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巧莲:中国猪业的发展将在多重制约之下迎来恢复性增长

2016-06-22 11:27李冬宝
北方牧业 2016年19期
关键词:猪业存栏母猪

潘巧莲:中国猪业的发展将在多重制约之下迎来恢复性增长

2016年中国生猪产业持续去产能,并赢得去产能红利,规模迅猛扩张,散户持续退出,生猪产能调整成主旋律。2016年中国猪业一条龙、规模场、散养户“三足鼎立”格局初现。2017年的中国猪业将是多重制约下的恢复性增长,其中能繁母猪存栏量恢复程度仍存诸多不确定因素,仔猪供应量明显增幅将在2017年下半年表现,生猪出栏量将恢复至2015年水平,供需博弈下,猪价将步入下行通道,仔猪成本趋降,饲料成本变化将成为主导成本增减主因,外购成本与自繁成本价差缩小。出售生猪与仔猪仍有利润,但利润空间下降,并实现最长盈利周期,总之生猪产业进入结构调整攻坚期,中国猪业将遭遇转型最复杂时期。

综观2016年中国猪业的发展,可以说全行业“三足鼎立”的格局初步呈现。生猪产能调整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旋律,生猪产业结构变化影响深远。在生猪养殖全产业链的发展中,政策目标的调整是要以生态优先,保证效率提升;区域布局的调整则呈现为纺锤布局,冷链配送;组织形式的调整体现在散户退出,集团扩张;而供给结构的调整是要保证质量安全,消费升级;生产结构的调整则是要保证其产能下降,利润增长。总结2016年行业发展的主要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生猪产量增长目标弱化,生态优先,效率提升。其行业十三五时期的发展要求体现在,首先在生产目标上,要保证生产稳增,基本自给;且规模比重稳步提高,规模场户成为主体,屠宰量占比不断提升。在效率目标上,保证其出栏率、母猪生产效率、劳动生产率持续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在生态目标上,保证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的大幅提高,生产与环境协调发展。

此外,行业十三五局呈现“纺锤形”,“四化”建设加速,“冷链配送”与“种养结合”商业模式成为一体化企业发展方向。在“十三五”中国生猪区域布局当中,潜力增长区:其猪肉产量1054万吨,占全国18.6%;增长潜力大,一批产业龙头在该区域建基地;是增量的主要区域;主要任务是建设一批高标准种养结合基地,做大做强屠宰龙头,提升冷链配送能力。重点增长区:猪肉产量2167万吨,占全国38.2%;传统主产省,是生猪供给的核心区域;主要任务是加强粪便综合利用,提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信息化水平,同时推进“就近屠宰、冷链配送”经营方式。约束发展区:猪肉产量2188万吨,占全国38.6%;人口密集,产销量大,水治理任务重;主要任务是保证发展适度规模化标准化,提升设施装备水平,并且压缩屠宰企业数量,促进粪便综合利用。适度发展区:猪肉产量262万吨,占全国4.6%;资源丰富、基础薄弱;主要任务是引导大企业建设养殖基地,坚持农牧结合,发展优质高端特色猪业。

全国将启动生猪禁养,行业法规政策体系不断健全,环保压力持续加大,禁养区猪场拆迁的关注点将逐渐北移。南方地区产能调整效应已经出现,“南北价差”形成,南方成为撬动猪价上涨的主要动力源。生猪一体化进程加快,散户退出,一条龙、规模场大幅扩张,饲料、动保企业转型养猪增多。超大规模企业2016年上半年生猪出栏量逆势增长,净利润同比大增,超高利润为其投资扩张奠定了坚实的资金基础。与此同时,2016年屠宰政策密集出台,肉企中期业绩分化,屠宰监管再加码。

散户持续退出,大企业跑马圈地,生猪养殖结构剧烈的调整,成为2016年行业发展最明显的特点。据悉,2016年一条龙、大企业养殖量增幅预计在20%~25%;规模化养殖场数量与饲养量持平或略增(0~5%);散养户(年出栏500头以下)受拆迁与关停影响最大,减少较多,养殖量下降10%~ 15%,南方部分地区因环保、拆迁等影响,下降幅度会更大。养殖结构此消彼长,2014~2015年上半年的深亏,市场倒逼产业升级,大企业和规模场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环保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实施,禁养区划定,养猪业结构布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散户与小企业逐步退出,大企业借机扩张。行业发展当中,“新三板”融资步伐加快,借助融资平台大力扩张养猪及相关产业。

畜牧业的供给侧改革实质体现在消费者对品质和安全的需求升级。面对行业供给结构的调整,企业目标:去除低效产能,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品质,优化产品结构。消费者需求:品牌放心可靠,产品质量稳定,口味丰富多样,购买便利快捷,价格合理适中。

在产能调整方面,生猪产能逐步恢复,能繁母猪存栏量也已经超过上年同期。能繁母猪2016年4月探底后回升,到2016年8月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185万头,同比增长2.58%;能繁母猪存栏量逐步恢复并稳定在4100~4200万头之间。经历大半年的结构调整,我国生猪产能逐步恢复,截止8月份,规模场能繁母猪存栏稳中有增,大型龙头企业保持扩张,散养户能繁母猪存栏量也已经超过上半年同期水平。但是行业发展中也呈现出仔猪供不应求,大猪供应短缺的现象,并出现其二次育肥。与此同时,其进口量的大增,也对行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2016年“高猪价、高成本、高盈利”背后的现象值得思考,而像南方洪灾爆发这样“无法把控”的情况,也使得养猪业再生变数。目前行业养殖禁抗正在不断提速(停止硫酸黏菌素用于动物促生长,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启动),成为规范行业发展的又一重要突破。对于2016年中国生猪产业的发展平衡,可以总结:减产,胴体重增加弥补出栏减少,效率指标下降,进口弥补缺口。

2017年中国猪业的发展将在多重制约之下迎来恢复性增长,这主要体现在:一是其规模扩张后,母猪自留需求量增加。庞大的养猪规模扩展计划,增大了母猪的自用数量,自由市场的销售量减少;2016年6个超大型养猪企业预计新增养猪规模达到600多万头,理论上需要新增35万头母猪。二是规模扩张后,全国生猪集中度将大幅提升。十三五末一条龙新增产能5000万头左右,理论需要新增母猪量250万头左右;一条龙企业总出栏量达7500万头左右,集中度提升至10%~11%。三是行业结构调整继续,存栏量恢复程度仍然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限制存栏恢复的因素在于:环保仍是限制存栏增幅的主要因素;无抗化逐步推进,养母猪技术门槛再提升;效率指标不断提升后,母猪需求量下降也将反向限制供应增长。丰厚盈利下,规模扩张,是本轮存栏恢复的主要动力,养殖模式主流将是规模场饲养母猪,散户专业育肥。四是仔猪供应量明显增幅将在2017年下半年出现,生猪出栏量将恢复至2015年水平。2016年4季度仔猪供应量预计1.89亿头,同比下降0.5%,2017年下半年随着效率指标提升,供应明显恢复。这主要是因为:能繁母猪存栏基数仍偏低;洪灾后母猪折损,配种分娩率或降低,淘汰量增加,饲养难度增大;头胎母猪比重增加,生产力不及去年同期;无抗执行情况直接影响仔猪成活率变化。2016年4季度~2017年上半年,生猪出栏量仍较低。五是猪肉需求或增,生猪供应紧平衡状态开启。2016年4季度生猪仍将持续供小于求状态,但供应缺口较上半年大幅下降;2017年猪肉需求有望增加,生猪供应紧平衡之下,供应端与需求端博弈加剧。这主要体现在:猪肉价格预期下降,消费量同比或增;鸡肉供应下降,猪肉替代效应增强;经济复苏在望,特别是房地产开工增加,集团消费有望增长;冷鲜肉以及细分肉被接收,享受优质低价。六是生猪出栏成本趋降,外购成本与自繁成本价差缩小,其中仔猪成本趋降,饲料成本变化将成为主导成本增减主因。七是出售生猪与仔猪仍有利润,但利润空间下降,实现最长盈利周期。对于2017年中国生猪产业的平衡发展来说,可以预测总结:存栏恢复,增产,死亡率提升,胴体重下降,其他效率指标提高。

2017年,生猪产业进入结构调整攻坚期,中国猪业将遭遇转型最复杂时期。产业结构调整驱动规模化和标准化进程,预示整个产业链都将发生改变:养殖效率方面,提升是一方面,国内PSY高低差距或将明显缩小;饲料需求方面,从关注性价比到关注全程收益,关注免疫营养,关注稳定性等;供应量方面,标准化要求的规模门槛更高,散户进进出出已经不太可能,要形成一个稳定的养殖群体;定价机制方面,计划性生产更强,屠宰场或者大公司放养量增加,养殖模式趋向于肉鸡养殖。生猪产能逐步恢复,仔猪与能繁母猪存栏同比增加,大型龙头企业保持扩张,环保门槛继续加强影响下散户继续退出。“互联网+”不断探索降低其流通成本,大企业现代化设备不断投入,降成本成效将显现。2016年将是生猪养殖盈利最好的年份,其2017年价格继续下滑,但仍有利润空间。

猜你喜欢
猪业存栏母猪
4 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77.3 万头环比下降0.2%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猪业科学》杂志
《猪业科学》杂志
大好河山猪业
《猪业科学》版面费收取通知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母猪补血的必要性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