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知识服务商业模式

2016-06-22 23:16张凡
出版参考 2016年6期
关键词:学术内容用户

张凡

知识服务是在传统科技出版和信息服务融合发展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新兴出版形态,是数字出版在科技服务过程中的一个延伸与深化,是未来科技出版转型升级的主要趋势和发展方向。

知识服务的本质是基于海量的、权威的、系统的科技内容资源,通过对内容资源的碎片化、标引、语义关联、深度挖掘和统计分析,为科研用户提供面向科研立项、文献检索分析、实验模拟、文献撰写与成果发表、学术传播交流、生涯评价等整个科研生命周期的多元化、立体化、定制化服务。简而言之,知识服务提供的是一种科研决策工具,是一种面向科研用户的、针对科研创新全过程的、系统化的“科研解决方案”。

知识服务既然名叫“服务”,那首先明确的是服务业,要跳出传统的出版概念,要遵循现代服务业的商业模式和运作方式,也就是说要用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来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目标群体提供高附加值、高层次、知识型的服务。因此,知识服务的商业模式必将打破并大大拓展传统出版“编-印-发”的线性商业模式。

知识服务的商业逻辑应该是通过平台建设,在提供科研服务的前提下,连接与科研、出版相关的目标群体,不仅有政府科研管理机构、技术研发公司;还包括社交媒体、大众读者以及其他广告商等各个种群,正是通过各自的价值共享,推动了不同关联方的融合发展,从而形成一个基于学术生态圈的商业生态系统。

本文将基于平台商业模式的理论,结合知识服务相关各方的需求分析,对未来知识服务的商业模式做以下几方面的探索和思考。

一、学术业务

知识服务的核心目标是服务学术创新,因此,服务于科研用户的学术业务是其核心业务类型。而且对于知识服务企业而言,科研工作者乃至专业从业人员,既是用户,也是客户,更是住户。因此,知识服务平台的首要功能就是要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便捷的内容生产平台、内容获取平台以及交流分享平台,从而吸引更多的作者来此发布内容,更多的读者来此购买内容,更多的学者来此交流内容。为此,要开发提供以下几类产品或服务:

(1)出版发布服务。出版发布服务即通过内容的收集、整理、出版和发布,收取出版服务费、文章处理费等来实现盈利,具体包括三种模式:第一,线下的图书、期刊传统出版模式;第二,线上的数字出版、在线优先出版、开放获取等新兴出版模式;第三,提供定制化的按需印刷服务,包括预印本、单行本、抽印本等。具体操作模式可以线上线下互动,类似于O2O的商业模式,但未来应该以线上为主,线下是线上的辅助。

(2)内容产品服务。内容信息服务主要是通过销售图书、期刊乃至数据库等不同形态的内容来获取收入,实现盈利。一方面,可以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向个体用户销售图书和文章实现盈利,包括线上线下两种渠道,并可提供碎片化、定制化的内容购买服务;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数据库技术,集聚相关内容,建成专业数据库,并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和智能分析技术形成内容仓库,基于该仓库,用户可个性化选择或定制对应的数据库产品组合,主要盈利模式是向机构用户出售所需的专业数据库产品和服务。

(3)科研智能服务。通过语义关联技术、主题标引技术、知识挖掘技术、大数据分析等知识服务的核心技术,开发科研决策分析工具,将各类科研内容、信息转化为针对每个科研个体的科研智能服务,帮助科研工作者确定研究方向,找寻最佳项目,申请合适基金,智能推送最需要的文献等,其后端还可接驳出版发布服务。该服务将会极大地提升目标群体的用户体验,在部分功能实现销售收入的同时,还可以在过程中通过其他对接收费项目获取收入。

(4)学术评价服务。学术评价可包括各类学术评价体系的建立,文献引用数据统计分析、学术评价报告的研究和出具等。该服务不仅可以扩大知识服务平台的影响力,还可以通过一些定制化的学术评价服务功能实现收费和盈利。

学术业务的主要目标是在于集聚内容和核心客户(或目标群体),并不断提升客户体验,快速形成集聚效应,为接下来的前向收费和后向收费夯实基础,这也是知识服务第一阶段必须要做,也必须要做好的工作。

二、技术服务

知识服务平台的建设需要一支专业化的技术团队,从而保证企业可以掌握知识服务的关键和核心技术,并且能够根据用户需要及时地对功能进行升级和完善。因此,未来的知识服务企业必将会是一个“内容+技术”的平台型企业,一边是文化属性,一边是科技属性。因此,从科技属性出发,可探索开展以下业务:

(1)平台租赁业务。知识服务的实现需要一个专业化的技术平台体系,其中将会包括知识发现、知识加工、知识管理、数字出版、数据挖掘、分享社交、科研评价等各个专业的子平台,这些子平台不仅可以为自身实现知识服务所用,还可适用于其他有同类需要的企业,尤其是可从事某一类服务的企业。因此,可以通过向机构用户提供技术平台的租用或合作业务来实现平台租赁和技术服务收入;主要目标收费群体为出版机构、科研机构以及其他合作伙伴等。例如,可以考虑向其他出版机构租赁或授权其使用在线编辑出版、知识加工等知识服务子平台,运转相对成熟规范的平台将有助于他们减少自行研发的成本投入和风险;同时,还可以通过项目合作或资源合作,建立利润分成模式,从而充分发挥其内容资源的价值。对于基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等技术实现的知识服务平台产品而言,更多的内容提供商和终端加入会让平台成本更低廉、效率更高,服务更便捷。

(2)研发和咨询服务。在建立专业化的技术团队基础上,可以面向各科研机构、各出版机构提供技术开发服务或技术咨询服务,可以根据这些机构的特殊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平台研发服务;例如,通过开发针对各个目标群体的、满足不同功能的App产品,实现移动互联的全方位立体化服务。这些App可通过个人注册或个人账户云服务的收费来获取收入,还可通过将产品租赁给机构用户的方式来实现收入。除此之外,还可以提供知识服务相关的技术或运营管理咨询服务,从而获取收入。

三、增值服务

增值服务主要是在提供核心业务的同时,向平台的终端用户提供即时即刻的、特色化的服务,主要目的是提升用户体验,提高用户粘性,主要盈利方式为通过满足终端用户的个性化定制来实现后向收费。同时,一旦平台聚集了一定规模的目标用户群体,也就具备了开拓其他商业业务的基础,就可以针对这些相对集中的目标群体,来开发一些周边产品或第三方服务。

(1)信息定制服务:通过平台网络,收集、整理和汇总各类科技信息与科研动态、所关注学科的新书或新发表文章信息、基金申请通知、相关产业动态等各类信息,从而形成分门别类的垂直信息门户网页,供各类用户浏览,为他们免费提供各类海量信息。此外,还可以在平台中提供个人中心,为个体或企业用户提供独立空间,存储用户的阅览记录、下载记录、购买记录等个性化设置。

(2)在线社区服务:通过搭建创作、阅读与社交相结合的学术交流平台,形成用户参与的新模式,带给用户更好的阅读和创作体验。例如,可以为读者提供评价和反馈交流功能,让读者直接可以在电子书或期刊文章进行分享和评论,不仅实现读者之间的互动,也可实现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互动,还有编辑的互动参与。

(3)广告和招聘业务。基于RSS和web2.0等技术,为各相关企业、电商等提供产品的广告投放和定向推送服务,从而向广告商收取广告宣传费用。同时,当集聚了广大的科研机构或院校时,由于学科分类的精准化,可以在知识服务平台周边建立招聘信息发布平台,开展招聘业务。

(4)电子商务业务。第一,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图书、期刊等产品在线销售;第二,通过与其他出版机构或科技创新企业合作,代理销售一些针对科研用户的图书、科研设备等相关或衍生产品,通过产品销售分成实现收入;第三,通过搭建内容版权或知识产权的交易平台,获得“中介”收入。

(5)会展业务。基于知识服务平台集聚的用户以及由此产生的大数据,知识服务企业还可以为学术会议以及其他各类会展提供包含会议策划、信息发布、组织、会务、后期宣传、会议成果发布等各环节的一条龙服务。该业务成功的基础是用户对于知识服务平台的信任度和依赖性,用户黏性越强,组织会议或会展等学术交流活动的组织就会越成功,也就越发具有行业影响力。

(6)教育培训业务。由于知识服务企业基于平台可以集聚专业领域具有权威性的专家以及系统性的知识图谱,因此,可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开展教育培训业务。

(7)多媒体业务。利用专家集聚的在线社区,打造科技类访谈节目、专项调查栏目、科技新闻等复媒体项目,实现跨界融合,从而开拓新的业务方向。例如,可以针对热点病例开发的专家视频讲坛,还可以针对热点科学事件开发科普讲座视频产品。

(8)金融业务。产业发展需要技术创新,因此,在集聚广大专业科研人员的基础上,可以引入相关企业以及金融机构,从而形成科技、产业、资本三者的联动机制,推动科技与经济的融合与共同进步。

不同的出版企业在其转型升级过程中,由于自身资源条件的特殊性,可能会对以上几种知识服务业务模式有着不同的选择或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但要真正实现知识服务,并获得商业成功,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还需要这多个业务模式的共同发力,方可打造一个共创、共享、共赢的学术生态圈和商业生态系统。

(作者单位系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学术内容用户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关注用户
主要内容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学术
创新需要学术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