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节能:循环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分析

2016-06-22 01:50董锁成于会录李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6年6期
关键词:科技进步

董锁成 于会录 李宇

摘要

工业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领域,工业节能则是衡量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不同的工业行业的能耗效率是不一样的,优化工业结构即增加能耗效率高的行业的比重而降低能耗效率低的行业的比重会产生一定的节能效果;提高工业行业的能耗效率能够产生明显的节能效果,而科技进步则是提高能耗效率的主要途径。循环经济的外部性原理说明,具有正外部性的经济活动因为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经济活动主体缺乏投资热情,这类经济活动会存在发展动力不足的现象。工业节能如果是存在正外部性的经济活动,则也会存在发展动力不足现象。工业节能的正外部性会表现在工业节能和工业的利润总额之间的关系上,即工业节能并不能促进工业利润总额的增长,两者甚至会有负相关关系。在上述论断的基础上,本研究分析中国工业结构变动的节能效果以及工业节能和工业利润总额的关系。方便起见,将工业节能的途径区分为结构调整节能和循环经济节能两类,分别探讨两类途径对中国工业节能的作用。依据循环经济与科技变革之间的关系,将工业行业分为A类循环经济行业和B类循环经济行业,并推断A类行业的节能量同利润总额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B类则呈负相关,进而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技术验证上述论断。如果工业节能具有正外部性,则B类循环经济行业应该明显多于A类。研究结果表明:从2006年至2013年,中国工业结构调整的节能效果非常微弱,中国工业节能主要是通过发展循环经济而取得的;循环经济具有正外部性,大多数行业的节能量与利润总额呈负相关关系;A类和B类工业行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动力存在明显差异;科技进步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本研究建议,政府在推进工业节能工作的时候,应实施有差别的产业政策,相比于A类循环经济行业,对B类循环经济行业应给予更多政策优惠;提供循环经济补助资金和发展循环经济公共技术是提高工业节能效果的两大重要政策工具。

关键词工业节能;工业行业;正外部性;结构节能;循环经济节能;科技进步

中图分类号F06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6)06-0027-08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6.06.004

企业、政府、公众是循环经济的三大行为主体[1]。对于工业经济来说,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两大责任主体则基本只包括企业和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受生产成本、效益的约束。由于循环经济具有正外部性,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边际私人收益与边际社会收益不一致,其并没有获得自己创造的全部收益,而是向社会无偿地转让了部分收益,这是一种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现象,会导致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不足[2-3]。实践中,部分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业企业出现的“循环不经济”现象(如贵糖和鲁北化工)正是这种规律的典型表现[4]。近年来,我国雾霾天气增多,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事实表明:发展循环经济任重道远。朱方明等认为,我国工业企业循环经济实践推进困难,主要是因为工业企业无法在循环经济开展过程中实现价值循环、成本没能得到补偿、投资不能获得回报所致[5-6]。但工业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动力不足的现象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行业或企业。有大量研究和报道表明,某些工业企业实现了发展循环经济和经济增效的双赢[7-11]。综上所述,发展循环经济和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之间并不存在固定的关系,对某些行业来说,两个目标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冲突,而对另一些行业来说,两者则可能会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为促进循环经济健康发展,政府对这两类行业应该制定不同的产业政策。

依据外部性原理,对于具有经济负外部性的经济行为,通过征收庇古税,可以将企业的外部成本内部化,进而消除负外部性所带来的影响[12];同理,对于具有经济正外部性的经济行为,政府可以制定资金补偿和激励性的财税政策,消除正外部性所带来的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动力不足问题,而这也是政府在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承担的责任[13-14]。作为宏观经济运行环境的提供者和维护者,从一定程度上说,政府充分发挥经济管理和调控职能可以影响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趋向和发展水平。

从工业的结构入手,探索不同类型工业行业的节能水平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和行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对制定有区别的产业政策,推进循环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研究方法

1.1工业节能途径辨别

为便于探讨循环经济在工业节能中的作用,将工业节能的主要途径分为两类:结构调整节能和循环经济节能。前者是指在能耗效率(单位能耗所创造的工业产值)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增加能耗效率高的行业的产值在整个工业中的比重并降低能耗效率低的行业的产值比重,从而实现节能的目标。后者指在企业运营过程中通过贯彻3R原则实现综合能耗量的下降。

一般认为,工业节能的主要途径包括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科技创新和提高管理水平[15-16]三种。为方便起见,本研究把科技创新和提高管理水平都纳入到广义的科技进步范畴。这样,工业节能的主要途径也变为两种:调整产业结构和科技进步。这种分类方法与前一种方法的唯一区别体现在循环经济和科技进步上。

一般而言,经济学中的科技进步包含两个不可分割的含义:一是技术本身的变革、发展;二是技术变革对经济增长产生的作用[17]。也即是说科技进步是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技术变革。但现实经济中存在能够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但却不能提高(甚至降低)企业经济效益的技术变革,这种现象可以用循环经济的正外部性来解释。如果工业节能效果是依靠科技进步取得的,则在增加行业节能量的同时也能够增加行业利润;如果工业节能效果是依靠能够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但不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技术变革而取得的,则行业节能量的增加就会影响行业利润的增长。

考虑到科技变革的这两种情况,可以将全部工业行业分为两类,A类循环经济行业和B类循环经济行业。前者是循环经济和科技进步紧密结合的类型;B类是循环经济与不能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但可以提高循环经济水平的技术变革相结合的类型。对于A类循环经济行业而言,因为循环经济和科技进步紧密融合,行业节能是在科技进步的条件下取得的,行业节能量与行业利润总额应该呈正相关关系,即相互促进的关系;对于B类循环经济行业,则两者呈现负相关关系,即此消彼长的关系。

猜你喜欢
科技进步
浅析技术创新助推企业经济增长
科学技术进步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影响
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物流管理的影响研究
基于势分析的哈尔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
科技进步条件下劳动形式的划分
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现代化企业管理的推动作用
科技进步在沈阳市农业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