策略。现有研究的成果与不足指明了TPACK的发展趋势,对教师教育专业化进程具有颇多启示。

关键词: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理论框架;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2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6-0271-01

一、TPACK的起源

2005年,凯勒和米什拉以舒尔曼的学科教学法知识为基础建构了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的理论框架。该理论包含了七个基本要素与静脉,分别是学科内容知识、教学法知识、技术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和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境脉本质上是教与学的境脉,它包括学生的知识、学校的社会网络、现有地基础设施、父母的关注等。

二、国外教师TPACK的理论发展

自2005年TPACK诞生起,国外众多研究者对其理论框架进行了建构,成果相当丰富。总体而言,这类研究将TPACK界定为3种类型:(1)互相整合的TPACK。TPACK是特定情境下三种知识的相互作用,应给予其同等重视,这些知识的发展都会促进TPACK发展。德国的托马斯·万松和罗夫·比尔勒将鲍尔等人提出的教学需要的学科知识(CKT)与TPACK框架相整合,形成了崭新的CKT-TPACK框架。CKT-TPACK框架有两个显著特点:其一,该框架融合了两类流行的教师知识框架,并对TPACK中的CK和PCK进行了详细的划分。其二,各种知识要素以3个同心圆的模式进行排布。同心圆的模式既突出了知识有主次轻重之分,又避免给人形成知识叠加的印象。(2)独立的TPACK。TPACK是一种独特的自我发展的知识体系,其发展无需借助基础要素知识的发展。这种观念过多强调整体,而忽视了部分对整体的促进与制约。美国的玛格丽特·尼斯在名为“为教师用技术教科学和数学做准备:发展一种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的文章中提出了整合技术的学科数学知识的4个核心要素:1.技术与学科数学整合目的的统领性观念;2.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策略和数学表征知识;3.学生用技术来理解、思考和学习学科主题的知识;4.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课程和课程材料知识。尼斯在该理论中直接关注TPACK这一要素,将其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3)PCK中固有的一部分。TPACK是PCK的扩充,即TPACK只是PCK中某种特殊的知识。美国的苏齐·考克斯认为前人所构建TPACK理论对各类知识的定义太为宽泛。因此,她对3种最基本的知识要素进行了精确的定义。学科内容知识是指特定主题在给定的学科中的教学表征知识;教学法知识是指一般教学活动的知识;技术知识是指如何使用新兴技术的知识。此外,考克斯赋予了知识滑动的特性。当一种技术被教师熟练运用时,这项技术就不再属于技术知识范畴,而是“滑动”到了教学法知识中。

三、国外教师TPACK研究现状

现阶段,国外学者对TPACK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1)TPACK与教师信念的关系。教师信念包括有关技术的信念和有关教学的信念。尼斯用教师案例显示了参与教育技术课程的职前教师因为自己对技术的观点阻碍了她在教学实践中的技术应用。曼法拉在研究中指出,教师在备课、实施中所做的决定是建立在关于学科内容和技术的信念基础之上的,而不是受技术的功能性和限制性制约的。(2)特定学科领域中教师TPACK的发展。曼法拉还开发了一个模型来支持社会学教师用技术进行教学的设计。尼斯提出了数学教师TPACK标准和指标。Guerrero也提出数学教师TPACK的四个成分,即观念和使用;技术为基础的数学教学;基于技术的课堂管理;数学学科内容的深度和广度。(3)职前教师TPACK的测量目前已有部分学者尝试多种TPACK的测量方法,测量对象以职前教师为主。凯勒和米什拉提出五种测量方法:自我报告法、绩效评价法、半结构访谈、观察、开放式问卷调查。许多关于(职前)教师TPACK的测量研究大多采用几种方法的组合来进行三角互证(如:分析学生作品,课堂观察,采访,自我评估掉擦好分析等)。(4)教师TPACK的发展策略等方面。国外学者对发展教师TPACK的策略研究相对较多。其中积极参与促进技术整合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以及模仿在技术丰富的环境中开展教学是最主要的发展策略。教学情境性被认为是发展教师TPACK策略的重要出发点。学者们普遍认为必须运用策略帮助教师把技术功效映射到内容和教学法中去,即建立技术功效、内容和教学法之间的联系。

四、教师TPACK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TPACK的理论发展和实践操作已经相对比较清晰。未来关于TPACK的研究可以着重聚焦以下三个方面:(1)TPACK深层的理论研究。目前,有关TPACK的理论研究还并不完善,许多问题和定义都有着可商讨的地方。如:TPACK与PCK两者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呢?TPACK简单的框架并不能很好地解释不同的知识要素之间究竟是怎样的关系, 以及它们是如何交融的。是否可以进一步改进理论框架,使其成为一个能直接、高效地解决教学问题的理论。(2)学科领域中的TPACK研究。TPACK是教师将技术有效整合到教学中需要的知识基础。具体学科的TPACK应该由学者、一线教育者和教师教育者共同研究来明晰,尤其是人文学科教师的TPACK。(3)教师TPACK的发展研究。TPACK是将技术有效整合到课堂中教师必备的知识框架。在弄清楚TPACK的概念、具体内容的基础上,就应该研究如何培养和发展教师的TPACK。而且,学者应更多从长期、持续的视角研究教师的知识建构。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成人继续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信念框架教学法
为了信念
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
发光的信念
信念
WTO框架下
一种基于OpenStack的云应用开发框架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
信念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