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为何与武结缘

2016-06-22 14:11郭晔旻
百姓生活 2016年6期
关键词:武艺少林寺少林

郭晔旻

众所周知,佛教是一个宣扬慈悲、倡导和平的宗教,世界各国的佛教僧侣通常是不论兵习武的,可嵩山少林寺为何与武结缘?

这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该寺地处深山野林之中,猛兽出没。恶劣的自然环境,客观上要求少林僧众须有强健的体魄以生存自卫;其二,少林寺所在地登封位于开封和洛阳之间,既是通衢,又有嵩山险隘,乱世乃兵家必争之地。处此环境之中,无论是护家抑或卫身,武艺都必不可少,因而当地习武成风,少林和尚也随俗练武。

隋代末年,天下大乱。当时的少林寺寺主志操,是位有政治眼光的和尚。他审度天下大势,预见到唐朝将一统天下,便与众僧商议拿下王世充军队据守的轘州城(在少林寺背面的山后),投奔秦王李世民。于是,一群少林僧人潜入城内,说服了守城的军官赵孝宰;另一群少林僧人埋伏城外,待机而动。

武德四年(621年)四月廿七日这一天,众僧里应外合,年轻而有武术功夫的昙宗等人擒拿了守将王仁则(王世充的侄子),赵孝宰等打开城门,唐军与少林僧人一拥而入,夺取了轘州城,归顺唐朝。这就是后世演义的“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也是1982年轰动一时的电影《少林寺》的历史框架。

3天后(四月三十日),秦王李世民派上柱国李安远来到少林寺宣慰,接见了立功的13位僧人。李世民还在“秦王教书”(《秦王李世民告柏谷坞少林寺上座书》)中赞扬少林寺“法师等并能深悟机变,早识妙因,克建嘉酞,同归福地。擒彼凶孽,廓兹净土”。日后,此教书被刻成石碑,立于少林寺内,至今尚存。

由于为大唐统一事业立下了战功,少林寺论兵习武就得到统治阶级的鼓励和利用。此后,少林寺僧练武成风,除朔、望之日念经礼佛外,其余时间均练武。当时“少林面积五顷四,外分四院都练拳。” 毋庸置疑,庞大的武术体系形成,绝对不是一个人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少林武术应是在长期汲取民间武术营养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而不是如民间所说由达摩一人所独创。

北宋初年,少林寺住持福居邀集全国18家武林高手,汇聚少林寺切磋武艺。事后又加以总结,博采众长,悉心钻研,历时3载,终汇集成少林拳谱,把少林武术理论化。金元之际,寺僧觉远上人又邀请民间武术名家白玉峰,同入少林寺切磋武艺,把少林拳由十八手发展成七十二手,进而从七十二手演化为龙、虎、豹、蛇、鹤五拳,又将少林武术推进了一大步。

至明代,关于少林寺的习武记载逐渐增多。到了明代后期,已经出现了“今之武艺,天下莫不让少林”的美誉。其中颇值得一提的是,明代中期的名将俞大猷精通棍术,著有《剑经》(剑做棍解)。嘉靖时,他曾至嵩山少林寺,认为少林棍法“传久而讹,真诀皆失”。后应住持小山之请,教授棍法。在俞氏悉心教导下,少林武僧棍法出神入化,使少林棍法成为少林武术的标志性套路。

祸兮福所倚。与明廷的亲密关系固然曾使少林寺盛极一时,但明亡清兴之后,则成为少林寺继续发展的巨大包袱。入主中原的新统治者,对少林寺昔日竭诚效力明廷之事本来就已经心存芥蒂,加上旨在“反清复明”的地下组织天地会与遍布福建的南少林传说关系密切——天地会内部流传的诗句就有“武艺出在少林中,洪门事务我精通。洪拳能破西鞑子,万载名标第一名”。迟至嘉庆年间,江西被捕的天地会成员还供称“当年起义在四川、甘肃省城(成)都太平府太平寨少林寺”——清廷对少林寺的政策,遂从明代的扶植支持一改而为限制打压。嵩山少林寺遂从兴盛的顶点跌落,无复往日辉煌。至清末民初,仅有寺僧200余人,土地2870余亩,与明代盛况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在少林寺衰弱的同时,僧兵被清廷解散之后流落民间,反而扩大了少林武术的传播,使得少林武术地位更加崇高。各地民间武术,不论是否与少林武术有所渊源,皆纷纷树起少林旗帜,标榜源自少林,形成了“天下武功出少林”的奇异景象。

猜你喜欢
武艺少林寺少林
宋 文彦博 楷书宿少林寺诗拓片
少林小罗汉拳(十)
李兰娟
少林小罗汉拳茵(四)
武艺 沈月是很自然不矫揉造作的女生
A transition method based on Bezier curve for trajectory planning in cartesian space①
“故事”与“新诠”——对话武艺
武艺 二十四孝图
少林寺与政治的千年恩怨
我要去少林寺