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阅读时代下纸媒副刊发展路径初探

2016-06-20 08:37邱振刚
新闻世界 2016年4期
关键词:纸媒副刊

邱振刚

[摘要]随着智能手机等互联网终端的日渐普及,越来越多的读者选择通过手机、电脑进行数字化阅读,传统纸媒受到巨大冲击。其中,纸媒的副刊版面面对汹涌而来的无纸化、即时化阅读趋势,难以为低龄读者所接受。副刊版面应该利用当前手机阅读用户付费意愿淡漠,手机阅读盈利模式尚不成熟的机遇,利用虚拟网络社区等手段,争取并巩固自己的读者群体。

[关键词]数字化阅读;纸媒;副刊;网络社区

一、数字化阅读时代纸媒副刊面临的困境

当前,随着智能手机不断普及,应用程序或客户端花样翻新,手机上可供读者阅读的内容日趋丰富,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读者选择将手机作为最重要的阅读平台。根据新华书店总店阅读行为调查中心2015年5月的一次调查结果显示,有75%的读者表示,自己平时有使用手机进行阅读的习惯。从这次调查数据还可以看出,80后、90后读者的手机阅读比例最高,比重均超过80%,而50后读者利用手机阅读的读者比例最小。另外,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新公布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14年,在传统纸质媒介中,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读报时间最长,超过阅读书籍和阅读刊物的时长,但也仅为18.80分钟。但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互联网接触时长为54.87分钟,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33.82分钟,分别比读报时间多了198%、79%。

单从上述数字来看,似乎印证了人们的印象,就是在当今时代,传统纸媒在迅速衰落,新媒体在逐渐成为主要阅读方式。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现在的网络内容服务商尚不具备和纸媒相当的新闻采写权限,它们所提供的新闻性内容,主要来自于传统新闻机构。这其实为平面媒体的新闻板块保留了极大的生存发展空问。但是,与新闻内容不同,纸媒的副刊性内容因为缺乏新闻时效,其可替代性更大。并且,对于文学作品、文娱信息、服务资讯等副刊性内容进行整合也历来是网络媒体的优势。所以,总的来看,在手机阅读大行其道的今天,副刊才是纸媒中受到无纸化、网络化这一阅读趋势冲击最大的部分。

对于这样无可回避的挑战,大量纸媒选择把原有副刊进行特刊化变革作为应对手段。其实,副刊特刊化的趋势并非始于手机阅读兴起的时期。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我国经济、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文化生活空前活跃,娱乐方式的选择大为丰富,在这种状况下,人们对传统的文艺副刊逐渐失去了兴趣,读者对于副刊的阅读期待从趣味的满足变成资料的获取,大量纸媒为了吸引读者,把副刊变成了特刊,这就导致副刊的文艺属性被极大淡化,资料性大大提升,如《北京青年报》的《汽车时代周刊》《IT时代周刊》《广厦时代周刊》等。特刊是集中刊发专题性信息的版面,强调针对特定话题组织内容,这类版面的确比常规的副刊更突出可读性和服务性,不可否认,这一变革也的确为纸媒副刊带来了起色。但是,网络媒体兴起后,它们的灵活性、丰富性终究是纸媒难以比拟的,尤其是在当前无线网络随处可见、信息资料高度易得的阅读环境下,特刊的信息量大、专业性强等优势已经被极大蚕食。从这个角度来说,特刊自9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初的辉煌期已经基本结束,走向衰落的命运似乎已经无可避免。如果特刊这一最后的武器都宣告失灵,那么,纸媒副刊如何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局,求得未来的发展空间?

二、数字化阅读时代纸媒副刊的优势

结合当前手机阅读的发展现状,我们应当看到,在今后的一个时间段,纸媒副刊仍然有着存在、发展的空间。首先,对于当前的手机阅读客户端而言,各种阅读应用软件虽然种类纷繁,但共同之处是用户付费意愿普遍淡漠,导致内容提供商缺乏动力对网络阅读内容进行精致化制作,手机阅读体验和优质的纸质副刊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当然,网络文学尤其是网络长篇小说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成熟稳定的盈利模式,但它们所面对的阅读群体和传统纸媒副刊的读者显然并不一致。

其次,智能手机终端虽然在数量上取得了爆发式增长,目前手机阅读客户端的活跃用户已经高达2.5亿,但和我国人口总量相比,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更何况,在网络阅读的内容方面,读者个性化需求巨大,就2.5亿基数来看,读者群体无论采用何种分类进行细分,这一群体内读者的数量都是巨大的,这就为个性化阅读内容提供了市场。

再次,无论纸媒如何迎合读者设置版面、栏目,都无法在内容获取的便利性上和新媒体相比,但这种便利性其实是一柄双刃剑。从当前阅读内容来看,大量的内容首发于网络,并流传于网络,网络内容编辑重在对既有内容进行整合,而对原创支持力度薄弱。虽然不乏新兴公众号等各种移动客户端的制作者为趣味性较强的内容提供高额稿酬,但这类内容究其本源,实际上很多仍然是对纸质内容的重新整理。只不过整合手法、语言技巧上较为个性化,可以较为有效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以上种种,直接导致网络文学创作变成了文字输入,网络内容在品质上和传统纸媒的精致文本差距巨大。而网络阅读内容的粗糙,使得大量期待阅读到高质量内容的读者至今仍然排斥网络阅读。然而,一旦手机阅读的盈利模式得以形成并稳定下来,读者群体的分化完成,手机阅读内容的品质必然显著提升,传统纸媒副刊在文本品质上的优势将不复存在。

三、网络社区化建设是纸媒副刊发展的突破口

所谓社区化建设,就是副刊(特刊)编辑在报纸整体编辑、发行方针的指导下,提升服务意识,以读者的眼光来展开策划,在版面和纸媒所在网络站点共同营建信息集散中心,最后形成编读之间密切合作、各取所需的网络社区。这样的网络社区不仅仅是提供文艺作品、音视频信息、服务资讯的阅读平台,还可通过论坛、微博、微信、聊天用户群等方式最大程度地实现编辑与读者、读者之间的互动,从而成为读者阅读生活中心,并在此基础上,兼具社交中心的功能。

我们应该看到,无论副刊、特刊以何种形态出现,都是依赖于母报存在的,而母报的定位决定了副刊的受众。所以,副刊不应一味追求读者数量的增加和不同读者群体的全覆盖,因为读者的无差别化就必然要求内容的普及化、平庸化,这必将带来特定读者的流失。所以,副刊版面只要确保其内容能够满足特定受众的需要,也就为未来发展奠定了空间。上述编读共享社区正是在这一点上有着独特优势。因为,当今的读者虽然可以在手机、电脑上快捷便利地获得信息,但信息的丰富性也同样带来了信息的复杂性。现在的普遍情况是,无论是通过搜索引擎还是网络专题板块所获得的信息,因为其面对的对象是某一话题的全部关注者,所有内容看似主题鲜明,其实往往层次不一,这样也给读者的个性化阅读带来困难。但社区化的纸媒版面和相应的网络内容,能够通过和读者的互动,精细把握读者阅读需求,从而更具针对性地组织内容,牢牢吸引住读者的关注目光。

总体而言,2015年,中国手机阅读的发展速度超出了预期,传统平面媒体尤其是副刊性版面遇到越来越大的挑战,转型迫在眉睫。在此过程中,纸媒副刊寻找适合自身特点的定位与内容构建模式,借助移动新技术大力发展和读者的互动交流尤其重要,编读群体之间建立更加广泛、快捷的网络社区,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策略。

(作者:中国艺术报理论副刊部主任)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纸媒副刊
省志所载报纸文艺副刊勘误及其考订
比主编还牛的副刊编辑们
论当今网络对纸媒的影响
保持开放心态,探索新媒体营销新形式
我国纸媒转型突破方案
纸媒微信平台建设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
新媒体环境下纸媒发展的几点思考
副刊编辑:发挥文化传播作用
报纸副刊要体现新闻性
报纸副刊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