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思想困惑分析与对策

2016-06-21 08:26李付春
考试周刊 2016年44期

李付春

摘 要: 初中学生正处于特殊年龄阶段,既带有儿童天真的一面,又有青年人较成熟的一面。青春发育在给他们带来成长喜悦的同时,给他们带来问题与烦恼,考试焦虑、攀比心理和网络诱惑等诸多因素或多或少影响他们的个性发展,甚至影响他们全面进步。因此,我们要审时度势,研究对策,使他们直面问题、走出困境。

关键词: 问题与烦恼 心理困惑 分析及对策

一、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由于考试压力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甚至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面对每次考试,大部分学生都会感到精神紧张,压力很大,思想烦躁,情绪不稳。考试焦虑有轻重之分,轻者表现为紧张、着急、担忧、害怕、心烦意乱。重者会影响人的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考前复习准备工作不扎实,走马观花,囫囵吞枣。其次是期望值过高,渴望获得成功的同时,又担心遭到失败。再次是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压力所致。压力越大,考试越失败。因此,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每次考试,平静地看待分数。1、从容应考。适度紧张是有益的,过度紧张是有害的。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做好每次复习考试准备工作是至关重要的。2、做好平时学习的日积月累。考前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3、教会学生答题技巧。拿到试卷后,首先要浏览试题,认真审题,统揽全局,先做容易的题和有把握的题,消除紧张情绪。答题时要在正确的前提下加快速度,确保时间够用。4、平静地看待分数,分数只能反映某一阶段的学习状况,不能反映一个人的全面素质,更无法体现一个人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进步和成绩。“走出”考试,离开分数,在分数之外还有更广阔的空间。

二、攀比心理

攀比心理对学生来说是彼此之间在各方面自我好胜的一种表现。包括个人之间的攀比和团体之间的攀比,既有思想认识、学习纪律上的攀比,又有讲究时髦、物质消费上的攀比。只有正确处理好各种攀比的关系,才能促进自己在各方面良好发展。

1.学习上的攀比。学习上的攀比在初中学生中表现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课堂上的听讲、课后复习、作业书写、背诵默写、课堂问题回答、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与探讨、学习计划与方法、学科成绩、技巧掌握、知识应用等。总体来看,学习上的攀比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习风气好转,使个人的学科成绩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学生之间的环境条件、个人天赋、认知水平、接受能力、理解程度等诸方面存在不同,各种途径的攀比使学生的学科成绩和学习能力拉开了一定的距离,两极分化现象尤为突出。表面上看,有的学生因成绩优异而骄傲自大、沾沾自喜,放松自我约束。有的却因成绩较低而自卑自弃,缺乏信念,对学习失去信心。从本质上说,攀比背后往往隐藏的是学生相互之间矛盾较多,彼此之间关系疏远。

2.思想纪律上的攀比。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有了良好的思想就有端正的品行,就能遵守校规校纪,进而爱国守法,成为合格小公民。在集体生活当中,很多学生通过相互了解,彼此攀比,发现了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认识了自己的短处与缺点,学会了合作和竞争,达到了帮助与提高的目的。诚信友善、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爱憎分明、听从指挥、服从集体都是正确攀比的具体表现。但是,过度的、不恰当的攀比,往往导致个人之间嫉妒、怨恨、不服气,心理虚荣,精神空虚及班级之间拉帮结派、小团体思想等不良现象。由于个性、爱好、兴趣和认识的不同,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攀比面前表现出了软弱性的一面,思想落后,认识较差,行为欠佳,我行我素,组织纪律散漫等。再加上思想教育不及时,他们总处于班级队伍的后面,影响小组之间的团结与进步,给班级之间的综合评比带来不利影响。

3.物质上的攀比。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追求、贪图享受成了学生之间的攀比表现。现在几乎所有学生都穿着工整、随身携带零花钱,大家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有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体育器材、实验仪器供他们使用。农村学生还享受着“两免一补”、营养餐供应等优惠政策。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满足,不时向家长提出不合理要求。小到一支笔,大到一部手机,从学习用品到穿着使用无不伴随着“攀比”二字。刚买的学习工具书没翻几页,又想买另一版本的参考书籍。新衣服穿了不长时间,又要买另一款式的服装,讲究高档、名牌和时髦。花钱大手大脚,毫无家庭经济负担意识。有的学生还将零花钱用在网吧、打游戏、聚餐厅、抽烟喝酒等上面,真正用到学习方面的很少。攀比使自控能力差的学生走上与学校要求相反的道路。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攀比心理,树立正确的攀比观念,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不盲目攀比。首先,明确攀比的目的。通过攀比,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促进自己各方面发展,而不是嫉妒、怨恨和赌气。其次,改变攀比观念,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在攀比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最好,培养良好的攀比习惯。不论是学习、精神还是物质,都要有攀比的积极心态。不与他人比成绩,要与他人比进步。不与他人比消费,要与他人比节俭。进而达到比知识、比道德、比修养、比能力、比进步、比贡献的地步,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攀比。

三、网络诱惑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信息化生存、数字化生存、网络化生存已成为我们重要的生活方式。互联网、手机、QQ空间、电子邮件、微博、专题网站、网上学习都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通过网络,广大学生能更多更快地感受到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和多元的文化信息。课堂上无法听懂的内容,网络上可以得到解答,书本上有限的知识,网络上可以得到补充、完善和扩展。同学、老师、家人、朋友之间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和沟通。但是,网络世界很精彩,网络世界很无奈。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给人们提供快速便捷信息的同时,给人们带来不健康的内容。不健康内容充斥在一些非法网站或页面上,由于初中学生心理和生理两方面还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较弱,自控能力不强,情绪波动大,极易受到网络上不文明、不道德信息的影响,沉迷于网络虚拟生活或网络游戏之中。部分学生表现为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不按时完成,集体活动不积极参加,整天不求进取,精神萎靡不振。有的随意约会网友,给自身带来不利;有的对自己要求不严,放松自我约束,甚至走上迷途。

因此要教育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对自己的网络行为提出明确的规范要求,培养良好的、积极的、健康的上网兴趣。积极地利用网络有利的一面,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不浏览不健康网站,不沉溺虚拟时空。诚实友好交流,不在网络上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文明上网,安全上网,不在网络上使用不文明语言,不探究别人的隐私等。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学会辨别信息的真伪,不轻易散布不可靠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文明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