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学习,构建魅力课堂

2016-06-18 06:14姜卫华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6年6期
关键词:拿破仑西域人教版

姜卫华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一场互动活动,我们不仅要完成知识传授的任务,更要尽可能地将自己的教学过程打造得充满魅力,能带给学生视听享受,营造心灵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探究式学习这一法宝,构建充满魅力的课堂。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传统教学中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和千篇一律的讲解方式有着莫大的关系,要想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改变自己的教学手段,营造有趣的、符合中学生认知心理的学习氛围是第一步。恰当的利用丰富的语言或多媒体技术,创设生动的情景,将历史有血有肉的再现出来,死寂的语句变成鲜活的历史情节。

例如,人教版“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节课主要涉及的有开国大典和西藏的和平解放两项内容,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现在的中学生很难感受到当时的盛况和举国欢庆的场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影像的帮助,播放《开国大典》的电影片段,切实营造出热烈的氛围,让学生以身临其境地享受;接着再来阅读教材,详细了解《共同纲领》的内容,国旗、国歌和国徽的确定,毛主席的讲话等;最后学生根据双重资料复述开国大典的相关进程,说说自己当时如果在现场会是怎样的心情,以及新中国的成立有着怎样的意义。

这样的设计,一改往日的空洞语言,真实情景的还原、画面的呈现带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及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由影评带入新中国的重大意义,可以实现学生自主搭建知识系统,避免以往的死记硬背。

二、学科整合,感悟人文

教育的本质是文化渗透,教师可以学科整合,让学生整体感悟人文精神。如将历史与语文中关于历史名人的事迹整合起来,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当时情境,又可以学习文学语言的生动,从而消除历史教材的枯燥。

例如,人教版“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为当时的中外交流和经济发展打下了广阔的平台,张骞的成功走向世界有力地证明了开放才能发展这一道理。由于“西域”这一词现在我们已经不常提起了,所以中学生大都不清楚西域到底包含了哪些领域以及当地的地理情况。所以我在此引入了语文中的“春风不度玉门关”“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唐诗,帮助学生理解西域是当时的边境和当地地域虽广袤却非常荒凉的特点,结合示意图说出丝绸之路的详细经过地,进而使学生便能了解出使西域的不易。我在此时设计让学生评价张骞的行为,让其自主发现张骞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意志以及为汉朝及以后的商业经济带来的巨大影响。

这样的设计,实现课程间的协调联动,是教师能力的体现,同时课程整合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将历史教育和人文学习融合在一起,可以丰富历史教材中描绘不清楚的场景,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实践活动,激活创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活学生主动学习兴趣的最好的手段就是开设适合中学生的教学活动,让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一种探究式的实践,进行自主挖掘教材中的内涵,同时培养其创新能力。教师讲解的过程帮助学生进入教材,那么实践活动的实施就是锻炼学生走出教材的束缚,自己来发现历史甚至是评判历史。

例如,人教版“我看拿破仑”一课,拿破仑是一代传奇人物,既是功勋卓越,又有着悲惨的结局。历史评论家对于历史上的大人物、大事迹从来都是褒贬不一、各持己见,通过之前教材中的“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可以详尽的了解拿破仑如何巧妙利用时局,夺取政权。此外大家可以结合拿破仑的传记及历史评说,开展“是非成败拿破仑”的小型辩论。学生自行结成小组,正方的学生认为拿破仑的一生是成功的,出身破落贵族却不甘平庸,利用自己政治和军事的双重天赋,创造了一世奇迹,同时还有着知人善用的好品质,是一代英雄的诠释,既有才能又有担当;反方则认为拿破仑是一个暴君,他的成功建立在常年战争的基础上,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同时最终滑铁卢的失败,他的悲惨结局都是印证他失败的直接证据。双方的争辩使得课堂充满活力,学生更有参与的积极性,整个教学活动更有看点。

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学生更全面准确地理解历史情况的多面性,学会利用客观、辩证的思想评价历史人物的成败是非,对于其分析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的提升都大有裨益。

教师必须博采众长,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运用专业而形象的教学语言打造充满魅力的课堂,这是课程改革的必经之路,亦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

(作者单位:江苏海门市三厂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拿破仑西域人教版
下期预告 拿破仑:折腾的前半生
拿破仑美言惑敌
班超出使西域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西域图志》纂修略论
通识少年·拿破仑
人教版“两极世界的形成”商榷
新人教版《逍遥游》中几处标点符号误用例说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
拿破仑和他的士兵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