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注辩正二则

2016-06-18 20:56张志达
语文教学之友 2016年6期
关键词:注音

摘要:《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中“摄乎大国之间”中的“摄”字,在《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汉语大字典》等字书和《辞源》《辞海》等大型辞书中都明确注出读shè,不能读作niè。李白《行路难》“闲来垂钓碧溪上”中的“垂钓”,应该整体释作钓鱼,不必为“钓”字单独作注释。

关键词:摄乎;注音;垂钓;释义

最近因检查出版物编校质量,在一套成人高中《语文》课本中看到两则离奇错误的注释。这里试作辩正,以免贻误读者。

其一是注音。上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有这样一条注释:“〔摄乎〕摄(niè),夹。乎,于,介词。”(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年9月第6版第139页)我们此前接触到的各种课本和文选,都没有给这个“摄”字注音的,表示它的读音与我们常说的摄生、摄取、摄入、摄影、摄像、摄理、摄政等一样,应该读shè。查阅手头的《康熙字典》等三本字书,“摄”读niè时都用作“安”等义。而“摄乎大国之间”的例句,出现在《中华大字典》“失涉切”(用汉语拼音表示就是shè)读音的第9个义项“迫”下(见“卯集手部”,中华书局影印本上册第701页);而在《汉语大字典》中,则出现在注音为shè的第11个义项“夹箝”下(见缩印本1992年12月第1版第834页)。也就是说,“摄乎大国之间”中的“摄”字,在《中华大字典》和《汉语大字典》中都明确注出读shè。再查《辞源》和《辞海》,也都在“摄”字条shè音的相关义项下举了《论语·先进》中的这一例句。不知编者为何不以这些辞书为据而别出心裁,认为“摄乎”的“摄”应该读作niè呢?又何处可以找到这个“摄”读niè的让人信服的依据呢?

其二是释义。在课后训练题中,有一题用了李白的《行路难》一诗。编者给“闲来垂钓碧溪上”一句作的注释说:“〔垂钓〕相传吕尚曾经在番(pán)溪(今陕西省宝鸡市东南)垂钓,后来遇西伯姬昌(其子姬发灭商后,追谥他为文王),得到重用。钓,钓丝。”(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年8月第6版第248页)其中“番溪”应作“磻溪”,这里姑且略而不论;而把“钓”解释为“钓丝”,则不能不予以辩正。“钓”的词义主要有二:一是用饵诱鱼上钩,如柳宗元《江雪》:“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现在也有钓竿、钓鱼、钓饵、钓具、钓台等词,其中的“钓”都是钓鱼的意思。二是施用手段取得,如沽名钓誉。也许是钓鱼时需要用鱼竿垂下用丝线系着的鱼钩,所以把钓鱼称为垂钓外,古诗文中也有“垂竿”“垂钩”“垂饵”等说法。《词源》“垂钓”条注:“垂竿钓鱼。”(商务印书馆1979年7月修订第1版第一册第601页)显然是释“钓”为钓鱼。《现代汉语词典》则径直把“垂钓”注作“钓鱼”。我国历来都有把“垂钓”用作钓鱼义,如汉严忌《哀时命》:“下垂钓于溪谷兮,上要求于仙者。”郦道元《水经注·渭水》:“(磻溪)水出南山兹谷……水次平石钓处,即太公(周吕望)垂钓处也。”萧统《陶渊明集序》:“庄周垂钓于濠,伯成躬耕于野。”《红楼梦》第49回:“槿篱竹牖,推窗便可垂钓,四面皆是芦苇掩覆。”虽然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俗语,说姜尚钓鱼用的是直钩,也不用钓饵,而且鱼钩离水面三尺,但“愿者上钩”分明告诉人们他也是有鱼钩的,怎么能说吕尚所垂的“钓”仅仅只是钓丝呢?”如前所述,虽然古籍中还有“垂竿”“垂钩”“垂饵”“垂钓翁”等词语,却没有“垂钓丝”的影踪;只有“垂纶”一词,虽然说垂的是“钓丝”,但其所指也是在说钓鱼;而那“钓丝”所解释的,是“纶”而不是“钓”。可见,把“钓”释作“钓丝”完全是无稽之谈。

作者简介: 张志达(1943— ),男,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语文高级讲师,主研方向为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注音
用语文方法为数字分组
《语录解》札记
认一认 字词训练
汉语国际教育教材中的轻声词注音问题
认一认 字词训练
用语文方法为数字分组
大型语文类辞书编纂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几个男生的糗事之开夜车
“擅”、“唯”、“喁喁”释义注音献疑
注音要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