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拔尖创新人才“五个一”生涯规划教育模式的构建①

2016-06-20 07:08雄,王凯,唐利,周
关键词:拔尖创新人才生涯规划教育五个一

张 雄,王 麒 凯,唐 胜 利,周 辉

(重庆大学 1、3.弘深学院;2.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4.动力工程学院,重庆市 400044)

高校拔尖创新人才“五个一”生涯规划教育模式的构建①

张雄1,王 麒 凯2,唐 胜 利3,周辉4

(重庆大学 1、3.弘深学院;2.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4.动力工程学院,重庆市 400044)

摘要:生涯规划教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实践中以系统性、实用性、前瞻性为视角,构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大班教学”与“小班讨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五个一”生涯规划教育模式,开展一系列生涯规划讲座;进行一次职业测评活动;参加一系列生涯规划实践;组织一系列生涯规划沙龙;制作一份生涯规划书,建立“掌握工具→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设定目标→制定规划→行动执行”的生涯规划逻辑模型,引导大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助推其实现职业理想和人生目标。

关键词:高校;拔尖创新人才;五个一;生涯规划教育;教育模式

一、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及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我国各级政府出台文件要求,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成才观,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我们常说,没有规划的人生叫拼图,有规划的人生叫蓝图。然而,当前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存在较大障碍。根据北森测评网、新浪网和《中国大学生就业》杂志共同实施的一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问卷显示,当前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的情况相当普遍。有62%的大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发展和工作没有规划,有33%的大学生不够明确,只有5%的大学生有明确的规划设计。[1]而认为职业生涯规划非常重要或重要的大学生达61%,认为不重要的只占5%。[2]由此可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越来越引起高校、社会的广泛重视。

一直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2009年,我国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先行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学科领域试点,培养基础学科领域的领军人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9所高校4 500名学生入选“拔尖计划”,入选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3]近年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蓬勃发展起来,形式多样,百花齐放,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清华大学“清华学堂”、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南京大学“匡亚明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罗庚数学班”、重庆大学“弘深学院”等试验班和实验学院纷纷建立起来,一大批优秀学生进入到“特殊培养”体系中。

北宋文学家王安石讲述过“方仲永”变“伤仲永”的故事。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伤仲永”的案例不在少数。根据《2014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显示,在1952-1999年中国各地区高考状元中,仅有个别状元变身“职场状元”,7名状元当选“两院院士”,真正的行业领军人物和拔尖创新人才较少,高考状元职业发展与事业成就远远低于社会预期,与他们当年在高考场上勇夺第一的辉煌相去甚远。[4]拔尖创新人才的成长激励和生涯教育非常重要。可见,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开展生涯规划教育正逢其时,拔尖创新人才的生涯教育问题值得系统探索。

二、生涯规划教育理论及实践的发展现状

生涯规划,又称职业生涯规划,根据美国著名职业生涯规划大师舒伯的观点,指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实现个体的全面最优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最早起源于美国。1903年,“职业辅导之父”帕森斯提出“职业指导”概念,1909年出版《职业选择》专著,提出特质因素理论,强调人的能力倾向、兴趣爱好、气质性格、价值观等人格特质应与职业所需条件因素相匹配,通过了解自我、了解工作要求、平衡两个条件,实现人职匹配。1959年,霍兰德提出类型理论,强调人格可分为实用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事务型六种类型,人格类型、兴趣应与职业相匹配。1964年,戴维斯等提出明尼苏达工作适应论,强调个人需求与工作环境应互为满足,即人境符合。1973年,施恩提出职业锚理论,强调职业定位应与职业相匹配。上述理论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提供了有针对性、可行性的理论支持,构建了多元的职业生涯指导模式。20世纪60年代,职业教育开始兴起,1963年美国通过“职业教育法案”,要求对求职者进行培训。70年代以后,职业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更加系统规范。80年代,美国成立“国家生涯发展协会”,颁布实施《职业教育法》,美国的职业生涯辅导发展日趋成熟,职业指导逐渐多元化、国际化。当前,职业生涯辅导已经成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高校广泛实施的一种活动过程与咨询方式,日本从小学开始到中学、大学实行系统化、分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日益发挥其教育与开发功能。[5-6]

20世纪90年代,生涯规划理论从西方传入我国,在我国引起广泛关注。我国学者从对国外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研究发展到开拓实践领域,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丰硕成果。戴良铁和刘颖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职业选择、职业生涯目标(可分为人生目标、长期目标、短期目标)的确立、职业生涯路径的设计,还包括与人生目标及长期目标相配套的职业生涯发展战略,与短期目标相配套的职业生涯发展策略[7]。楼仁功、赵启泉认为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认识自我,了解社会,确立目标,制定策略和生涯评估[8]。职业生涯教育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胡艳兰提出针对“90后”大学生特点探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路径[9]。王仁伟提出把职业生涯辅导作为人生观教育的载体[10]。

与此同时,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得到各方的高度重视并加速发展起来。1990年,国家教委调整普通高校教学计划,要求高校试行开设职业指导课程。2007年,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明确要求普通高校开设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2009年,教育部举办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24个省市1 000余所高校70万学生参加比赛,普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技能与实践能力,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广东省是我国最早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的省份,目前绝大部分省市都有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目前,每年有上百场与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的论坛、研讨会、讲座在国内高校举行。从2009年开始,教育部就业指导中心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万名就业指导师培训计划,提升就业指导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清华大学是国内最早专业化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高校之一,建立较为完善专业的职业辅导体系,开设面向本科生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Know About Business创业基础”课和面向研究生的“职业素质拓展训练”课程。北京大学全面启动职业规划教育,成立“北京大学职业规划工作室”,开展“一对一”的职业规划指导与咨询服务。全国高校在认识到职业生涯指导的重要意义后,逐步将国外经典的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引入到本校,职业规划也逐渐被纳入大学生的课程,初步形成了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指导的基础。

三、“五个一”生涯规划教育模式的构建

近些年来,我国在生涯规划教育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与解决。一是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注重对学生的专业教育,忽略对学生生涯规划的引领,学生缺乏生涯目标与前进动力;二是注重生涯规划教育课程的学习,忽略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理论与实践脱节,不能满足生涯规划教育的实际需求;三是依赖生涯规划教育活动的开展,忽略生涯规划教育理论的研究及课堂教学,学生缺乏理论支撑,达不到深层次效果;四是重视开展生涯规划教育,但是针对性还不强、系统性还不够,未形成较为完备的体系。

本文以当前国内外生涯规划教育理论及实践现状的研究为基础,以存在的问题为导向,以系统性、实用性、前瞻性为视角,提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大班教学”与“小班讨论”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五个一”生涯规划教育模式,建立“掌握工具→认识自己→认识社会→设定目标→制定规划→行动执行”的生涯规划逻辑模型,引领大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助推其实现职业理想和人生目标。

(一)构建“五个一”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法国伟大的思想家蒙田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自我”。美国管理学家梅奥说:“人是独特的社会动物,只有把自己完全投入到集体之中才能实现彻底的自由”。这充分证明了认识自己和认识社会的重要意义。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现在的位置,再精致的地图也不能引导你到达想去的地方;假如你不知道自己适合干什么,再美好的生涯设计终会成为南柯一梦。我们只有知道“我是谁”和“我在哪”,才能知道“去哪里”和“怎么去”,最后付诸行动。

1.开展一系列生涯规划讲座

讲座主要包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导论、大学生自我认知、环境认知与职业决策、目标设定与行动计划、职业生涯规划书撰写等内容,引导学生把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比如决策平衡单、SMART、生涯彩虹图等工具,唤醒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计划能力、决策能力、行动能力,解决如何“运用工作”的问题。

2.进行一次职业测评活动

测评主题是“探索自我、认知自我”,主要包括兴趣、价值观、性格、能力等内容。事实证明,兴趣等已成为衡量职业满意度和维持职业稳定性的重要因素[11]。职业测评是认识自己,提高职业认同和职业适应能力的重要方法[12]。测后生成生涯测评报告,生涯导师对测评结果进行专业解读,引导学生从兴趣、价值观、性格、能力等方面更加系统地认识自己,解决“我是谁”的问题。

3.参加一系列生涯规划实践

实践活动主要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生涯微电影拍摄、生涯人物访谈、社会实践等,让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开展创新创业体验,深入岗位实践,了解社会选人标准等。通过生涯实践促进学生了解环境和认识社会,解决“我在哪”的问题。

4.组织一系列生涯规划沙龙

沙龙主要涉及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人才的职业成长、读研与留学深造等主题,让学生在互动的思想大碰撞中明晰学习目标和发展方向并确立目标,解决“去哪里”的问题。

5.制作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书

每个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与工具精心设计一份生涯规划书,把对自我的认知、环境的认知、设定的目标、行动的计划固化下来,成为行动的指南,解决“怎么去”的问题。

(二)“五个一”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保障支持

1.积极营造生涯规划教育氛围

(1)成立生涯规划协会,为学生搭建自主发展的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生涯规划教育活动中。

(2)组建由辅导员、学业导师、就业创业课程讲师、企业导师组成的生涯教育导师组,确保每个学生都有一位专业的生涯导师。

(3)建立生涯教育个体咨询室,营造轻松自由的环境,为学生和导师搭建“一对一、面对面”沟通交流的平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4)将《生涯规划与发展管理》作为学生的通识必修课,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结合。

(5)强化朋辈影响,从毕业院友中挖掘一些科研达人、世界名校学子、职场明星等,定期邀请他们回校现身说法,树立标杆。

2.注重开展生涯规划教育研究

(1)将生涯规划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规划与改革的体系中,进行系统研究和设计。

(2)组建专业的生涯规划教育研究队伍,针对每届学生开展生涯教育前的现状调研、生涯教育后的效果评估、职业测评结果群体分析、毕业生流向分析等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工作,确保生涯教育实施计划制定的针对性以及过程控制和调整的有效性。

(3)针对生涯规划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呈现出的一般规律和特征,以及试验中的经验做法,组织开展相关理论研究。

图1 “五个一”生涯规划教育模式及逻辑模型

四、“五个一”生涯规划教育实施计划

重庆大学弘深学院是重庆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的基地,是培养“研究型后备人才”的创新实验学院,统筹全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通过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协调发展,为学生的继续深造与后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五个实验班每年招生150人,学生通过二次选拔产生,涵盖重庆大学11个学院30个专业。本文重点论述拔尖创新人才生涯规划教育模式的构建,以重庆大学弘深学院为例,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为促进弘深学子更加科学合理地规划职业生涯,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人生目标,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和自我发展方向,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让学生“学习有动力,成长有平台,竞争有实力,发展有空间”,自2011级以来,弘深学院已连续四届在学生中开展“五个一”生涯教育实践活动,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生涯规划教育实践以团队形式开展,讲座、沙龙、实践相结合,将学生分为12个生涯小组,每3个小组配备1名生涯导师。

表1 弘深学院2013级生涯教育实施计划

五、“五个一”生涯规划教育效果分析

本文通过建立修订的职业成熟度问卷[13],以弘深学院2011级、2012级、2013级、2014级四届学生为被试,对他们接受“五个一”生涯规划教育的前测、后测进行比较研究,论证教学改革的可行性;选取接受“五个一”生涯规划教育的弘深学院经管、电气、机械、土木、电子信息5个专业学生,与未接受“五个一”职业生涯教育的其他学院相关5个专业学生进行对比研究,对生涯规划教育进行追踪。

(一)学生的生涯成熟度有显著提高

职业成熟度是衡量大学生职业生涯认知、能力水平的重要指标[14]。根据统计数据,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有明确的理想和目标”、“认为职业生涯规划重要程度”、“对职业生涯规划需求程度”、“非常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等七个方面都有较大的增幅。这说明“五个一”生涯规划教育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发展总体是有效的,大大提高了他们对于发展的认识程度。尤其是“有明确的理想和目标”方面从45.38%提升到77.86%,增幅达到32.48%;“认为职业生涯规划重要程度”方面从74.24%提升到98.29%,增幅达到24.05%;“清楚自己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计划”方面从56.69%提升到92.84%,增幅达到36.15%。

表2 四届574名学生生涯成熟度前后比较

(二)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有明显提升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前后比较,生涯教育开展后,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总体水平达到M=3.85,成绩良好。其中,提升最大的是对职业生涯规划方法的认知,提升值达到0.46。学生通过生涯教育知道如何进行生涯规划,系统学习了生涯规划的方法和工具。与此同时,值得加强的是“在大学期间逐步完成职业生涯规划”、“需要修读相关职业规划课程”、“借助社会力量”等方面。

表3 四届574名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开展前后数据对比

(三)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认可度高

学生开放式书面评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认可的。在谈到收获时,有同学说,“生涯规划开启了认识自我这扇大门,它不仅是对职业,而且对一生都是十分重要的。认识自我,明确方向,在我们的头脑中画上一张地图,我们对未来不再迷茫!”有同学说,“生涯规划让我对自己的人生职业目标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未来的工作有了充分的准备,我明白了自己该做什么,该准备什么。”有同学说,“有规划、有目标,才能在前行的道路上看得更长远,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只有规划好你的时间,才能规划你的未来。”有同学说,“通过生涯教育,我对性格、优势劣势有了系统了解,同时通过职业规划书正式地制定了自己的短期目标。”有同学说,“通过生涯规划,我明白了此刻的我,需要做的是抓住点滴时间,尽最大的努力和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提升自己。”当然,有同学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有同学建议,“生涯规划书不要循规蹈矩。”有同学建议,“加强生涯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

(四)生涯规划教育对学生的引领作用显著

在生涯规划教育的引领下,学生的发展目标越来越清晰,理想梦想越来越高远,更多的学生选择继续深造学习,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根据学校就业中心数据统计,近年来弘深学院毕业学生到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高水平大学深造读研的学生平均比例达52.8%,到伦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墨尔本大学等国外名校深造读研的学生平均比例达13.4%。

综上所述,“五个一”生涯规划教育在提升大学生对生涯规划的认识度,提高大学生的生涯成熟度,引领大学生生涯成长,明确发展目标,形成内生动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值得推广。但是,在推广中要结合学校和专业的实际情况。

六、“五个一”生涯规划教育推广的注意事项

(一)生涯规划教育要与专业教育结合

“五个一”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要与专业教育结合,只有将生涯规划教育中传授的理念、方法用于专业的学习和个人生涯的成长,生涯规划教育才能发挥真正的效用[15]。在生涯规划教育中,学生通过对老师、专业的认知学习,能够显著提高其对本专业的系统认识,从而提升专业教育的效果。

(二)要注重生涯教育的反馈调研

“五个一”生涯规划教育的落实要通过科学的教育效果评价进行认定。学校或学院应积极对生涯规划教育的结果进行调查分析,真实调查学生生涯成长中的需求,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调整生涯规划教育的举措。比如弘深生涯规划教育实践中,2011级开展的是5个讲座,2012级实施的是两天讲座,2013级则减少为2次讲座,这是根据学生的需求分析而进行的调整。生涯需求调研应该成为常态,在需求基础上的教育才更具有针对性,满意度更高。

(三)生涯规划教育要更多依赖实践环节

在“五个一”生涯规划教育实践中,不能仅停留在理论的学习上,理论学习仅仅为6个学时,而更多通过设计操作性强的生涯实践[16],比如团队实践、美景实践、微电影实践等,通过有趣、好玩的生涯实践,吸引学生真正参与到生涯教育中来,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是“五个一”生涯规划教育的基本要求。

(四)以学生社团为依托形成组织保障

在“五个一”生涯规划教育实践中,要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作为保障。例如弘深生涯教育实践中,专门成立了生涯咨询室,为每个班级配备了一名生涯导师,生涯咨询室为学生的生涯困惑解决提供个性化服务[17-18]。同时,专门成立了生涯发展协会[19],让高年级学生、本年级学生等加入,发动更多同学加入到生涯教育实践中来,真正形成“导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生涯实践氛围和生涯成长局面。

总结全文,“五个一”生涯规划教育模式,即开展一系生涯规划讲座、进行一次职业测评活动、参加一系列生涯规划实践、组织一系列生涯规划沙龙、制作一份生涯规划书,是引领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健康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期望能为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马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6(上):141-142.

[2]刘献文,李少芬.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本土化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7(5):93-96.

[3]“拔尖计划”锻造基础学科领军人才[EB/OL].教育部门户网站(2014-02-25).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5147/201402/164484.html.

[4]2014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出炉,状元含金量下降[EB/OL].中国校友会网,http://www.cuaa.net/cur/2014gkzydc/.

[5]薛峰,刘真.大学生生涯辅导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人才培育,2009(6):67-68.

[6]孙晋露.日本:系统化、分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J].上海教育,2014(29):24-27.

[7]戴良铁,刘颖.职业生涯管理理论与方法介绍(一)职业生涯管理简析[J].中国劳动,2001(8):28-30.

[8]楼仁功,赵启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2(6):87-88.

[9]胡艳兰.“90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科学路径探微[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7):88-90.

[10]王仁伟.把职业生涯辅导作为人生观教育载体[J].中国高等教育,2015(10):59-61.

[11]吴俊华,张进辅.我国大学生职业兴趣的特点调查[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11.

[12]刘秋颖,(韩)郑浣淑,苏彦捷.人格与职业兴趣的关系:中韩比较的角度[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5.

[13]刘国存.职业成熟度理论在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4(6):47-48.

[14]张智勇,荣煜,管延军.中国大学生职业成熟度量表的信度与效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6.

[15]陈克坚,李湘宁,李毅.浅论专业课程教学与职业生涯教育的有机结合[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376-379.

[16]李玉翠.浅谈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四个结合”[J].文教资料,2008(36):178-180.

[17]王麒凯.大学生就业指导需求特征及对策的调查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0(S2):6-11.

[18]金国雄,于娜娜.大学生学业规划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模式的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08(18):50-52.

[19]高桂娟.从就业指导向职业生涯教育转变——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分析与思考[J].教育探索,2008(1):134-135.

责任编辑曹莉

网址:http://xbbjb.swu.edu.cn

DOI:10.13718/j.cnki.xdsk.2016.03.012

收稿日期:①2015-03-13

作者简介:张雄,重庆大学弘深学院,讲师。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4年度重大项目“构建‘五个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实践”(141013),项目负责人:张红春。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41(2016)03-0098-07

猜你喜欢
拔尖创新人才生涯规划教育五个一
做好民族工作“五个一”工程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好局面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与思考
论拔尖创新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养成
高校交叉学科建设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五个一”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院校拔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研究
长宁县“五个一”打造智慧城市
重庆实施扶贫攻坚“五个一”
高中生涯规划教育职业探索模块中翻转课堂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