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意外伤害与其父母知-信-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2016-06-21 08:12董玉静殷海燕王爱红
护理研究 2016年16期
关键词:父母相关因素知识

董玉静,殷海燕,王爱红

青少年意外伤害与其父母知-信-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

董玉静,殷海燕,王爱红

摘要:[目的]了解青少年意外伤害发生的水平及其父母对意外伤害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并确定相关因素。[方法]采用自制问卷,选择南京市某中学228名学生家长进行调查,运用Excel和SPSS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青少年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为13.6%;父母的文化程度是意外伤害相关知识的影响因素;父母在知识、态度和行为维度的得分之间有相关性;意外伤害的发生与青少年的气质类型、父母的意外伤害预防行为有关,与青少年的性别、年级、家庭类型以及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对意外伤害的知识、态度无关;气质类型偏麻烦性的青少年较多发生意外伤害;家长在行为维度的得分越高,青少年意外伤害发生率越低。[结论]应经常、反复对青少年的家长进行意外伤害的教育,将知识和态度转化为防范意外伤害的行为。

关键词:青少年;意外伤害;父母;知识、态度和行为;相关因素

意外伤害是21世纪威胁儿童青少年生命和生存质量的主要健康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儿童青少年的第一致死原因,且导致的伤残人数远大于死亡人数,对儿童和青少年身心造成巨大影响[1]。大多数意外伤害是可以预防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地控制意外伤害的发生。作为青少年的主要监护者,父母的知识、态度和行为(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对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保障其安全显得尤其重要。本研究调查并分析了南京市某中学学生意外伤害发生情况及家长对意外伤害的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采取整群抽样法,分别从南京市某中学初一、初二、初三年级中各抽取2个班,高一、高二年级中各抽取1个班,选择在开家长会时将调查问卷发给学生父母。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1份,回收301份,其中有效问卷228份,有效率为75.7%。

1.2调查方法和调查内容本研究使用自设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伤害调查表、青少年的父母意外伤害的知-信-行调查表。一般资料包括家长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工作类型、家庭子女数、孩子的气质类型等。青少年的父母意外伤害知-信-行调查表借鉴了刘齐[2]设计的调查问卷。正式调查前,进行预实验,并请3名相关专家进行修订,最后形成的调查表内部一致性检验信度系数α为0.80。该问卷在知识维度包括17个条目,信念及态度维度包括12个条目,行为维度包括19个条目。知-信-行调查表采用计分制,得分越高表明家长的对意外伤害的认知程度越高。

1.3伤害的判定标准伤害的判定标准采用目前国内公认的伤害标准,凡有如下情况之一者判定为伤害:①经医院或校医室诊治并诊断为某种损伤者;②由老师或家长做紧急处置者;③因伤休息0.5 d及以上者。伤害的分类参照ICD-10 中E编码和判定标准将伤害分为跌伤、碰伤、刀割伤、骨头卡喉、车辆伤、烧烫伤、交通伤、溺水、中毒等10类。

1.4统计学方法严格检查问卷的质量,将调查数据录入Excel软件,用SPSS18.0 软件进行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χ2检验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本研究共调查了学生的父母228人,其中父亲95人,占41.7%,母亲133 人,占58.3%,年龄为34岁~61岁,年龄中位数为40岁。学生男生108人,女生120人,其中初中一年级64人, 初中二年级42人, 初中三年级61人,高中一年级51人,高中二年级10人,学生的年龄为12岁~19岁。

2.2青少年意外伤害次数及原因在调查的228名学生中,在最近1年内发生过意外伤害的人数为20人,发生2次及以上的意外伤害者为7人。意外伤害发生的频次为31次,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为13.6%。伤害发生的类型主要为跌落伤(51.2%)和交通伤(23.4%)。意外伤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为运动相关(41.9%)和交通工具(19.4%)。伤害的部位主要为四肢(51.6%)和头颈部(25.8%)。

2.3青少年的父母意外伤害知-信-行水平调查显示,在知识维度青少年父母的最低得分为1分,最高为16分(满分为17分),平均为12.5分。青少年的父母在知识维度得分较低的几个条目为鼻出血、骨折、扭伤、肢体大量出血的正确处理及心肺复苏的方法。信念维度满分12分,最低为2分,最高为11分,平均为8.9分。行为维度满分19分,最低2分,最高17分,平均13.9分。青少年的父母意外伤害各维度得分较低的条目见表1。

表1 青少年的父母意外伤害各维度得分较低的条目(n=228)

2.4青少年的父母意外伤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相关因素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文化程度、性别、职业、家庭类型及年级父母的意外伤害知识、态度、行为的得分,发现不同文化程度的父母在知识维度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发现,知识维度得分、信念维度得分以及行为维度得分之间有相关性见表2。

表2 青少年的父母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相关性(r值)

2.5青少年意外伤害发生相关因素本研究将青少年的气质类型、青少年性别及父母的文化程度、父母在意外伤害知识维度得分、信念维度得分和行为维度得分与青少年意外伤害发生的次数的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青少年的气质类型、父母在意外伤害预防行为维度的得分是青少年意外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经过对比发现,气质偏麻烦型的青少年意外伤害的发生率高于平易型;家长在行为维度的得分越高,青少年意外伤害发生率越低。

表3 青少年意外伤害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3讨论

3.1加强教育,降低青少年意外伤害发生的水平意外伤害是世界范围内青少年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研究中,青少年意外伤害的发生率为13.6%,高于严志玲等[3]报告的中学生意外伤害的发生率(9.49%)。意外伤害的类型主要为跌落伤(51.2%)和交通伤(23.4%),发生的主要原因为运动相关(41.9%)和交通工具(19.4%),与白鸿雁[4]报道的青少年意外伤害的类型和原因相似。青少年期心理特征为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更容易暴露于危险状况中。但同时也存在防范意识欠缺,独立应对意外伤害的能力较差的问题。因此,应对青少年加强意外伤害的防范意识及防范能力的教育,降低意外伤害发生的水平。

3.2青少年的父母意外伤害知-信-行水平较低,需要增强其防范保护意识父母是青少年意外伤害防范知识及能力的重要来源之一,父母对危险的认知将影响对青少年的保护。本调查显示:父母对意外伤害的认知水平较低,75.4%的父母不知道鼻出血的正确处理方法,93.4%的父母不知道肢体出血的正确处理,51.8%的父母不知道心肺复苏的方法。在态度方面,近80%的父母没有认识到父母对危险的认知会影响到对孩子的保护,80%以上的父母不会专门采取措施预防意外伤害的发生。青少年的父母作为意外伤害防范及处理知识的重要来源,需要提高意外伤害认知水平,提高防范保护意识。

3.3针对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预防和控制意外伤害的发生意外伤害是可以被认知和预测的。本研究调查显示,气质类型偏麻烦型的青少年比气质类型偏平易型的青少年更多发生意外伤害,分析原因可能在于:偏麻烦型的青少年对危险的认知不足、防范及应对能力较低有关,因此对于气质类型偏麻烦型的青少年在意外伤害的防范上应该加强教育。此外,本调查显示:父母在意外伤害行为维度得分对青少年意外伤害发生有一定的影响,而在知识和信念维度并没有发现影响。提示青少年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仅仅具有意外伤害相关的知识和态度是不够的,需要把知识和态度转化为具体行为,如父母应经常教导青少年防范意外伤害,并在日常生活中给青少年树立防范意外伤害发生的榜样。另外,本研究发现:知识、态度和行为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在意外伤害防范教育上,对青少年的父母要加强教育,并要反复进行,强化其防范意识和能力。

4小结

本研究通过调查发现,青少年意外伤害的发生与青少年本身的气质类型和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防范意外伤害发生及处理的行为有一定的相关性。本调查并没有发现青少年的性别、年级、父母文化程度等方面对意外伤害发生的影响,分析可能与调查样本量有限、青少年的年龄阶段较为集中等有关。

意外伤害的预防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需全社会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参与和支持,要做到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因此,要加大青少年安全教育的力度,提高学生及父母的意外伤害防范意识和技能,从而减少和控制青少年的伤害发生,保护青少年健康[5]。

参考文献:

[1]王小莉,杨婕,戎毅,等.江苏省青少年意外伤害认知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13(4):28-30.

[2]刘齐.教育干预对父母预防学龄前儿童家中意外伤害的效果研究[D].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1.

[3]严志玲,王萍,韦琳,等.柳州市中小学生意外伤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2(8):892-895.

[4]白鸿雁.桐乡市0~14岁儿童意外伤害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10):936-938.

[5]李然,梁利花,贾睿,等.郑州市中小学校安全教育和学生自护自救知信行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5(2):198-201.

(本文编辑孙玉梅)

Survey and analysis of adolescent accidental damage and knowledge,attitude and practice(KAP) of their parent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Dong Yujing,Yin Haiyan,Wang Aihong

(School of Nursing,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Jiangsu 210023 China)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资金资助项目,编号:2014JSB83;南京中医药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13XSK28。

作者简介董玉静,助教,硕士研究生,单位:210023,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殷海燕、王爱红单位:210023,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16.024

文章编号:1009-6493(2016)06A-1998-04

(收稿日期:2015-08-17;修回日期:2016-03-16)

猜你喜欢
父母相关因素知识
剑杆织机设计与人机工程相关因素分析
去除“父母”的身份,他们是怎样的人
习题变一变 思维现一现
是“知识”,还是“知识权力”追求?
年过六旬再做“父母”,不幸孩子串起8000人的家
爱与知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