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说《中国编辑思想史》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016-06-22 23:37张俊
出版参考 2016年6期
关键词:思想史稿件职业

张俊

《中国编辑思想史》于2014年10月在学习出版社出版,作者队伍历经八年潜心研究,完成这部167万字,分上、中、下三卷,逾1500页的巨著。本书的出版意义非凡。

该书的问世,将我国历史上的编辑活动及具有编辑特征的文化活动以时间为序进行了梳理,不仅是在学科范围内编辑学史领域的重要成果,更是对编辑学学科体系建设的添砖加瓦。同时,本书所凝结的学术成果,体现了研究过程中对编辑理论和编辑出版实践之间关系的精准把握。

《中国编辑思想史》是一部具有跨学科特征的研究成果

首先,本书以历史上经典著作的产生、思想家史学家职业编辑对文籍的编辑处理为文本,从人和物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的过程是一次编辑活动实践史的研究,同时,每个文本的具体分析又被细分,如编辑的流程、方法,不同类型文籍的编辑特征,各思想家史学家职业编辑的编辑风格等的分析。

其次,本书在攫取一历史时期中某一编辑活动的同时,注重结合活动本身所处的时代背景、文化发展水平进行阐释,将编辑由个人个案研究上升为职业行业研究时,编辑活动被提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之上。编辑活动实践层面的分析呈现出对研究对象史实挖掘细致、覆盖较为全面的特征,编辑思想研究作为本书学术研究的核心内容,对其的研究做到了着眼却不局限于编辑思想、有关联衍生却不脱离编辑思想本身的特点。编辑活动初现、处于较低发展水平时并不独立,往往蕴于文籍在编作者创作的过程中。区别于现代意义的编辑,古人在一部作品完成的过程中通常既有创作又有修缮,在时间和程序上往往没有明显的分界,多是交叉进行,甚至同时展开。基于这样的具体实践,编辑思想就成了创作思想,甚至文籍之中蕴含的学术思想。

《中国编辑思想史》的问世,是对学科历史研究的充实,理清历史线索,才能有较为系统的归纳和总结。

《中国编辑思想史》对于编辑工作者具有双重意义

从一名编辑工作者的角度来看《中国编辑思想史》具有双重意义。书稿本身即是本职工作的内容,同时,因为书稿内容是编辑学相关专业的,又与工作有着具体而深刻的联系。在编辑稿件的过程中,除了要坚持一贯的高质量出版要求和标准化的出版体系流程,还通过稿件加工再一次回顾了这个职业的实践史、思想史。而对稿件的处理与编作者保持着沟通和交流,从双方所处的方位而言,本身即是一次编辑学界与业界的有益互动。

过去,行业里的观点认为学好了业务、掌握了应用,能编辑加工稿件、保证图书出版工作的进行即已足够。因为人们对编辑的认识不足,“编辑无学”在学术界、业界成了固化印象:一方面,有不在少数的人在从事着这一职业,他们以自己的事业为荣,有的已经成名成家;另一方面,编辑们身处这一行业,以自己的智慧和勤劳服务作者和读者,在“甘为他人作嫁衣”的职业倡导下默默无闻,身在此山中,却并未探析总结其中的学问。

其实,丰沃的土壤总会孕育出收获的希望,默默的耕耘之后总会有累累的硕果。编辑活动已传承久远,在大发展大繁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之中,编辑学者、从业者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当前,我们秉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肩负光荣使命,坚持正确导向,坚持两个效益统筹兼顾,立足编辑岗位为出版行业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价值,积极主动适应新时期编辑工作的新变化新特点,在编辑工作内涵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坚持学习,不断接收新思想、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为更好地从事编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呈几何级数增长,知识更新频率越来越高。当前,出版市场发生了深刻变化,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具体表现的大背景下逐渐呈现出人民群众购买力提高、对出版物需求增强的趋势。面对文化市场上“有数量没有质量,有高原没有高峰”的现象,编辑作为出版工作中的中心环节,应该有强烈的使命感和主动作为的担当。通过对出版市场中作者群体和读者群体的准确分析和精准把握,做好两个群体之间的纽带桥梁,在更好地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积极向上文化需求方面总结经验并勇于创新,以工匠之心孕育好的作品,以文化工作者的自我定位多出好书。在编辑工作的历史坐标系中,既要传承既往的优良传统,又要与时俱进将其发扬光大,让编辑思想之脉永续不断。

(作者单位系学习出版社)

猜你喜欢
思想史稿件职业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isitor Professor Donald Grierson*
为什么弱者难以接近正义——一个思想史的考察
本刊欢迎下列稿件
特约稿件
费孝通学术思想史识认
《军事哲学思想史》评介
《军事思想史入门》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