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们的保险观

2016-06-17 01:53荆棘
齐鲁周刊 2016年22期
关键词:明哲李嘉诚巴菲特

荆棘

从2010年以后,年缴保费百万元以上的大保单在保险界就再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无论是对企业风险、财富传承的考虑,还是释放现金流的项目选择,保险已由消费性工具变成金融性工具,而企业家们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保险梦。

天价保单与李嘉诚们的命运“稻草”

最近,青岛某企业家经过缜密研究决定签下天价保单,期缴保费2亿元,五年交费,共交10亿。难道企业家们真的是钱多任性?其实不然。

香港富豪李嘉诚说:”我们李家每出生一个孩子,我就会给他购买一亿元的人寿保险。别人都说我很富有,但是我要告诉他们,我真正的财富是为自己和家人购买了足够的保险。”

2012年5月25日,李嘉诚公开宣布分家方案,由长子李泽钜管理长江集团,以现金支持次子李泽楷发展事业;一个手掌实业,一个拓展金融,避免同系竞争。另外,在本次的方案当中,参与李嘉诚千亿资产分配的还有“第三个儿子”,即他的慈善基金。

基金会管理资产的模式并非李嘉诚独创,其最具代表性的实践人其实是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2008年,盖茨将580亿美元财产全数捐给名下慈善基金比尔和梅琳达基金会。未来,其三个子女将会受到基金会照顾。而李嘉诚则是将这种模式作为其“三权分立”分家法当中的一类权利制衡。这种安排相当于是给两兄弟未来买了一个巨额“失业保险”,由此可见,基金会的制度更多的是保障部分资产,和维系二代们基本生活需要的方案,这种安排适用于不执著于将公司资产传于子嗣的富豪们。

对庞大财富的合理安排和避税,也是不少富人选择“保险”而非银行、证券类理财产品的重要原因。2008年12月16日,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遗产税案浮出水面,100多亿的遗产税创史上最高遗产税记录。而2004年9月14日去世的台湾首富蔡万林,生前曾购买了巨额的人寿保险,其后人按照台湾现行遗产税率应缴纳遗产税约500亿新台币,但实际上只缴了1亿多的新台币。

在更多时候,保单由消费性工具,变成金融性工具而让企业家退有保全,攻有弹药的策略。

自从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我国每年的经济主题就围绕着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控通胀、促平衡这一系列三字词语在做排列组合,在这种形式下,以“现金为王”等待明确的经济信号再出击,可谓是一种企业在中国经济环境下解读宏观政策的生存法则。所以按照此种逻辑,保险公司的产品对于企业家而言不再仅仅是理财的工具,更重要的还是通过保单质押贷款的功能而释放现金流的项目选择。

这就意味着,保险大单此时解救的是企业家生存、发展、持续成长的“弹药”;保险营销由要企业家买,变成企业家为了自己的存在而谋求中国式道路。

巴菲特们的 “保险梦”样本

2014年保险市场的两起并购案颇为引人注目。一起发生在海外,国内最大的民营企业之一复星集团以10亿欧元为代价获得葡萄牙最大保险公司CSS旗下三家全资附属公司80%的股权及投票权。另外一起发生在国内,天平保险以新增超过2.12亿新股吸收合并安盛保险,合并后的新公司为中外合资性质。

抛开并购背后的宏观和微观背景,这两起案例最有意味之处在于它们所传递出来的、可能隐藏在许多中国企业家内心深处的那个情结,即以保险为平台获得大量廉价资金以支持事业扩张——这里姑且称之为“企业家的保险梦”。

在这方面,股神巴菲特可谓其中典范。保险作为核心业务所提供的大量、稳定、低成本的资金,构成了巴菲特事业得以多年持续扩张的杠杆和引擎。

巴菲特习惯上将保险业提供的可用于投资的资金来源称为 “保险浮钱”(float)。浮钱源于保险业务“先收到保费收入,再履行赔付责任”的独有特征。在尚未赔付之前,保险浮钱以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损失准备金等负债形式存在,不仅量大,持续流入和沉淀时间往往也很长,能够为巴菲特出色的股票选择和投资能力提供施展空间。过去40多年间巴菲特的投资平台——哈撒韦公司来自保险业的浮钱变化见证着巴菲特事业的壮大。

巴菲特在全球拥有大量 “粉丝”, 并购当事方中的两位主角——复星集团的郭广昌和天茂集团的刘益谦的相似之处显然在于对巴菲特“产业+保险+投资”业务模式的效仿。以郭氏为例,近年来复星集团积极布局保险业,包括参股永安财险、合资成立复星保德信人寿、在香港投资成立鼎睿再保险公司等。收购葡萄牙保险公司不过是这一布局的延续。

事实上,即使在美国巴菲特的成功也不易复制。其中一个掣肘因素在于:即便拥有最大的保险公司,拥有大量浮钱,也并不意味着必然能够享受廉价资金成本。融资的可及性和廉价性,可以说是所有企业家梦寐以求的事情,但尽管不是人人都可以成为巴菲特,却不妨碍人们从巴菲特的经历中得到启示。

“三马”与“互联网+”的保险 “新军”

2015年底,美国《财富》杂志近期公布新一季“全球商业领袖50人榜单”。雷军和“三马”即马明哲、马云、马化腾出现在榜单中,分列第7、第18、第25和第27位。

值得关注的是,进入榜单的四位中国企业家,都与保险业关联紧密。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介绍,未来5—10年是行业黄金发展机遇期,风景这边独好。

这在马明哲的身上体现得最为鲜明。实际上,处于“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平安早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综合金融“巨无霸”,而是围绕金融主业内核、深度嵌入多种高频生活场景。2015年三季报显示,中国平安的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1.97亿。

不只马明哲生出了互联网的“翅膀”,马云和马化腾也分别追逐着保险的金字招牌。2015年10月,蚂蚁金服公开了自己的保险布局规划,腾讯秘密申请寿险牌照的事被曝光,加之刘强东透露京东拟筹建互联网产险公司——互联网巨无霸抢占保险牌照之势已然显现,市场不断释放出他们“从平台到牌照”的保险野心。互联网公司的大数据成为他们进军保险业的信心。

更加巧合的是,正是“三马”发起成立了最早的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马云曾经说,众安是他和马明哲、马化腾三个人的理想,也是这一代互联网公司和金融公司的理想。

其实悄然中,雷军也已经成立了“小米金融”,并高调谋划互联网寿险公司,其优势将是小米已经发展出的大量拥趸,它将使售卖保险产品的费用成本几乎降为零。

随着互联网巨无霸们的挺进,大众对互联网与保险融合的传统认知已然转变。

众安保险迎来了新的资本近10亿美元,持股比例在5%以上的股东中,携程也赫然在目。从另一个方向出发,围绕资产管理和健康管理两大核心主业,马明哲领导下的中国平安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布局。逐步形成了健康医疗服务、医保、商保和健康云的“四部曲”路径。

开放时间、开放程度都走在金融业前沿的中国保险业,在吸引银行系资本之后,又迎来了一大批“新军”的加盟。他们改变着保险业。

猜你喜欢
明哲李嘉诚巴菲特
The enhanced aerosol deposition by bipolar corona discharge arrays
巴菲特的慈善午餐是什么味道
想起李嘉诚的快乐
圈话
我眼中的巴菲特
巴菲特给我冲击最大
High-resolution boosted reconstruction of γ-ray spect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