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社与它的躯壳:对南京五台山日本神社的考察*

2016-06-22 02:19
学海 2016年3期
关键词:神社五台山南京

谢 任

神社与它的躯壳:对南京五台山日本神社的考察*

谢任

内容提要神社是日本本土宗教神道教的标志建筑,日本开始对外扩张后则在日本本土以外多有建造,尤其是中国的台湾、东北地区。本文所考察的则是作为民国首都的南京的一座神社,该神社建于日本攻占南京后,在战时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日本战败后,该神社徒具躯壳,中国人在实用、象征之间做出权衡后对这具躯壳的处置同样值得玩味。

关键词日本南京五台山神社躯壳

引言

1946年5月29日,南京五台山“规模极其宏大”的战利品陈列馆揭幕,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参加庆典,①就在一年前,这里还是日本人的“南京神社”。多年以后,神社的附属建筑渐次拆除,两处主体建筑则存留下来,并成为文物保护单位。②《南京文物志》对五台山上的这座神社(以下统称之为“五台山神社”)介绍如下:

[五台山1号建筑]

在五台山1号。现为江苏省体委。

该建筑原为日本神社,1939年竣工,为日式和风建筑,砖木结构,柱跗式台基,歇山顶,外廊柱为方形。建筑面积480平方米。

该建筑为南京地区日式和风建筑之典型。当年为建住宅拟将其拆除,因童隽多方奔走力主保留,才得以保存至今。

1992年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③

这段文字对建筑物本身作了介绍,但对神社的历史却付之阙如。笔者对五台山周围地区的居民进行走访调查后发现,他们对这两处建筑的历史语焉不详,甚至一无所知。

在发生过震惊世界的大屠杀之地,居然至今还保留着一座日本神社,这不可能没有人注意。王炳毅是最早专门撰文介绍五台山神社历史的研究者,他的两篇文章《南京也有一个日本神社》④和《日军侵华的罪证:南京五台山日本神社》⑤除个别字句外,内容完全相同。作者指出,神社为高见一郎仿靖国神社的规制与格式设计,1940年2月动工,历时近两年完工(即1941年底)。关于建造过程,作者特别提到了两处被挖出来的千人坑,认为此为日军攻入南京时在此屠杀两千军民后就地掩埋的结果。关于神社内部的布置,作者指出:“正殿里供奉有天照大神及宝剑等神器,阴森森的那些米黄色的房舍内一格一格陈放有战死病亡日军官兵的骨灰盒,盒上写有死者的军衔、生卒年月等,还嵌有照片。”神社建成以后的各种活动中,作者称最隆重的一次在1943年初,是为1942年12月死去的中将冢田攻等举行的。抗战胜利后,这里先后作为军官训练团驻地、童子军总部所在地,解放后则为省体委和省体育总会使用。此外,作者还提到,五台山神社的一处附属建筑“鸟居”直到1990年道路改造时方被拆除。

此后的研究者基本采用王炳毅的说法,只有个别地方有所损益、修改。⑥其中,华民的《靖国神社大揭秘》与王炳毅的文章差异稍多。⑦首先,华著认为神社为1940年初建成,而非1940年2月动工。其次,本书并未提到冢田攻的迎灵仪式。最后,作者指出:抗战胜利后,这里除用作军官训练团驻地和童子军总部驻地外,还被改成“中国抗战阵亡将士纪念堂”。⑧除此之外,在基本史实方面,不同的研究者分歧不大,但在对神社的认识和阐释上则有明显的差异:王炳毅、华民把五台山神社看作日本侵略的证据,认为保存遗迹是为了铭记耻辱惨痛的历史;经盛鸿和孟国祥则认为神社的建造是为了宣扬日本神道文化,使中国官民接受并融入其中。前者从当下出发反观历史,强调现存建筑的象征意义;后者则从文化侵略的视角切入,强调日本侵略中国时期五台山神社承担着“同化”中国人的职能。2014年7月14日《现代快报》的一篇文章值得注意。⑨该报记者为了弄清五台山神社的历史,除参看经盛鸿所著《南京沦陷八年史》之外,还专程到南京市档案馆查阅资料,找到一些神社建造过程中的史料,发现五台山神社的建成时间为1944年,而非一般认为的1941年。

综上所述,即使是特别关注过五台山神社的人,他们对神社的历史认识也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厘清。

日本人在南京

上文提到的论著中,关于神社的建成时间有1939年说(《南京文物志》)、1940年说(华民《靖国神社大揭秘》)、1941年说(王炳毅等人)以及1944年说(《现代快报》记者),笔者认为皆不准确。1943年11月3日,汪伪政权的重要报刊《中报》报道了一条关于五台山神社建成的消息,这里全文摘引(标点为笔者所加):

日侨庆祝神社落成昨开始举行各项仪式侨民各户均悬旗庆祝

南京一万六千余日侨,为尊崇神道,特于民国二十八年九月呈准当局,勘五台山顶为社址。兴工建筑以来,迄今已届工竣。于(二日)日上午八时、举行清祓式新殿祭(即我国安基礼)御饰式。所有侨民各户,为庆祝神社落成,均悬旗志庆二天(二日三日)。下午七时举行假殿祭,八时举行本殿祭。继由田中总领事亲自主持奉安灵位:一、天照大神;二、明治天皇;三、国魂大神。神灵系由居留民代表五十名分执弓、矢、楯刀等排成行列,奉迎至五台山。途中护卫由南京乡军分会仪仗兵一中队担任,途经各路口、各保日侨咸鹄立道旁恭迎致敬,情绪庄严热烈。南京日本居留民团为扩大庆祝起见,举行奉币祭(焚祭财物),十时开始神前相扑大会(摔跤),神前供奉书道展览会,花道大会。又在该神社举行各仪式时,所有节目及会场情形,均由放送局传达东京。(中央社)⑩

基于神社落成的这篇报道,可以看到日本人对该神社建成的重视:从早上八点活动开始,到晚上十点活动仍在继续,且当时情形“均由放送局传达东京”,可见此事不仅南京日侨重视,即在日本国内都是一次重大事件。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五台山神社的建造过程做简明扼要之梳理。

虽然所谓“振兴文教会”、“皇道塾”的具体宗旨现已不知,但在1942年的中国存在这样的组织,其在文化方面加强“协作”的意图是不言而喻的。可是,就是这样的组织的负责人都不赞成在中国建造神社,并明确指出建造神社将“露骨地表现出象征战胜并夺得领土的野心”。因此,“尊崇神道”实际上只是一个自欺欺人的借口,至少建造神社并不仅是为了“尊崇神道”。

从现有的报道来看,日本在南京的祭祀、庆典活动包括如下两类:一是庆祝传统节日——天长节,二是举行与侵略战争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活动。对于前者,每年的4月30日报纸上都有相应的报道。其中,1940年因为日本宫中有丧服,故在中国的日本人不举行庆祝典礼;1941年的天长节则较为隆重,中国派遣军总司令畑俊六及“驻华大使”本多熊太郎等均举行遥拜式,其后又在五台山鸣礼炮以示祝贺。其余居留民及学生等,亦均纷纷举行奉祝式。1942年、1943年报纸上仅报道日本国内的庆祝活动,却未报道南京的情况。至于后者,与侵略战争间接相关的有陆军节、海军节等,直接相关的则有战争周年纪念、“大诏捧读式”等。另外,新任“驻华大使”与派遣军总司令初到南京时都要参拜表忠碑,而后拜谒中山陵。

日本的“南京神社”

图1 五台山神社平面图

图2 海达·莫里循1940年代所摄五台山神社,图中的庙宇式建筑物在图1中的H处

根据汪伪时期南京的重要报纸《中报》以及日军控制的《申报》所进行的相关报道,笔者对日本在南京,特别是在五台山神社所举行的祭祀、庆典等仪式和活动进行了初步的梳理:这些仪式和活动仍不外两大类,即传统节日以及与战争相关的。不过,这其中也有与神社建成前明显不同的地方。在传统节日中,除之前的天长节外,另有新尝祭和纪元节,其中新尝祭的活动在神社,纪元节则否。与战争相关的活动亦既有在神社者,又有不在者。以下先对那些在神社举行的活动和仪式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其次,尽管五台山神社并不面向中国人,却是在南京的日本人的精神家园。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尤其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的战争势头经历了由强盛到衰弱的转变,时间越往后,日本战败的趋势越明显。作为日本人,特别是身在国外的日本人,当日本强盛时他们会感到自豪,会拜谢神明;当日本衰弱时,他们难免恐慌,需要寻求心灵的安慰。这些从他们在五台山神社所举行的各种集会活动便可以略见一斑。此外,他们自己的日常生活也需要神明。这正是他们所祭祀的传统的神灵所能满足他们的。更重要的是,通过在神社中祭祀战死者,并放置战死者的骨灰,不管是官方、军方还是普通的日本侨民,他们都能得到激昂奋发的鼓舞,坚定战争必胜的信心。而且,除了祭祀,五台山神社还为其他活动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报道中动辄成千上万的集会或许有人质疑,但人数众多则应属实。在五台山神社这样“神圣”的空间内,他们举行了大诏捧读式、飞机献纳式等活动,这本身也正是强化必胜信念的有效方式。

南京的“日本神社”

1945年8月15日,战争结束了,退居重庆的国民政府回到南京。五台山神社不再是日本人的“南京神社”,而是中国人在南京接收的“日本神社”,更准确地说,它只是日本神社的躯壳,而不再发挥神社的本来作用了。于是,如何处置五台山神社便成了至今都有争论的“历史遗留问题”。

一、由本局派员前往接收并报市府备案。

二、改建忠烈祠,附改建计划及图案。

三、先烈遗物陈列馆俟忠烈祠改建完竣另辟一部□陈列并与军政部会商办理。

其中第二条所说改建计划包括六点,即:

一、依《忠烈祠设立及保管办法》第九条规定,会同内政部办理保管之。

二、将原有正面两殿房屋移建右侧空场中,改作图书馆之用,并将房屋上东洋式附件消除。

三、移动原来正面两殿后,就原有基地建造新式忠烈祠纪念堂(设计图纸附后)。

四、日本式纪念坊纪念碑及路灯拟改变方式加增“忠烈祠纪念”字样,以壮观瞻。

五、将原来行道树(日本樱花)移植别处改植国花(腊梅)和松树,用间种法。

可见,关于如何处置五台山神社,从行政院到南京市社会局都有了较为具体的规划。

图3

图4

笔者在进行走访调查时也遇到一位曾为乒乓球教练的老先生,他也告诉笔者“大庙”确曾用作乒乓球运动员的训练场所。不仅如此,运动员和教练员还都曾以“大庙”为宿舍,从中可见当时房屋的紧缺。此外,老先生还告诉笔者,“小庙”还曾用作食堂,一度还出现了漏雨现象,据说费了很大的功夫才找到与原来的瓦相匹配的补上。不管此事是否属实,现存两处建筑一直被体委使用则是毋庸置疑的。它们经历了建国以后的各种运动却能够存留,而不像其它附属建筑那样被拆除,与它们有被使用的价值且确实被持续的使用有莫大的关系。因此,在五台山神社的处理问题上,解放后与国民党当局并无实质的差异,都是遵循实用主义的原则,而轻视其原为日本神社的身份。

但事实又不是这么简单。国民党当政之时,社会局的规划就要求消除神社建筑的日本色彩,甚至连樱花都要移走,换成腊梅和松树。具体改为战利品陈列馆和抗战阵亡将士纪念堂时,也在鸟居上悬挂了国民党党徽。可见国民党当局对日本色彩的存在也颇感不安,只是其修改的程度较低而已。解放以后,由于主人的更换,用途的改变,五台山神社所面临的修改更加严重。在国民党当政时期,神社大殿被改为抗战阵亡将士纪念堂,原有的牌坊仍可利用,因此鸟居并无拆除的必要。解放以后,这里不再是纪念场所,而是一般的办公和生活场所,鸟居完全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据笔者采访的几位对鸟居尚有印象的老人说,该建筑为日本侵略的象征,因此拆除。而拆除的时间,则在1958年以后、“文革”之前。这里的时间未必准确,但当笔者给他们看海达·莫里循所拍照片(即本文图2)时,他们立即指出,自己确曾见过照片中的牌坊式的建筑,因此鸟居是在解放以后继续存在了一段时间方被拆除应当属实。

图5

综上来看,自日军战败后,尽管五台山神社是日本侵略中国的遗迹,但它的命运却更多地与其实用价值而非象征意义联系在一起。如果说有一个例外的话,那就是《南京文物志》中提到的童寯先生对神社建筑的保护。现在童先生早已仙逝,笔者虽经走访调查,仍未弄清童先生保护神社建筑的具体经过。据现有信息看,童先生1983年逝世,而五台山神社则是1982年被定为文物控制单位,因此,童先生应是在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推动了保护五台山神社的进程,使之得以继续存在下去。

结语

自建成之日起,南京五台山上的日式建筑便不是作为普通的建筑物而存在。在日本战败前,五台山神社是完全意义上的神社,是日本人集会的重要场所。此外,五台山神社并不是普通的神社,它不仅供奉天照大神、明治天皇及国魂大神,还供奉着日军中的战死者,担负着“镇国神社”的职能。可以说,五台山神社实际是两座神社的结合:“南京神社”供奉传统的神明,“南京镇国神社”供奉战死者,二者被整合在同一空间内,使战死者获得崇高的地位,从而令参拜者折服于战争的庄严与神圣。

日本在中国建造神社别有企图,正如日高琼琼彦所说,在华修建神社“露骨地表现出象征战胜并夺得领土的野心”。而且,除了“战胜并夺得领土”,部分日本人还企图通过神社来改变中国人的信仰,从而“战胜并夺得”中国人的灵魂。

日本战败之后,五台山神社不再是完整意义上的神社,它先后经历了两个政权的反复改造。改造者虽然对日本留下的痕迹心存嫌恶,但又不愿完全拆毁可用且需要的建筑物,19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神社的躯壳面临拆毁之时,经童寯先生奔走,神社的痕迹最终得以保留。

①《首都战利品陈列馆 卅日行开幕典礼 规模宏大陈列三千余件》,《申报》1946年5月28日第一版;《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启事》,《申报》1946年6月1日第七版。

②1982年它们被确定为文物控制单位,1992年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又升级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③南京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京文物志编纂委员会编《南京文物志》,方志出版社,1997年,第72-73页。

④王炳毅:《南京也有一个日本神社》,载《湖南档案》2002年第11期,第16-17页。

⑤王炳毅:《日军侵华的罪证:南京五台山日本神社》,载《江苏地方志》2003年第3期,第59-60页。

⑥可参看经盛鸿《南京沦陷八年史》(下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第781-784页;经盛鸿著《武士刀下的南京》,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98-400页;华民著《靖国神社大揭秘》,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第239-242页;孟国祥编《侵华日军对南京的文化破坏》,南京出版社,2007年,第281-282页。

⑦华民:《靖国神社大揭秘》,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第239-242页。

⑧这一点得到《你没见过的历史照片》中展示的老照片的证实。参见秦风老照片馆编《你没见过的历史照片》(下),山东画报出版社,2011年,第888-891页。

⑨现代快报网:《清凉山神秘花岗岩石是日本神社牌坊遗存?》,参见http://www.jstv.com/df/nanjing/exposure/201407/t20140714_4014346.shtml

⑩《中报》1943年11月3日第三版,南京图书馆藏,3/N-047。

〔责任编辑:姜守明〕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现代中国公共记忆与民族认同研究”(项目号:13&ZD191)的阶段性成果。撰写过程中,得到孙江教授的悉习指导,谨此致谢!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南京,210023

猜你喜欢
神社五台山南京
“南京不会忘记”
五台山
卖文创
五台山掠影
从敦煌本看日本猿投神社藏旧抄《文选》的版本
南京·九间堂
往五台山(外一首)
猿投神社的汉籍
又是磷复会 又在大南京
五台山的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