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行PCI治疗的临床观察

2016-06-19 15:07
当代医学 2016年16期
关键词:病理变化支架冠心病

郭 彤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行PCI治疗的临床观察

郭 彤

目的 了解冠心痛并发2型糖尿病的患者冠状动脉的介入治疗方法的特征。方法 选取76例冠心病并发糖尿病患者和76例不存在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对2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冠脉的造影情况和介入治疗方式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女性、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比例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同时三支血管、长距离病理变化比例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且置入支架的平均数量较多、平均直径较小和平均长度较长(P<0.05)。结论 冠心病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理变化要比非糖尿病患者要复杂,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痛患者行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冠心病;糖尿病;介入治疗

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对人类健康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作为冠心病一个十分重要的危险诱导因子,糖尿病的发病率日渐严重,而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一般会较早的出现血管病理变化方面的损害,同时具有较高比率的多支、弥漫性的病理改变[1-2]。本研究重点对于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脉造影状况以及经过皮冠状动脉实施介入治疗(PCI)的结果同非糖尿病并发的冠心病患者展开对比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2月期间76例到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实施PCI检查并实施支架置人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并选取同期76例无糖尿病合并的冠心病实施支架置入患者,对2组患者展开比较分析。在糖尿病组中,男54例,女22例,年龄46~75岁,平均年龄(57.2±10.1)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高血压以及高血脂分别有10例、52例、8例、44例和28例患者。在非糖尿病组中,男59例,女17例,年龄44~76岁,平均年龄(59.5±10.8)岁,其中,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高血压以及高血脂各有8例、50例、12例、29例和15例患者。术前,患者至少24 h前口服阿司匹林并注射氯吡格雷300 mg,手术过程中经过动脉的鞘管注射肝素80~90 U/kg。术后每天服用100 mg的阿司匹林和75 mg氯吡咯雷,并持续进行治疗至少1年。

1.2 方法 上述患者均通过股动脉途径采用Judkins法进对冠状动脉进行造影,依据常规方法向靶病变位置安装药物支架。靶病变分型操作参照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CC)所制定的标准,对于病理变化具有>75%狭窄程度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在支架置入前大部分的病理变化需进行球囊扩张,对于病理变化具有长距离的要进行两枚及以上的支架的置入,同时需重叠达2~3 mm,并位置重叠处实施高压扩张操作。

支架选择标准:使得支架的直径与靶位置病理变化的近端血管直径的比值为1∶1.0,同远端血管直径的比值是1∶1.1,支架置入要完全覆盖病理变化,对于病变部分较少者在支架置入之后实施后扩张操作。

支架置入成功的定义:患者血管管腔狭窄病变程度需大于4/5,具有3级及以上TIMI血流,无心肌梗死再发生现象,同时,无外科急诊性冠状动脉的旁路移植手术严重的并发症的发生,甚至出现死亡。术后,上述患者均长期进行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75 mg/每天,持续1年)的服用;2~3 d内,少数患者进行低分子肝素的注射操作;

1.3 资料整理 收集与整理参试患者的临床数据,包括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情况和靶病变的情况(位置、类型、长度等)。由2位以上具有常年经验的介人心脏病学医师进行造影结果的分析和评议。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软件对收集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 结果显示,对于2组患者年龄、吸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女性患者比率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而且高血压和高血脂比例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见表1、表2。

表1 2组患者年龄及吸烟情况()

表1 2组患者年龄及吸烟情况()

?

表2 2组男女比例、高血压及高血脂状况(n)

2.2 2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及介入治疗特点比较 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治疗病理变化分别有145和128处。较非糖尿病组患者,糖尿病组的三支血管、长距离的病理变化明显较多而单支血管的病理变化较少(P<0.05);2组间在两支血管病理变化发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支架置入都获得了100%的成功率,无介入治疗并发症事故的出现。体内置入支架的平均直径,糖尿病组(3.18±0.56)mm显著小于非糖尿病组(3.43±0.53)mm(P<0.05),而支架置入的长度和数目,糖尿病组[(1.82±0.81)mm、(24.04±6.67)]多于非糖尿病组[(1.58±0.61)mm、(20.15±5.55)](P<0.05);住院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没有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多发代谢性的疾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以及病死率。患糖尿病的患者发生冠心病的几率是没有换糖尿病的患者的2~4倍[3-4]。机体糖化血红蛋白上升1%,则将带来心血管危险性、缺血性事故出现几率则将分别上升38%和44%。流行病理学结果显示,糖尿病为机体心血管系统疾病所具备的危险性和靶位置病理变化血运重新建造2个方面最有力的独立性的预测性指标,并且其不但会导致冠状动脉中已有的支架出现再次狭窄状况,而且会导致患者发生远期死亡。患上糖尿病后,患者血糖大幅度升高、胰岛素表现出抵抗以及机体细胞正常功能出现障碍等主要的生理变化。体内糖代谢过程的紊乱,造成糖尿病患者机体细胞、组织结构和代谢障碍,可出现代谢紊乱综合征,造成患者机体血脂、血糖以及高血压大幅度升高,有时还会出现并发高尿酸血症等,众多的危险因素加速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5-6]。尸检结果显示,绝大多数情况下,糖尿病会造成患者冠脉病病情加重,出现更高的分散范围和恶化程度,并且主干血管发生更加严重的狭窄状况。

本研究结果显示,糖尿病组以女性患者居多,高血压、高血脂特征显著,且具有较多的病变血管支数以弥漫性、三支病变居多,具有严重的病变程度和更大的病变范围:非糖尿病组多单支病变,病变程度轻、病变范围小。本研究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3]。糖尿病患者具有血管病变特征同其代谢紊乱、合并症多具有密切关系,因此,在临床上对糖尿病和并冠心病患者实施介入时策略选择需要谨慎和合理。本研究中,糖尿病组患者置入支架具有直径小。支架长度大和支数多等特点,没有出现介入治疗并发症。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具有弥漫血管病变并且血管直径也很小,就要求选择合适长度及直径的支架,以防止由于支架过大造成血管的管壁出现夹层或者穿孔现象。本研究中,较非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组患者的支架释放压力稍低,主要是由于其血管粥样硬化重、血管弹性差等因素所造成,避免血管扩张过大带来血管出现夹层或者穿孔等严重的介入治疗并发症。

国际上对于选择何种建造方式应用于冠心病并发糖尿病患者实施冠状动脉的血运重建,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7]。选择一种合适的支架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可以进行药物洗脱的支架对于冠心病并发糖尿病的治疗具有不错的效果,因此得到广泛应用[8]。新近,James SK等[9]开展SCAAR研究,选取了47967名患者工置入35478枚支架,比较有无糖尿病患者在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不同时期再狭窄率情况,结果显示:1年、2年的再狭窄率分别是3.5%和4.9%,且其在糖尿病患者中比无糖尿病患者要高,同时药物支架的品牌间也存在差异。另外,SYNTAX比较糖尿病的亚组间差异,结果显示:患者的死亡率以及心肌梗死发生率在CABG同PCI组之间没有显著性的差异;另外CABG对于再次实施血运重新建造的效果要比PCI好。虽然糖尿病患者手术治疗后会出现很高的再狭窄情况,但PCI仍然是对于适合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治疗的重要手段。

[1] 常丽娜.健康管理对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社区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5(1):137-138.

[2] Gaggini M,Morelli M,Buzzigoli E,et al.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and its connection with insulin resistance,dyslipidemia, atherosclerosis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J].Nutrients,2013,5(5): 1544-1560.

[3] 聂晓敏,赵迎新,史冬梅,等.大蒜素胶囊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PCI术后预后及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3, 93(26):2052-2055.

[4] 乔岩,聂绍平,杜昕,等.糖尿病对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疗效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13, 93(22):1700-1704.

[5] 梁超,刘丽.微量清蛋白尿在非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J].重庆医学,2013,42(5):561-562.

[6] 孟丽伟,杨彩哲,关小宏,等.糖尿病足患者并存冠心病的诊断评分系统的建立与评价[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5,44(5):448-451.

[7] 武云涛,恩和,高迎春,等.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可降解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置入术后5年随访研究[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5,44(3):468-470.

[8] 王悦喜,任保军,阿荣,等.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的预后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2,31(2):110-112.

[9] James SK,stenestrand U,lindback J,et al.SCAAR study group.Long-term safety and efficacy of drug-eluting stents versus baremetal stents in Sweden[J].N Engl J Med 2009,360:1933-1945.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6.010

河南 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郭彤)

猜你喜欢
病理变化支架冠心病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病原、流行特点、病理变化及防治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茶、汁、饮治疗冠心病
警惕冠心病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中药皮炎片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图版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胃黏膜组织病理变化及CD45、CD72表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